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中郎將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郎將,是中國古代武官的官職之一。

概況

最早於秦朝設置,主要統領禁宮、皇室的護衛,直屬上司為郎中令[1]。漢朝時,直屬上司為光祿勳,有五官、 左、 右三署中郎將[1]東漢時期又增設東、南、西、北四中郎將,後來又設立了專管虎賁羽林部隊的虎賁中郎將和羽林中郎將[1]。各中郎將品秩都是比二千石[1],略低於諸將軍校尉

東漢末年、三國南北朝期間,中郎將的名號被各割據勢力廣泛加於武官,不再限於禁衛統領等職,成為了一個大致介於將軍和校尉之間的階層,其職位、、權力差異很大。如曹操魏王嗣子曹丕就領五官中郎將,幾乎成為丞相的副職。其它比較著名的還有諸如建威中郎將周瑜、軍師中郎將諸葛亮等。亦有部分獲得中郎將職稱者,為各地方軍閥勢力的親信或重要將領之情形,如董卓勢力的呂布牛輔董越劉表勢力的黃忠。因地方軍閥常為將軍職,基於下屬職級不凌越主官,故以雜號中郎將或雜號校尉封賞屬下,周瑜諸葛亮的雜號中郎將皆屬之。諸葛亮在劉備平荊州時為軍師中郎將,收益州之後才為軍師將軍,由此可知雜號中郎將職位當為雜號將軍之下、雜號校尉之上。

唐朝時期,中郎將又被恢復為各府衛的禁衛統領,品級大致在正從四品之間。宋朝之後,各衛的中郎將逐漸成為虛職。

屬官

東漢

比二千石 六百石 比六百石 比四百石 比三百石 比二百石
五官中郎將 五官中郎 五官侍郎 五官郎中
左中郎將 左署中郎 左署侍郎 左署郎中
右中郎將 右署中郎 右署侍郎 右署郎中
虎賁中郎將 虎賁中郎
左右僕射
左右陛長
虎賁侍郎 虎賁郎中 節從虎賁
羽林中郎將 羽林左右監 羽林郎

諸中郎將事錄

五官中郎將

一人,秩比二千石。主五官署郎。屬官:五官中郎,比六百石。無定員。五官侍郎,比四百石。無定員。五官郎中,比三百石。無定員。 建安十六年,魏公子曹丕為五官中郎將,置官屬,以副丞相,位在魏國諸侯王上。

  • 五官中郎將 黃琬
  • 五官中郎將 陳紀
  • 五官中郎將 牛亶
  • 五官中郎將 曹丕
  • 五官中郎將 五梁(蜀)
  • 五官中郎將 薛珝(吳)
  • 五官中郎將 刁玄(吳)
  • 五官中郎將 濮陽興(吳)
  • 五官中郎將 弘璆(吳)
  • 五官中郎將 丁忠(吳)

左中郎將

一人,秩比二千石。主左署郎。屬官:中郎,比六百石。無定員。侍郎,比四百石。無定員。郎中,比三百石。無定員。

右中郎將

一人,秩比二千石。主右署郎。屬官:中郎,比六百石。無定員。侍郎,比四百石。無定員。郎中,比三百石。無定員。

虎賁中郎將

一人,秩比二千石。掌虎賁郎,(舊曰虎奔,言如虎之奔。)主虎賁宿衛。左右僕射、左右陛長各一人,比六百石。僕射,主虎賁郎習射。陛長,主直虎賁,朝會在殿中。虎賁中郎,比六百石。無定員。虎賁侍郎,比四百石。無定員。虎賁郎中,比三百石。無定員。節從虎賁,比二百石。無定員。 掌宿衛侍從。自節從虎賁久者轉遷,才能差高至中郎。凡虎賁中郎、虎賁侍郎、虎賁郎中、節從虎賁,皆父死子繼。

  • 虎賁中郎將崔鈞
  • 虎賁中郎將袁紹
  • 虎賁中郎將袁術
  • 虎賁中郎將孔融
  • 虎賁中郎將荀惲
  • 虎賁中郎將桓階
  • 虎賁中郎將甄像
  • 虎賁中郎將令狐劭
  • 虎賁中郎將郭芝(魏)
  • 虎賁中郎將司馬翼
  • 虎賁中郎將麋威(蜀)
  • 虎賁中郎將董允(蜀)
  • 虎賁中郎將關統(蜀)
  • 虎賁中郎將來敏(蜀)

羽林中郎將

一人,比二千石。掌羽林騎(取其「為國羽翼,如林之盛」),主羽林宿衛。羽林郎,比三百石,無定員,掌宿衛侍從,常選漢陽,隴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凡六郡或三輔地區良家子補員,漢武帝建置以便馬從獵,還宿殿陛岩下室中,故號岩郎。羽林左監一人,六百石,主羽林左騎800人,左監丞一人。羽林右監一人,六百石,主羽林右騎900人,右監丞一人。

  • 羽林中郎將 桓典(東漢)
  • 羽林中郎將 呂布(東漢)
  • 羽林中郎將 游殷(東漢)
  • 羽林中郎將 諸葛瞻(蜀漢)

四中郎將(東西南北)

四中郎將,指北、南、東、西中郎將。東漢末年始置南、東、西、北四中郎將,秩比二千石。 江左彌重,或領刺史,或持節為之。銀印青綬,服同將軍。

東中郎將
南中郎將

南中郎將光祿勳屬官。魏時秩二千石,蜀亦置,吳無。

北中郎將
西中郎將
  • 西中郎將 謝曼(晉)
  • 西中郎將 桓沖(晉)

典農中郎將

漢末曹操置典農中郎將和典農校尉,均掌管農業生產、民政和田租,僅有所治郡國大小之別,職權相當於太守。

  • 典農中郎將 任峻
  • 典農中郎將 嚴匡
  • 典農中郎將 趙儼
  • 典農中郎將 裴潛
  • 典農中郎將 徐邈
  • 典農中郎將 司馬昭(魏)
  • 典農中郎將 賈充(魏)
  • 典農中郎將 謝纘(魏)

匈奴中郎將

使匈奴中郎將[1]或護匈奴中郎將,漢朝官職,省稱匈奴中郎將,西漢時經常派遣中郎將出使匈奴,至東漢光武帝於公元50年(建武26年)正式設置官名,屯駐西河郡美稷縣,主要出使或領護南匈奴單于,比二千石,可持節,有從事二人,有事可增加。主要有持節出使、領護或衛護匈奴等職責,亦有監察匈奴動靜的任務。

東漢歷任使匈奴中郎將
  • 段郴【公元50年(建武二十六年)任】
  • 郭丹【就任時序無考】
  • 耿譚【公元90年(永元二年)任】
  • 任尚【就任時序無考】
  • 杜崇 【公元94—95年(永元六年—永元七年)任】
  • 耿種【公元109年(永初三年)任】
  • 鄭戩【公元111年(永初五年)任】
  • 馬翼【公元124年(延光三年)任】
  • 張國【就任時序無考】
  • 王稠 【公元133年(陽嘉二年)任】
  • 梁並【公元140年(永和五年)任】
  • 陳龜【公元140年(永和五年)任】
  • 張耽【公元140年(永和五年)任】
  • 馬寔【公元143年(漢安二年)任】
  • 種暠【公元144年(建康元年)任】
  • 張奐【公元155—162年(永壽元年—延熹五年)任與公元166年(延熹九年)任】
  • 皇甫規【公元162年(延熹五年)任】
  • 燕瑗【就任時序無考】
  • 臧旻【公元177年(熹平六年)任】
  • 張脩【公元179年(光和二年)任】:公元179年(光和二年)秋七月,因擅殺單于呼徵,扶立右賢王羌渠為單于,遭朝廷以不先請而擅誅罪名,押解送往廷尉處入獄而歿。
  • 護匈奴中郎將 王柔
  • 護匈奴中郎將 田豫(魏)
  • 護匈奴中郎將 孫禮(魏)
  • 護匈奴中郎將 陳泰(魏)
司金中郎將

曹操於建安十年(205)置,掌管冶鐵、錢幣和農具的鑄造的官員。曹操定冀州後,在河北設冶鐵機構,置司金中郎將掌管。蜀漢亦有此官,掌鑄造武器和農具。

武衛中郎將
度支中郎將

掌管軍屯的官銜

  • 度支中郎將 霍性(魏)
  • 度支中郎將 趙儼
武略中郎將
  • 武略中郎將 杜祺(蜀)
  • 武略中郎將 樊岐(蜀)
綏南中郎將
  • 綏南中郎將 士燮(吳)
  • 綏南中郎將 張翼(蜀)
蕩寇中郎將
  • 蕩寇中郎將 程普(吳)
  • 蕩寇中郎將 凌統(吳)

三公中郎將

  • 鎮賊中郎將 朱儁(漢)
  • 鎮民中郎將 張魯
  • 振威中郎將 李通
  • 折衝中郎將 太史慈(吳)
  • 討越中郎將 蔣欽(吳)
  • 威寇中郎將 孫河(吳)
  • 橫野中郎將 呂蒙(吳)
  • 武鋒中郎將 黃蓋(吳)
  • 先登中郎將 韓當(吳)
  • 奉義中郎將 李基
  • 奉車中郎將 劉循(蜀)
  • 安東中郎將 孫桓(吳)
  • 輔義中郎將 張溫(吳)
  • 寧國中郎將 張郃
  • 篤信中郎將 丁咸(蜀)
  • 立節中郎將 陸抗(吳)
  • 征東中郎將 趙韙
  • 征虜中郎將 呂範(吳)
  • 征南中郎將 步騭(吳)
  • 軍師中郎將 諸葛亮龐統
  • 督軍中郎將 吳景、徐琨
  • 撫軍中郎將 張昭(吳)、張南(蜀)
  • 掌軍中郎將 董和(蜀)
  • 副軍中郎將 劉封(蜀)
  • 統軍中郎將 傅彤(蜀)
  • 典軍中郎將 關平
  • 安軍中郎將 呂據(吳)
  • 輔軍中郎將 潘濬(吳)
  • 揚武中郎將 曹洪(魏)、孫奐(吳)
  • 定武中郎將 孫暠、孫朗、孫俊(吳)
  • 威武中郎將 賀齊(吳)
  • 奮武中郎將 芮玄(吳)
  • 立武中郎將 步騭(吳)
  • 建義中郎將 陶升(漢)、公孫集(魏)
  • 建威中郎將 周瑜(吳)
  • 建武中郎將 胡綜(吳)
  • 建忠中郎將 劉基駱統(吳)
  • 昭武中郎將 胡濟(蜀)、孫承(吳)
  • 昭義中郎將 孫靜、顧承、吾粲(吳)
  • 昭信中郎將 呂岱(吳)
  • 平難中郎將 張燕(漢)
  • 平虜中郎將 李緒
  • 司律中郎將 陳頏
  • 司市中郎將 陳聲(吳)
  • 司直中郎將 張俶(吳)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1.4 徐連達 (編). 中国官制大辞典. 上海: 上海大學. 2010: 109. ISBN 978-7-81118-556-0 (中文(簡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