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九執曆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九執曆》,是中國古代曆法

《九執曆》原為印度曆法,唐朝時傳入中國。開元六年(718年)由瞿曇悉達翻譯成中文。原文在《開元占經》一百零四卷。九執是指太陽月亮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五星,再加計都羅睺二暗曜。《九執曆》歲實365.2469日,朔策29.53058日,以二月春分朔為曆元,周天為三百六十度;三十為一相,六十為一交,十二相而周天;以兩為時,六時為;從叫做白博叉,從望到朔叫黑博叉。推算交食的食限是用合朔時月亮離交點及月亮黃緯來表示。規定當日月合朔發生在距交點的黃道度數不超過12度時,即發生交食;交點以6794日退行一周天。《九執曆》還在計算時差對交食的影響、月食全部見食時間,和晝夜長短等方面,有獨到方法。

參考文獻

  • 《中國歷史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