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英國攝政公園內的一座亭

,又稱亭子涼亭,是一種有屋頂、無或不完全封閉、供休息用的建築物,多建築在路旁或園林裏。一些簡單的小屋也稱亭[1]

亭除了有遮蔭、避雨、休息等實用功能外,亦可作為一種景觀裝飾。也可以作為演奏台英語Bandstand之用。

語源

中文

戰國時期文字字形中,「亭」為「T」,像矗立的柱。「亭」本義是設在路旁的公房,供旅客停宿。戰國時期至秦漢,「」本是政府設於基層的機構。東漢典籍《說文解字》中的解釋是「民所安定也。亭有樓,從高省,丁聲」[2]:89。亭也有「留」的意思,亭就是指由支撐、矗立着,供人停留的建築物。[1]

英文

英文中亭稱為「gazebo」。據牛津字典載,是十八世紀中期由「凝視(gaze)」 一詞加上拉丁文過去式後綴「-ebo」而成[3]雷納德·李·培根則認為是衍生自伊斯蘭城郭英語Kasbah的英語名稱「Kasbah」[4]

歷史

亭的歷史可追溯至5000年前,當時古埃及的園林已有亭子,也見於中國波斯古文明

各地區的傳統亭

亭在不同地區有不同類型,東亞傳統的亭源於中國,是常見的園林設施。

東南亞地區如泰國柬埔寨等地的傳統泰語ศาลาไทย常見於佛寺,其中在緬甸有一種村亭村落中用作供村民開會及供遊人休息的亭子。

美洲原住民有一種茅葺屋頂的亭子英語Chickee中美洲還有一種亭子英語Palapa (structure)

功能

除了休息用的亭子外,還有些亭子有其他作用,如用作避雨的避雨亭,用作紀念的紀念亭等。也有一些特定用途的小屋也稱為亭,如小賣亭英語Mall kiosk更亭等。

參考文獻

  1. ^ 1.0 1.1 . 漢典. [2021-04-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0). 
  2. ^ 戴衛紅. 《魏晋南北朝时期亭制的变化》. 社會科學戰線 (吉林省長春市: 吉林省社會科學院). 2016, (2016年第2期): 89—102 [2021-04-25]. ISSN 0257-024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3) (簡體中文). 
  3. ^ gazebo. Oxford Dictionari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21-04-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07). 
  4. ^ Bacon, Leonard Lee. "Gazebos and Alambras", American Notes and Queries 8:6 (1970): 87–87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