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生命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1年6月10日) |
人造生命,又稱合成生命,是近期出現的生物技術術語。指利用生物技術干預,改變遺傳密碼從而產生新的生命個體的研究。
創造人造生命是於合成生物學或探索生命的起源領域工作的科學家的一個目標。這個詞語被用來描述最近把人造合成的細菌基因組轉移到一個不同(但有密切關係)的受體細胞的實驗[1]。然而,人造生命這個詞語與「從零開始」,即由單獨的組成部份創造一個生命系統有關。這個目標還未達到。
這些研究很大程度上獨立於人工生命,即通過計算模擬研究生命,與機械人學相關的領域。
生化合成生命
人造生命是指「in vitro」(意為生物體外,在實驗室中)合成生物化學產物和其組成物質得到的生命,與使用更寬泛的「人工生命」時通常強調「in silico」不同。
W. Wayt Gibbs提出人造生命的三大目標:「第一,通過構建生命了解生命,而不是拆解生命。第二,讓基因工程名副其實——使其成為一門通過標準化先前的成果並重新組合,以構造更新、更複雜的系統,而持續進步的學科。第三,拓展『生命』與『機械』的界限,直到兩個領域重合併產生真正可程式的生物。」[2]
人造生命實驗試圖探究生命的起源,研究生命的一些性質,或者實現更遠大的目標——從非生物因子物質中合成生命。一個人造生命實驗的例子:嘗試構造自催化的化學反應以模擬可能的生命起源。 參與該實驗的研究人員覺得,相對而言,真正地生化合成生命更接近成功而且更廉價,也許比把人類送上月球更容易。 [3]
Mycoplasma laboratorium爭論
2010年,克萊格·凡特的團隊用基因合成技術得到的一套基因組替換了一個自然細胞的基因組,[1]得到的一種新菌株,命名為Mycoplasma laboratorium。在新聞發佈會上,克萊格·凡特將其描述為「人造生命」的成果。這一說法因以下理由受到[誰?]批評:
- 化學合成的基因組是一套自然存在的基因組幾乎完全的複製品。
- 接受基因組的細胞是自然存在的細菌。
克萊格·凡特研究所保留了「人造細菌細胞」的說法,但他們同時說明:「……我們並不認為這是『從零開始創造生命』,更確切的說,我們能用合成的DNA,從已經存在的生命創造新生命。」[4]
參見
參考資料
- ^ 1.0 1.1 Gibson DG, Glass JI, Lartigue C; et al. Creation of a Bacterial Cell Controlled by a Chemically Synthesized Genome. Science. May 2010, 329 (5987): 52–6. Bibcode:2010Sci...329...52G. PMID 20488990. doi:10.1126/science.1190719.
- ^ W. Wayte Gibbs. Synthetic Life. Scientific American. May 2004 [2011-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13).
- ^ NOVA: Artificial life. [2007-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1-21).
- ^ Craig Venter Institute. FAQ. [2011-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