俄土戰爭 (1828年—1829年)
俄土戰爭 | |||||||||
---|---|---|---|---|---|---|---|---|---|
俄土戰爭及俄國對高加索地區的征服的一部分 | |||||||||
阿哈爾齊赫之戰 (1828年),亞努阿雷·蘇霍多爾斯基繪 | |||||||||
| |||||||||
參戰方 | |||||||||
俄羅斯帝國 | 奧斯曼帝國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尼古拉斯一世 彼得·維特根施泰因 伊萬·帕斯克維奇 漢斯·卡爾·馮·迪比奇 |
馬哈茂德二世 雷希德·穆罕默德帕夏 | ||||||||
兵力 | |||||||||
100,000 | 不明 |
第九次俄土戰爭發生於1828年至1829年間,此時正值希臘人擺脫土耳其統治的希臘獨立戰爭,俄國支持希臘獨立,法國也支持希臘,英國詩人拜倫率領一支志願軍赴希臘作戰;土耳其與埃及的聯合海軍在納瓦里諾海戰全軍覆沒。為報復俄海軍參與納瓦里諾海戰,土耳其蘇丹馬哈茂德二世對俄國船隻封鎖了達達尼爾海峽,並撕毀1826年的阿克曼條約。俄國隨即對土宣戰,第九次俄土戰爭就此打響。
1829年9月,俄土雙方簽定《亞得里亞堡和約》,土耳其向俄國割讓外高加索沿海的領土。1832年,土耳其被迫承認希臘獨立。
初期戰鬥
戰事開始時,俄軍擁軍10萬之眾,由沙皇尼古拉一世親自統領,而土軍則由侯賽因帕夏統帥。在1828年4月和5月之間,維特根斯泰因親王率軍進入羅馬尼亞兩公國——瓦拉幾亞與摩爾達維亞。1828年6月,沙皇率領俄軍主力渡過多瑙河入侵多布羅加。
隨後,俄軍便對位於當代保加利亞境內的三大土軍要塞——舒門,瓦爾納與錫利斯特拉——展開曠日持久的圍攻。在亞歷克賽·格里格指揮的黑海艦隊支援下,俄軍於9月29日奪取瓦爾納。然而,由於俄軍兵力不及駐守舒門的4萬土軍,他們在圍攻這座城市時遠更加力不從心。俄軍不僅裝備不足,還要面臨土軍的襲擾,使得疾病和疲勞奪去很多士兵的生命。於是,俄軍不得不放棄對舒門和錫利斯特拉的圍攻,倉皇撤回摩爾達維亞。
戰局扭轉
入冬之際,俄軍被迫離開舒門,撤回比薩拉比亞。1829年2月,謹慎的維特根施泰因被積極果斷的迪比奇替換下來,同時沙皇也離開部隊回到聖彼得堡。5月7日,迪比奇元帥率6萬人渡過多瑙河恢復對錫利斯特拉的圍攻。土耳其蘇丹派出一支4萬人的軍隊救援瓦爾納,但這支軍隊在5月30日的久萊弗恰之戰中被擊敗。三周後,錫利斯特拉於6月19日落入俄國手裏。
與此同時,伊萬·帕斯克維奇在高加索戰線上大舉進攻,在阿哈爾齊赫之戰中擊敗土軍,於6月23日奪取卡爾斯,並與6月27日奪取安那托利亞東北部的埃爾祖魯姆,這一天正是波爾塔瓦會戰120周年。
7月2日,迪比奇展開外巴爾幹山攻勢,是俄羅斯史上自斯維亞托斯拉夫一世在10世紀的征戰以來第一次穿越巴爾幹山脈。俄軍35000餘人穿越高山直搗伊斯坦堡,避開了被重重圍攻的錫利斯特拉。10日後俄軍奪取了布爾加斯,而土耳其援軍也在7月31日於斯利文附近被擊潰。到了8月22日,俄軍佔領了亞德里亞堡,這據說造成當地穆斯林居民紛紛遷離。亞德里亞堡的鄂圖曼宮殿也遭到了俄國士兵的破壞。
亞德里亞堡和約
接連的慘敗使土耳其蘇丹不得不求和。9月14日簽訂的亞德里亞堡和約將黑海東岸大部和多瑙河口交到了俄國手裏。土耳其承認俄國對當代亞美尼亞東北部某些地區擁有主權;塞爾維亞獲得自治權,而且俄羅斯得以佔據瓦拉幾亞與摩爾達維亞(以保障當地的繁榮和貿易自由)直至土耳其還清一筆巨額賠款為止。瓦拉幾亞與摩爾達維亞作為俄羅斯屬國的狀態一直維持到克里米亞戰爭。4年後,俄羅斯與土耳其簽訂了互助條約,解決了海峽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