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戰役
臨汾戰役 | |||||||
---|---|---|---|---|---|---|---|
第二次國共內戰的一部分 | |||||||
| |||||||
參戰方 | |||||||
中國人民解放軍華北野戰軍第8縱隊、第13縱隊 | 中華民國國軍第30旅、第66師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王新亭 | 梁培璜 | ||||||
兵力 | |||||||
50,000人 | 25,000人 | ||||||
傷亡與損失 | |||||||
15,000人 | 25,000人 |
臨汾戰役,為發生於1948年3月至5月山西省臨汾縣,中華民國國軍與中國人民解放軍華北野戰軍之間的戰役。經過大型攻堅戰,徐向前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臨汾縣城(在今山西省臨汾市)。
備戰
1948年1月,胡宗南部忽然北上渡江,並攻佔運城。徐向前重新部署圍城,後國軍主動棄城撤退[1]:712;此時,山西南部只有臨汾縣城一座孤城[1]:712[2]:77。為防止臨汾守軍北撤,徐向前在翼城進行部隊整訓,並總結運城攻堅戰的經驗,動員攻打臨汾[1]:714[2]:86-89。
臨汾號稱「臥牛城」。其地勢內高外低,城牆依自然地形構築,高15米,頂寬10米,基厚30米左右。城東關築有外城,城高11米,上寬6米,基寬11米,外壕僅次於本城,是臨汾本城的主要屏障。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在臨汾修築了堅固的工事,而此後閻錫山、胡宗南部對臨汾城內外又增加防禦設備。構成四道防線體系[1]:714。第1道防線在臨汾城外,第2層防線為環城防禦工事線,第3道防線緊鄰臨汾城構建,分別是城牆外壕和城牆本身防禦工事,第4道防線則是城牆內壕和臨汾城內的11個大型巷戰據點,此為臨汾國民黨守軍的最後一道防線。臨汾守軍共有兩萬五千人、13個團,包括胡宗南第30旅(2個團加補充團)和閻錫山的第66師(3個團)、4個保安團和2個補訓團,再加上兵敗後逃到臨汾的4個專員公署和14個縣政府所屬的地方保安武裝共計2.5萬餘人。由第六集團軍中將副總司令兼晉南地方武裝總指揮梁培璜總負責[1]:715[2]:80-81。
1948年2月上旬,徐向前率「前指」人員到達晉冀魯豫軍區領導機關所在地山西陽城,召開了由軍區黨政軍負責人參加的聯席會議,部署臨汾戰役的後勤事宜。會議決定成立以太岳行署副主任裴麗生為司令員的後勤司令部。2月20日,徐向前率「前指」人員到達翼城,和正在此地進行軍事、政治整訓的晉冀魯豫軍區第八縱隊會合。徐向前佈置作戰部署,以趙城、洪洞一帶部隊負責防止國軍北撤;呂梁部隊獨立三旅、獨立七旅負責汾河以西,牽制城西守軍;八縱負責城南;13縱負責城東;太岳部隊(8個團)負責城北,三面圍城[1]:715[2]:79。總兵力為5.3萬餘人。1948年2月21日至23日,「前指」召開參戰部隊營以上幹部大會。
臨汾戰役原計劃於3月10日發起。3月6日,有運輸機飛抵臨汾機場,胡宗南企圖運走國軍30旅[2]:94。於是徐向前率領提早攻城計劃,部隊並於當晚完成圍城;7日凌晨,8縱攻佔城南機場[1]:716[2]:95-97,只運走4個連。
過程
3月7日,臨汾戰役正式打響,徐向前親自帶病前線指揮[2]:100。由於城防嚴固,解放軍攻城受阻[1]:717;前線只能臨時改變計劃,重點攻城北部和東部[1]:718[2]:100。3月9日,梁培璜發出「參戰字第一一四號代電」:「臨汾之保衛戰,已入嚴重階段,本官已下定決心與臨汾共存亡,如中途戰死,即以徐師長其昌為本官之第一代理人,謝副旅長錫昌為第二代理人,繼續執行保衛臨汾之任務。」3月10日,徐向前接受了王新亭的建議,把八縱隊主力由城南移駐城北,以城北和城東為主攻點,城南仍留下八縱隊二十二旅擔任助攻任務。呂梁部隊仍在汾河以西地區擔負阻擊敵人的任務。到3月16日,十三縱隊佔領城東關外壕外沿的主要陣地,並經過多次攻擊與反攻擊,於3月23日拿下城東關的制高點,摧毀了敵人的暗道。但此後兩次進攻東關都因我軍炮兵火力較弱受挫。轉戰城北的八縱隊二十四旅,在準備攻擊城北興隆殿陣地前夕,旅長王墉冒着敵火力封鎖親自上制高點觀察地形和敵情時,頭部中彈犧牲。3月23日,解放軍發起全線攻擊,13縱的38旅、39旅率先佔領電燈廠,並採用坑道挖掘與炮火轟擊為攻東關,但連續受阻[2]:104。29日,解放軍停止進攻,第一階段攻城結束[1]:717[2]:106。
3月31日,「前指」召開團以上幹部會議。徐向前在會上要求各作戰部隊的指戰員英勇殺敵,並且發出各旅要爭當「臨汾旅」的號召。這次會議還調整作戰部署,決定以坑道爆破為主要手段,從東北和東南兩面,再次攻打臨汾東關。[1]:719。由此開始了戰役的第二階段奪取東關。參加攻城作戰的呂梁部隊北上晉中牽制敵人。八縱隊二十四旅和太岳軍區一部分部隊仍由城北攻城;太岳軍區部隊的主力和八縱隊二十二旅由太岳軍區司令員劉忠指揮,負責肅清東關城牆北段和外壕北段的敵人。八縱隊二十三旅和十三縱隊則負責肅清東關城牆南段和外壕南段的敵人。4月4日第23旅旅長黃定基帶旅工兵連連長鍾立本、指導員賈青山到達城東電燈公司陣地偵察敵情和選擇坑道作業的具體位置,又部署第68團抽出部隊,在旅工兵連的技術指導下進行坑道作業。4月5日夜,23旅把坑道挖進東關城牆的外壕,並在外壕里修築多個碉堡。守城國軍從城牆上往外壕里扔手雷,又用水管往外壕里灌水,企圖淹沒解放軍在外壕里築起的碉堡,但外壕原來是條護城河,因此灌下來的水就順着河溝流走了。4月9日拂曉,八縱隊二十三旅和其他攻城部隊完全控制了突擊地段的外壕,並挖好了通向東關城牆的4條坑道和在城牆下面堆放炸藥的藥室。4月10日120多人將1.6萬餘斤炸藥運送進東關城牆下面四條地道的藥室里。23旅副旅長鄧仕俊組織全旅的輕重機關槍和八二迫擊炮以上的火炮,支援步兵衝擊。[1]:720。10日,解放軍攻下東關[1]:720[2]:118。4月10日晚6時,臨汾前線的攻城部隊實行炮火、爆破、突擊三結合,通過坑道運進東關城牆下面藥室里的炸藥同時爆破,東關的城牆被炸開巨大的缺口,至4月11日凌晨第66師在東關被殲滅,殘部於4月14日經西門入城,以師輜重連、便衣隊等重新編成第196團共約400餘人;以憲兵、警察及城內居民等編成第197團約300餘人;第198團補充青年學生百餘人後僅200百餘人,全師不足千人。於4月14日下午接替北城及城外日本墳、興隆殿等據點。整編第30旅第90團守東城牆,第88團守南城牆,旅直工兵營、輜重營守西城牆。太原南下策應臨汾作戰之第三十四軍,進至靈石以南仁義地區搶糧後,已於4月18日北返。
4月15日,攻佔臨汾的戰役打響[2]:121。徐向前集中八縱、十三縱全部,太岳集團主力自東、南兩面同時攻城,另以一部對城北、城西舉行箝制攻擊。爭取於4月28日完成總攻擊之一切準備工作。具體部署為:[3]
- 以八縱全部配屬野炮八門、榴彈炮四門、戰防炮兩門、十五公分迫擊炮兩門、十二公分迫擊炮十門,由東城門以北第一突出部(含)之以南攻城
- 以十三縱隊全部配屬野炮四門、十二公分迫擊炮六門,由城南門樓至城東南角中間東段攻城。
- 以太岳集團一部,由東城門以北第一突出部(不含)之以北攻城。
- 以呂梁十分區主力,位於臨汾之河西岸積極活動,箝制城西之敵,並確實控制河岸,殲滅可能向西突圍之敵;
- 以獨三旅部隊於總攻開始前一日,秘密進至土門東南地區集結,如臨汾敵人向西或西北突圍時,應徹底殲滅之,不使潰敵竄入西山。
雙方進行慘烈的城壕外圍據點攻堅戰[1]:722;而城下雙方互相在挖掘坑道[1]:722[2]:151。4月底,傅作義偷襲石家莊。中共中央致電徐向前需要分兵北上威脅閻錫山[2]:154,徐向前因此進行部署調整,改由8縱、13縱作為主力突擊[2]:155-156。5月2日,徐向前下令總攻臨汾的動員令[2]:156-158,解放軍總司令朱德也寫信給晉冀魯豫軍區支持徐向前的攻堅戰[2]:165-166。第23旅教導大隊二隊和旅工兵連開始艱苦勞作,挖掘兩條破城主坑道。為了對付敵外壕和「反坑道」,挖掘的坑道要不斷拐彎,同時為了向外運土,戰士們以彈藥箱代替拖車,以雙膝代替腳,赤身露體地來回爬行。經26天的艱苦作業,兩條坑道挖成。一號坑道長117米,二號坑道長115米。5月16日黃昏,旅長黃定基冒雨指揮坑道作業最後的也是最關鍵的環節——運送和裝填破城炸藥。3個小時後,裝填炸藥完成,南邊的一號主坑道共裝黑色炸藥6200公斤,北邊的二號坑道共裝黃色炸藥2500公斤,另又裝硝銨炸藥500公斤。按照命令,5月17日晚7時,旅長黃定基向工兵發出起爆的命令,把堅固的城牆分別炸開37米、39米兩大缺口,徐向前兵團開始發起最後總攻[2]:172,臨汾東城城牆被炸出缺口,突擊隊攻入臨汾[2]:177。梁培璜帶了6個隨從人員,逃出西門到汾河邊,淌水過汾河,走了一個通夜到馬務村北的麥地里,幾個人便躺在麥地里睡覺。5月18號太陽升起後,從麥地里爬出來曬衣服,被解放軍搜剿部隊發現,自動報名「我就是梁培璜,請把我帶到你們司令部去。」解放軍某司令向其介紹對放下武器之官兵的寬大政策時,梁說:「貴軍的寬大政策我知道,史軍長(前十九軍軍長史澤波)在你們那裏回來時,是從臨汾回太原去的,我問過他。」後突圍部隊被解放軍堵擊放下武器後,梁培璜對部下講過一次話:「我比你們早來兩個鐘頭了,這邊對我們寬大優待,沒有關係,希望你們說實話,大家把真實的姓名和職別都說出來,不要恐懼。」[1]:723[2]:180。至此,經過72天激烈的陣地戰,解放軍以損失1.5萬人兵力,攻佔臨汾城,控制山西南部[1]:724。
首先攻入該城、犧牲重大的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八縱隊第二十三旅,斃、傷近千人,俘4337人,繳獲各種火炮205門、各種機槍358挺、長短槍3034支、汽車21輛、騾馬442匹、彈藥109萬餘發。第23旅69團3營晉城籍戰鬥英雄車元路擔任中央突擊隊,孤身一人衝進梁培璜的指揮所——「鎮守使衙門」,俘敵一個排,榮立特等功,被授予「鋼鐵勇士」稱號。1948年6月4日,8縱在洪洞縣召開了慶功大會。徐向前將一面繡有「光榮的臨汾旅」的大旗授予第23旅。[1]:726[2]:183,此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戰爭年代最大的榮譽單位[4]。
1948年6月1日,毛澤東致電林彪、羅榮桓、劉亞樓:「徐向前同志指揮之臨汾作戰,我以9個旅攻敵一個正規師和一個正規旅及其他雜牌部隊共2萬人,費去72天時間,付出1.5萬人傷亡,終於攻克。我軍9個旅都取得攻城經驗,是一個很有意義的大勝利。臨汾陣地是很堅固的,敵人非常頑強。敵我雙方攻防之主要方法是地道鬥爭,我軍用多數地道進攻,敵軍亦用多數地道破壞我之地道,雙方都隨時總結經驗,結果我用地道下之地道獲勝。如果不惜傷亡,以兩個月時間奪取長春,你們估計是否有此可能?」
參考文獻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徐向前. 历史的回顾. 解放軍出版社. 1987年. ISBN 7506501260 (中文(簡體)).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張高陵. 徐向前兵团征战记. 國防大學出版社. 1997年. ISBN 7562606641 (中文(簡體)).
- ^ 《臨汾戰役攻城作戰基本命令》,來源:《徐向前軍事文選》,解放軍出版社,1993年版。
- ^ 王志林. “临汾旅”被授予荣誉称号之谜. 新華網. 2002-12-11 [2010-05-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4-13) (中文(簡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