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子 (基督教)
人子是四本福音書、使徒行傳和啟示錄等基督教作品裏用在耶穌教導當中的一個詞,它的意義引起人們的爭議。對新約中「人子」一詞的解讀一直具有挑戰性,在經歷了150年的爭論後,學者們仍未在這個問題上達成共識。[1][2]
「人子」一詞在四本福音書的希臘原文裏共出現81次,而且只被用在耶穌的教導當中。[3]希伯來聖經里則出現了一百多次單數的希伯來文「人子」(–אדם,即ben-'adam)一詞。
「人子」使用到的定冠詞,在用來書寫基督教福音書的通用希臘語里還是新事物,在此之前,並沒有任何這種用法的古代希臘語文獻得以留存。 Geza Vermes曾表示,基督教福音書中「人子」的用法與希伯來聖經的用法毫無關係。
數個世紀當中,學者從基督論角度,將人子看作是神子的可能對應,正如神子確認了基督的神性,聖經多處出現的人子則確認了他的人性。 然而,雖然自使徒時代起,承認耶穌的神子身份就是基督教信條的重要部分,這種告白卻並未應用於人子,對耶穌人子身份的宣告從未成為基督教信仰的條款。[4]
詞源與使用
在新約的通用希臘語里,「人子」是「ὁ υἱὸς τοὺ ἀνθρώπου」(ho huios tou anthropou)。單數的希伯來語「人子」(בן–אדם 即ben-'adam)一詞也在希伯來聖經里出現了一百多次。[5]而在另外32處,「人子」則以複數出現,意為人類。
「人子」一詞在通用希臘語寫成的四本福音書中共出現81次:馬太福音出現30次,馬可福音14次,路加福音25次,約翰福音12次。 不過,「人子」一詞使用到的定冠詞,在用來書寫基督教福音書的通用希臘語裏還是新事物,在此之前,並沒有任何這種用法的古代希臘語文獻得以留存。
在基督教聖經里,耶穌提及自己時使用「人子」多過使用神之子。基督教聖經給予「人子」的屬性似乎與希伯來聖經但以理書7:13-14中的相對應「我在夜間的異象中觀看, 見有一位像人子的, 駕着天雲而來,被領到亙古常在者面前,得了權柄、榮耀、國度, 使各方、各國、各族的人都事奉他。他的權柄是永遠的,不能廢去; 他的國必不敗壞。」新約則在啟示錄里宣稱,耶穌會駕着「天雲」來到世上,他會得到永遠的國度與權柄。它將耶穌描述為「世上君王的元首」,會得到各國、各族、各民的服侍與敬拜。
新約出處
對觀福音書
在馬太福音8:20和路加福音9:58,耶穌說:「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這個措詞似乎與以西結等先知所作的舊約預言有關聯,它顯示出耶穌明白自己是上帝選出作為朋友與代表的「人」。[6]
在馬太福音18:11,耶穌說:「人子來,為要拯救失喪的人」。在馬可福音10:35–45中,這一段則緊隨耶穌預言自己的死。
馬可福音2:27-28、馬太福音12:8和路加福音6:5包括安息日的主一段,耶穌告訴法利賽人「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設立的。 所以,人子也是安息日的主。」基督徒通常認為這段當中的「人子」指的是耶穌自己。
馬太福音12:38-42、馬可福音8:11-13、路加福音11:29-32
- 當時,有幾個文士和法利賽人對耶穌說:「夫子,我們願意你顯個神跡給我們看。」耶穌回答說:「一個邪惡淫亂的世代求看神跡,除了先知約拿的神跡以外,再沒有神跡給他們看。約拿三日三夜在大魚肚腹中,人子也要這樣三日三夜在地裏頭。當審判的時候,尼尼微人要起來定這世代的罪,因為尼尼微人聽了約拿所傳的就悔改了。看哪,在這裏有一人比約拿更大!當審判的時候,南方的女王要起來定這世代的罪;因為她從地極而來,要聽所羅門的智慧話。看哪,在這裏有一人比所羅門更大!」(和合本)
大多數學者與神學家認同此處「人子」的使用,是指的耶穌自己。
解釋稗子的比喻:馬太福音13:37,41-42
- 他回答說:「那撒好種的就是人子……人子要差遣使者,把一切叫人跌倒的和作惡的,從他國里挑出來,丟在火爐里;在那裏必要哀哭切齒了。
基督徒通常認為這段中的「人子」指的是耶穌自己,而不是整個從類。
當耶穌預言自己的死。[7]
路加福音18:31-34、馬可福音10:32-34、馬太福音20:17-19
- 耶穌帶着十二個門徒,對他們說:「看哪,我們上耶路撒冷去,先知所寫的一切事都要成就在人子身上。他將要被交給外邦人;他們要戲弄他,凌辱他,吐唾沫在他臉上,並要鞭打他,殺害他;第三日他要復活。」這些事門徒一樣也不懂得,意思乃是隱藏的;他們不曉得所說的是什麼。
馬可福音8:31-32,38說:
- 從此,他教訓他們說:「人子必須受許多的苦,被長老、祭司長,和文士棄絕,並且被殺,過三天復活。」耶穌明明地說這話,彼得就拉着他,勸他。……凡在這淫亂罪惡的世代,把我和我的道當作可恥的,人子在他父的榮耀里,同聖天使降臨的時候,也要把那人當作可恥的。」
馬可福音10:35-45提及(Son of man came to serve)
- 因為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
提及耶穌再臨,馬可福音8:38-9:1(和合本)、馬太福音16:27-28、路加福音9:26-27
- 凡在這淫亂罪惡的世代,把我和我的道當作可恥的,人子在他父的榮耀里,同聖天使降臨的時候,也要把那人當作可恥的。耶穌又對他們說:「我實在告訴你們,站在這裏的,有人在沒嘗死味以前,必要看見上帝的國大有能力臨到。」
馬可福音14:62、馬太福音26:64(在耶穌受猶太議會審判時)
- 耶穌說:「我是。你們必看見人子坐在那權能者的右邊,駕着天上的雲降臨。」
馬太福音24:30寫道:
- 那時,人子的兆頭要顯在天上,地上的萬族都要哀哭。他們要看見人子,有能力,有大榮耀,駕着天上的雲降臨。
馬太福音25:31-32寫道:
- 當人子在他榮耀里、同着眾天使降臨的時候,要坐在他榮耀的寶座上。萬民都要聚集在他面前。他要把他們分別出來,好像牧羊的分別綿羊山羊一般。
約翰文書
啟示錄第一章12-13節提到「一位好像人子」的,面目放光,在榮耀里向作者說話。[8]在約翰福音里,耶穌不只是彌賽亞般的人物,也不是位像摩西的先知,他強調的關鍵點在於耶穌作為神子與人子的雙重身份。[9]
約翰福音1:49-51寫道:
- 拿但業說:「拉比,你是上帝的兒子,你是以色列的王!」耶穌對他說:「因為我說『在無花果樹底下看見你』,你就信嗎?你將要看見比這更大的事」;又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你們將要看見天開了,上帝的使者上去下來在人子身上。」
這段經文可能暗指雅各的天梯(Jacob's Ladder)這個典故。無論怎樣,這裏暗示看到天使在「人子」(即說話者,耶穌)身上上去下來會是一個了不起的奇蹟。
約翰福音5:25-27寫道:
- 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時候將到,現在就是了,死人要聽見上帝兒子的聲音,聽見的人就要活了。因為父怎樣在自己有生命,就賜給他兒子也照樣在自己有生命,並且因為他是人子,就賜給他行審判的權柄。
約翰福音8:28寫道:
- 你們舉起人子以後,必知道我是基督。
約翰福音9:35-37寫道:
- 耶穌聽說他們把他趕出去,後來遇見他,就說:「你信上帝的兒子嗎?」他回答說:「主啊,誰是上帝的兒子,叫我信他呢?」耶穌說:「你已經看見他,現在和你說話的就是他。」
約翰福音12:34-36寫道:
- 眾人回答說:「我們聽見律法上有話說,基督是永存的,你怎麼說『人子必須被舉起來』呢?這人子是誰呢?」耶穌對他們說:「光在你們中間還有不多的時候,應當趁着有光行走,免得黑暗臨到你們;那在黑暗裏行走的,不知道往何處去。你們應當趁着有光,信從這光,使你們成為光明之子。」耶穌說了這話,就離開他們隱藏了。
約翰看見人子的異象(John's vision of the Son of Man)是約翰文書涉及人子的關鍵部分。在啟示錄1:12和14:14,約翰都提到看到一位「好像人子」,在1:12,他的身份是啟示錄2章和3章里給亞細亞七個教會的書信的作者。
使徒行傳
使徒行傳7:54-57寫道:
- 眾人聽見這話就極其惱怒,向司提反咬牙切齒。但司提反被聖靈充滿,定睛望天,看見上帝的榮耀,又看見耶穌站在上帝的右邊,就說:「我看見天開了,人子站在上帝的右邊。」眾人大聲喊叫,捂着耳朵,齊心擁上前去。
基督教學者認為,使徒行傳的作者(也被認為是路加福音的作者)在這裏提到的「人子」,直指耶穌和他此前的升天,為要坐在天上上帝的右手(Right Hand of God)。他們主張,但以理書7章里的「人子」指的是他回到天上應得的寶座上,而這個場景正是他在完成他的角色,即接納司提反的靈並審判用石頭打死他的法利賽人,雖然完全的審判(最後的審判?)將發生在世界末日和白色大寶座前。參見啟示錄20章和基督教末世論。
希伯來書
希伯來書2:6-9寫道:
- 但有人在經上某處證明說: 人算什麼,你竟顧念他? 世人算什麼,你竟眷顧他?
其他出處
摩西之書
在摩爾門教聖書的摩西之書中,共用到9次「人子」一詞,該書還被收進該教出版物《無價珍珠》。摩西之書6:57與非三位一體派相合,它認為聖父之名是「神聖之人」,而「人子」頭銜則指的是耶穌的聖子地位:[10]
- ……在亞當的語言中,神聖之人是他的名,他獨生子的名是人子,甚至耶穌基督,將在時間子午線上到來的一位公義的審判者。[11]
與神子的對比
數個世紀當中,學者從基督論角度,將人子看作是神子可能的對應,正如神子確認了基督的神性,聖經多處出現的人子則確認了他的人性。
不過,在新約里使用的所有基督論頭銜中,神之子對基督教史產生的影響為最持久之一,並成為許多基督徒信仰告白的組成部分,但對耶穌人子身份的宣告從未成為基督教信仰的條款。因此在主流三位一體認識里,是神子頭銜暗示了耶穌作為聖父、聖子與聖靈這三位一體之中一位所帶有的完全的神性。[12]
參見
- 聖子
- Names and titles of Jesus in the New Testament
參考文獻
- ^ Jesus Remembered: Christianity in the Making by James D. G. Dunn (Jul 29, 2003) ISBN 0802839312 pages 724-725
- ^ The Son of Man Debate: A History and Evaluation by Delbert Royce Burkett (Jan 28, 2000) Cambridge Univ Press ISBN 0521663067 pages 3-5
- ^ Lord Jesus Christ: Devotion to Jesus in Earliest Christianity by Larry W. Hurtado, ISBN 0-8028-3167-2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2005 pages 290-293
- ^ Jesus and the Son of Man by A J B Higgins 2002 ISBN 0-227-17221-3 pages 13-15
- ^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 Bible Encyclopedia: Q-Z by Geoffrey W. Bromiley (Jan 31, 1995) ISBN 0802837840 page 574
- ^ Dunn, Edited by James D.G.; McKnight, Scot. The historical Jesus in recent research. Winona Lake, Ind.: Eisenbrauns. 2005: 337. ISBN 1-57506-100-7.
- ^ j., SDB Moloney, Francis. Mark: Storyteller, Interpreter, Evangelist. Hendrickson Publishers. 2004: 50. ISBN 978-1-56563-513-5.
- ^ The Book of Revelation by Robert H. Mounce 1997 ISBN 0-8028-2537-0 page 57
- ^ Christology and the New Testament by Christopher Mark Tuckett 2001 ISBN 0-664-22431-8 page 159
- ^ Man of Holiness. Encyclopedia of Mormonism. Harold B. Lee Library,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19 January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22).
- ^ Moses 6:57. Pearl of Great Price. The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day Saints. [19 January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06).
- ^ Christology and the New Testament Christopher Mark Tuckett 2001 ISBN 0-664-22431-8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