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莊
嚴莊(8世紀—8世紀),安祿山的謀士,與高尚編造圖讖,引導安祿山反唐,史稱安史之亂。
嚴莊在安祿山處掌管財物出納[1]。天寶十四載(755年),安祿山在高尚、嚴莊等人的謀劃下起兵反唐,756年在東都洛陽稱帝,嚴莊為御史大夫、馮翊郡王[2]。此後逐漸掌權,與宦官李豬兒互為朋黨,大將想要覲見安祿山,都必須通過嚴莊才能見到,但因安祿山眼睛失明,又患疽疾,脾氣暴躁,嚴莊、李豬兒兩人常遭鞭打侮辱。
安祿山晚年寵愛段夫人之子安慶恩,晉王安慶緒害怕失去儲君之位,至德二年(757年)正月初一與嚴莊、李豬兒起兵包圍皇宮,李豬兒殺死安祿山,安慶緒繼位為燕帝,將政事全部交給嚴莊處理,視嚴莊為兄。唐廣平王李俶(唐代宗)率李嗣業、郭子儀、王思禮三軍和回紇兵奪回長安後,進軍洛陽,嚴莊領兵十萬與從長安潰敗回來的張通儒、安守忠等,以及尹子奇的十萬兵馬在曲沃與唐軍決戰,在新店大戰中,唐軍攻入燕軍營壘,但被燕軍兩翼包圍,先鋒被殲滅,唐軍紛亂,這時回紇騎兵從南山衝擊燕軍後方,唐軍重新振作,兩方夾擊,燕軍大敗,嚴莊與安慶緒、安守忠、張通儒等殘軍敗走鄴郡。廣平王進入洛陽後,嚴莊之妻薛氏假稱是永王李璘之女,前往大營拜見廣平王,聲稱嚴莊欲投降,想要一個信物。廣平王與郭子儀商議後,答應賜予嚴莊鐵券。嚴莊於是投降唐朝,前往長安參見唐肅宗,被授為司農卿。
肅宗上元年間(760-761年),鴻臚卿康廉因參加女婿造反被殺,事情牽連到嚴莊,被貶為難江尉。京兆尹劉晏派遣屬下吏員監視嚴莊家,嚴莊對其恨之入骨。不久嚴莊開釋回到京師,在代宗面前誣陷劉晏常矜功怨上,泄漏禁中事,劉晏遂被貶官。
家世
嚴莊之父為嚴復,祖父嚴亮,曾祖嚴承構[3]。弟嚴希莊。據墓志銘記載,聖武元年(756年)春二月戊子,因嚴莊仕奉安祿山叛唐,其餘親族被唐朝景城郡長史李暐誅殺,包括其父嚴復、母王氏、弟嚴希莊等。
註釋及參考文獻
- ^ 《新唐書》卷二百四十六·列傳第一百五十上·逆臣上:嚴莊掌簿最
- ^ 嚴莊弟《大燕贈左贊善大夫嚴希莊墓誌》稱其為御史大夫、馮翊郡王。
- ^ 《大燕贈魏州都督嚴府君墓志銘並述》:宣義郎守中書舍人襄陵縣開國男趙驊撰
公諱復,本馮翊人。大父承構,任唐為滄州司戶參軍,因官而遷,今為渤海人也。烈考」亮,州察孝廉,未仕而歿。公特受淳氣,生而有知,方為兒時,旨趣即異。七歲遭家閔凶」,孺慕之哀,傷於鄰里,孝思之感,發於動植。及長受業,見《易》象與魯《春秋》,曰:「《易》本隱以」之顯,《春秋》推見以至隱。夫子文章,性與道合,微言久絕,吾將學焉。」曾未數年,遂通大」義,異時邑人有陳寡尤、王逈質者,皆高世之士也。專經領徒,聞於河朔,二賢既歿,公」又繼之,升堂者無不摳衣,及門者無不舍瑟,豈渤碣之氣,變鄒魯之風歟。自後牧守,」屢至禮命,欲表公署職,以顯儒林,公以為魚貪餌而觸綸,鳥善驚而遠害,苟知所避,」夫有何患乎?竟以疾辭,不求其達,玄虛靜默,養浩然之氣,几杖琴書,有終焉之志,尚」矣哉。天寶中,公見四星聚尾,乃陰誡其子今御史大夫、馮翊郡王莊曰:「此帝王易姓」之符,漢祖入關之應,尾為燕分,其下必有王者,天事恆象,爾其志之。」既而」太上皇蓄初九潛龍之姿,啟有二事殷之業,為國藩輔,鎮於北垂,功紀華戎,望傾海」內,收攬英儁,而馮翊在焉,目以人傑,謂之天授。及十四年,義旗南指,奄有東周,鞭笞群凶,遂帝天下。金土相代,果如公言,殷馗之識,無以過也。於時馮翊以不世之才,遇」非常之主,當帷幄之任,翼經綸之初,萬姓注其安危,一人同其休戚。夫公之葆光」也,守箕潁之志;馮翊佐命也,邁伊呂之勛。立德立功,濟美於一門矣。屬孟津始會,函」谷猶封,天下匈匈,人心未定,既服又叛,釁結兵連,公遂與少子希莊聖武元年春二」月戊子,夫人王氏夏四月庚申,俱在本州相隨及難,公享年六十二,夫人六十三。義」士聞之,莫不隕涕。夫君子有煞身以成仁,無求生以害仁。嗚呼,我公為不朽矣。二年春,寇黨平殄,訃至洛陽,馮翊仰天而呼,勺飲不入。恩深父子,義極君臣,毀家成國,近」古未有。皇帝於是下哀痛之詔,申褒崇之典,贈公魏州都督,夫人齊國夫」人,備禮飾終,加於常等,遷神於故鄉,合祔於北邙。是歲冬十月己酉,乃克葬也。嚴氏」其來,與楚同姓,始則若敖蚡冒,啟土於南荊,後則青翟彭祖,顯名於西漢。至若門風」世德,積行累仁,王業之本由,臣節之忠孝,已見於中書侍郎范陽公府君神道碑」矣。紛綸汪洋,徽烈昭彰,則小子何述焉,故略而不載也。銘曰:」楚莊霸世,祚及後裔。蜀嚴沈冥,實曰炳靈。我公是似,亦不降志。師孔六經,鄙齊千駟。」棲遲衡泌,戴仁報義。昊穹有命,命燕革唐。公之令子,預識興王。翼佐龍戰,時惟」鷹揚。皇運之初,天保未定。河朔攜貳,海隅逆命。禍及舉宗,哀哉斯橫。公之所貴,德」名為幾。以家殉國,自古所稀。伍員之父,王陵之母。事各一時,俱垂不朽。帝謂」忠烈,宜加飾終。榮褒大邦,恩感元功。崇邙北峙,清雒南通。刊石表墓,永代無窮。」
朝議郎守太子左贊善大夫彭城縣開國男劉秦書
丁玩、李諠等刻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