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南下工作團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南下工作團(簡稱四野南下工作團、南工團)是第四野戰軍應因當時戰爭形勢,於1949年初組建的幹部隊伍。[1]
歷史
1949年2月15日東北野戰軍(後稱第四野戰軍)林彪、羅榮桓、譚政、陶鑄向中共中央提出在平津地區吸收萬名青年學生作為接收和管理新解放區的幹部的請示。1949年2月17日中央復電批准《關於吸收平津地區知識分子的方案》,並指出這「是一件大事,不容草率從事」,應與平津戰役前委及華北局「共同商定辦法,定出計劃」,並指示原定由華北大學調往東北野戰軍的300名學員,作為這一萬人的骨幹。2月24日,東北野戰軍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經與前委、華北局和平、津兩市委商定《在平津地區招收萬名學生參軍辦法》,以「南下工作團」的名義,在平、津兩市動員7000名學生,另招收3000名技術工人和各種專門技術人才,隨軍南下在新區開展工作。《人民日報》《北平解放報》《天津日報》發佈了南下工作團招考團員的啟事。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燕京大學等高校和許多中學先後召開了動員大會。[2]從2月24日至3月1日僅一周時間,清華大學便有1000多名同學報名,約佔在校學生的三分之一,按照《參軍辦法》「對理工科與醫科學生則一般不動員南下」的規定,最後南工團在清華錄取了本科生198名。[3]清華大學黨總支副書記何東昌回憶:「四野準備南下,……這時要迎接全國解放,解放軍既是戰鬥隊,又是工作隊,解放一個地方,就得派人把政權建立起來。就動員北京革命師生參加南下工作,清華有一批同志報名參加南下。記憶中大家熱情報名,批准200多名……」「……黨組織號召『參軍參干』——參加軍隊和幹部隊伍。80%以上的學生都報了名」。[4]3月5日晚,清華大學全校舉行南下工作團歡送會。
1949年3月11日,北平文管會通知,各校應保留對參加南下工作團的同學的學籍,以備以後返校繼續學習。[4]
5月16日上午,周恩來在北平中山公園音樂堂向一、三分團的全體團員作《關於革命青年的修養及目前形勢》的報告,中間有人給周恩來遞上一張紙,周恩來當即宣佈:「就在我開始講話時,武漢已宣告解放。」7月15日晨6時30分朱德在北京大學紅樓前的民主廣場,給一、三分團作《完成偉大歷史使命》的報告。譚政、陶鑄、李立三、陳紹禹、謝覺哉、馮文彬、楊述、董必武、張聞天都給南工團做過報告。
1949年7月17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中央委員會特致函南下工作團畢業生:[4]「你們即將南下,參加人民解放軍,向江南待解放地區大進軍。你們中間大部分是青年,你們正代表着中國新生的一代,以無限的勇氣和決心,走向軍隊中去,走向江南人民中去,我們相信你們一定能夠做好群眾工作,光榮完成各項戰鬥任務,為人民解放戰爭的徹底勝利和建設一個嶄新的人民民主共和國而貢獻出自己最大的力量,在這些鬥爭中好好學習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將自己鍛煉得更堅強,以後能更好的為人民服務。」
1949年7月18日晚,北平市各界在先農壇體育場舉行了歡送南下工作團南下大會,一、三分團6000多人全體和天津二分團的代表參加,北平市黨、政、軍、機關及各民主黨派等社會各界共15000餘人出席,北平市委書記彭真、北平市市長葉劍英主持大會。[5]
組織架構
- 總團長:譚政(第四野戰軍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兼)
- 副總團長:
- 秘書長林一山
- 副秘書長張平凱
- 政治部主任王逸群
- 組織部長李一平
- 第一分團:以在熱河組建的東北軍區整訓第4師第15團和東北野戰軍政治教導團為基礎在北平組建。下設4個大隊,全團共2600餘人。大部分是清華、北大、燕京、北京師範、輔仁、中法、中國等大學的學生。3月12日第一大隊在華文學校舉行開學典禮,四野政委羅榮桓到會講話。繼而第二、三、四大隊分別於3月18日、21日和4月3日完成編隊。4月8日全體在北平中山公園音樂堂舉行開學典禮。1949年7月29日、30日乘火車離開北平南下至雞公山整訓。9月6日,一分團在雞公山體育場舉行了畢業典禮後,分配到中南局機關、四野機關、野戰軍、各特種兵、中南軍政大學總校及湖南、廣西分校,還有武漢、廣東、江西、廣西等省市的地方工作隊。
- 第二分團:1949年3月東北軍政大學冀察熱遼分校在天津楊村改為第四野戰軍南下工作團第二分團,在天津招收青年學生2000多人編為第1、第2、第3大隊,各轄4個中隊。1949年6月組建第4、第5大隊,接收河北正定的華北大學1500名學生。全團共3500人。7月27日開始乘火車南下,8月1日陸續到漢口。除五大隊住在博學中學外,其餘各隊都住在武漢大學。8月5日,中共中央華中局、華中軍區、四野政治部在中山公園為二分團舉行歡迎大會。8月中旬陸續開始分配到部隊,少數分到地方。8月22日,中南軍政大學副校長吳溉之傳達二分團及近200名留團整訓團員調廣州改為軍大分校,隨葉劍英進軍廣東。1949年10月9日正式把二分團機構改為中南軍政大學廣東分校(廣東軍政大學)。1951年改建第25步兵學校(廣州)。1952年改建軍事體育學校。[6]
- 第三分團:以東北軍區整訓第四師師長劉興隆率領一批師、團、營級幹部和駐錦州的冀察熱遼聯合大學校長徐懋庸率領部分幹部在北平旃壇寺組建。下設4個大隊,每個大隊均有1個女生中隊,還成立了專業的文工團,全團有近4000人。1949年4月28日以該分團一部組建了第十五兵團機關。1949年8月1日南下,先到河南開封整訓。1949年9月中旬三分團在河南大學禮堂舉行了畢業典禮。9月下旬到武漢,分配到四野機關、中南軍政大學、通信學校、航空學校、四野第十三兵團,還有一大批由華中局分配到地方工作。
- 青年工作隊:1949年6月15日以「南工團先遣隊」名義離開北平南下,6月23日到武漢。一部分留在中南局青委機關和武漢市,其他被分派到湖南和江西從事地方工作。
參考文獻
- ^ 楊慧文 趙占豪:「四野『南下工作團』的激情歲月」,《軍事歷史研究》,2017年第7期
-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南下工作团的使命”,《中国档案报》2019年3月29日 总第3353期 第三版. [2022年7月1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8月25日).
- ^ 王婷:“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南下工作团往事”,《中国档案报》2019年7月26日 总第3404期 第三版. [2022年7月1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年7月10日).
- ^ 4.0 4.1 4.2 清華大學校史館 王向田:「清華大學學生參加南下工作團記事」,《北京黨史》2014年第四期
- ^ 余玮:“以革命的名义:四野南下工作团组建始末”,《人民政协报》,2009年10月29日. [2022年7月1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年7月10日).
- ^ 劉盛:《四野「南下工作團」赴廣州幹部研究(1949-1959)》,中共中央黨校,2018年博士學位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