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衣
中衣 | |||||||||
漢語名稱 | |||||||||
---|---|---|---|---|---|---|---|---|---|
繁體字 | 中衣 ‧ 中單 ‧ 中襌 ‧ 襌衣 | ||||||||
簡化字 | 中衣 ‧ 中单 ‧ 中襌 ‧ 襌衣 | ||||||||
| |||||||||
韓語名稱 | |||||||||
諺文 | 적삼 · 중의 · 중단 · 단의 · 속저고리 | ||||||||
漢字 | 赤衫 · 中衣 · 中單 · 襌衣 · 속저고리 | ||||||||
| |||||||||
日語名稱 | |||||||||
漢字 | 襦袢 | ||||||||
|
中衣是東亞傳統服裝(漢服、韓服、和服、越服、琉裝)外衣和內衣之間的服飾。又稱中襌、中單、襌衣。「禪衣」又專指襯于冕服、爵弁等禮服內的素紗襯衣(亦即[1]),禮服配的中單在赤色的衣領上刺繡有紋飾,唐代以前的文獻記載,多作「黼」紋。黼,斧形紋飾,意寓能決斷。是古代冕服上所施一十二章紋之一。
一些款式的服裝穿着後會露出中衣衣領,突出衣服的層次。
中衣與中單
「中衣」專指衣長至衣長齊胯到齊大腿不等的上衣,「中單」則專指身長齊腳的中衣。一般以「中衣」一名概括之。日語稱半身中衣為「半襦袢」,全身中單則稱為「長襦袢」。漢服常服用的中衣多為素色、無花紋,衣領與衣身同色,韓服官服用中衣為白色有暗花,和服的中衣則常有衣領與衣身不同色和有圖案。半身中衣下身會配中褲或中裙。
中單、中襌或中衣三名見於古籍,如《禮記[2]》、《說文解字》、《漢書》等等。
用途
中單多用作朝服、祭服的裏衣[3]。中衣、中單也指一般的裏衣[4];類似後世的汗衫[5],如「青鮮支中單」和「葛中單」。
現代的發展和演變
由於現代人不習慣穿多層衣服,於是出現了代替中衣的假領。此外,為了方便配襯不同顏色的外衣,又出現了可替換半衿,使用時縫於中衣領上,免卻購買多件不同顏色中衣的麻煩。
註釋
- ^ 漢劉熙《釋名·釋衣服》:「中衣,言在小衣之外,大衣之中也。」
- ^ 《禮記·郊特牲》:「繡黼丹朱中衣」
- ^ 《晉書》卷二五《輿服志》:「(皇太子)袞衣九章,白紗絳緣中單,絳繒韠,采畫織成袞帶,金辟邪首,紫綠二色帶,采畫廣領、曲領各一,赤舄絳襪……釋奠,則遠遊冠,玄朝服,絳緣中單。」絳緣中單指鑲有深紅色緣邊的中單。
- ^ 《敦煌漢簡釋文》1144: 單襦、復襦各二領,單衣、中衣各二領。
- ^ 《太平御覽》卷四〇三引虞預《會稽典錄》:「鄭弘為靈文鄉嗇夫。民有弟用兄錢者,未還之,嫂詣弘訴之。弘賣中單為叔還錢。」註:「即今之汗衫也。」則中單可作汗衫。馬縞《中華古今注》卷中:「汗衫,蓋三代之襯衣也。《禮》曰中單。漢高祖與楚交戰,歸帳中,汗透,遂改名汗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