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文法學校 (維多利亞州)
聖三文法學校 | |
---|---|
Trinity Grammar School, Kew | |
地址 | 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墨爾本基尤查理街40號 |
座標 | 37°48′33″S 145°2′4″E / 37.80917°S 145.03444°E |
郵區編號 | 3101 |
類型 | 獨立學校 男校 全日制學校 寄宿學校 |
宗教背景 | 澳大利亞聖公會 |
創辦日期 | 1902年11月14日 |
主席 | John Gillam |
校長 | Adrian Farrer |
校牧 | The Rev'd Matt Campbell |
教職員人數 | 約400人 |
學生人數 | 1,500人 |
校訓 | 拉丁語:Viriliter Age (像男子漢一樣為人處事) |
標語 | Learning and Leading with Passion and Purpose |
校歌 | 《綠色,金色和主教之冠》(For the Green and the gold and the mitre) |
校色 | 綠色與金色 |
校刊 | 主教之冠(The Mitre) 聖三文法期刊(Trinity Grammarian) |
對手 | 坎博韋爾文法學校(Camberwell Grammar School) 澤維亞中學(Xavier College) 斯高茨中學(Scotch College) |
學校網址 | trinity.vic.edu.au |
聖三文法學校(英語:Trinity Grammar School, Kew, 簡稱TGS),是一所位於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墨爾本基尤的聖公會教會學校,學校的幾個校區主要坐落在墨爾本的東部地區[1]
聖三文法學校成立於1902年11月14日並於1903年招收了第一批學生。起初,學校的教師職務主要是由墨爾本當地的一些高級教士擔任,教室也設在當地的教堂里。但值得一提的是,聖三文法學校在成立不久就已是當時維多利亞州學生第四多的學校。
聖三文法學校也是維多利亞州學校聯合會的創始成員之一。目前,聖三文法學校已經有超過1300名學生,其中約有15名是住校生。
中文譯名
學校名稱的「Trinity」直譯為中文是「三位一體」的意思,是一個基督教的宗教術語,故而學校在1995年印刷的宣傳冊上公佈了「三一文法學校」的中文譯名。2000年時,墨爾本大學的宣傳冊在介紹三一文法學校時卻匪夷所思地使用了「聖三文法學校」的譯名,為了表示對學校自主選擇的尊重,本條目選用「三一文法學校」作為正式的中文譯名。
歷史
三一文法學校是由墨爾本基尤(Kew)區的聖三一教堂教士們提議,並在當地士紳的資助下建成的。1903年學校招收了首批的23名學生,由愛德華·塔夫斯(Edward Taffs)先生當任他們的第一位校長。隨後,龍(G.M.Long)先生接任校長職務。
1906年,學校購置了第一幢建築物,命名為「Roxeth」樓(即如今的「Henty」樓,現已作為行政樓用)。這棟樓地處聖三一教堂南面不遠,在查爾斯街(Charles Street)與威靈頓街(Wellington Street)的交界處。第二年,學校就建起了「Arnold Hall」,並把教室從教堂遷了出來。此後學校也陸陸續續修建了一些樓宇館舍,但都沒有保存到現在。1909年,學校對「Arnold Hall」進行了翻修,在裏面修建了全校第一個理化實驗室。
兩年以後(1911年),龍先生離開了學校去了新南威爾斯的巴瑟斯特。湯治(Rev. A. W. Tonge)牧師接任龍先生成為了校長。在湯治牧師治校期間,學校又進行了一些擴建與翻修,現存的「Roberts Building」和「Merritt Building」就是那時候建起來的。1917年學校的領導層又再一次更換,新任校長名叫弗蘭克·山恩(Frank Shann),自此之後的二十五年學校領導層就沒有再出現過大的人事變動。在山恩校長的領導下,學校學生總數增加到245人,許多校舍也應學生增加而陸續修建,其中就包括現在已經拆毀的老圖書館(War Memorial Library)。山恩校長於1945年任內患病離開人世,為了紀念他的貢獻,學校後來將一棟教學樓命名為「Shann Building」。
阿爾弗雷德·布萊特(Alfred Bright)在山恩校長去世後接替了他的職位。在布萊特校長的任期內,學校開設了小學部並於1952年招收了第一批小學生(在此之前學校都只開辦中學課程)。隨後,緊挨着"Merritt Building"的"Parents & Friends Hall」修建完畢,一度被用於慶典或會議只用。約翰·立普特(John Leppitt)於布萊特退休後接任校長一職。立普特校長修建了學校的第一個專門體育館-- 「Cornell Gymnasium」,學生的總數也一度達到812人。
學校的設施建設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取得了很大的進展。1973年,三一文法學校在艾帕羅克湖(Lake Eppalock)湖畔購買了一塊地,開設了戶外教育基地。新的戶外教育基地被以校長的名字命名為「Leppitt Outdoor Education Centre」。1975年,學校開設了宿舍,不過最初的宿舍僅僅是在「Merritt House」裏頭的幾間教室改建而成的,設施也遠沒有現在的學校宿舍這麼完善,不過那時候學校的住校生還遠沒有現在多。老圖書館也在同年被推倒,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嶄新的教學樓。1979年立普特校長退休,繼任的唐·馬爾斯(Don Marles)校長同樣也是一個熱心於學校設施建設的人。在他的倡導下,學校於1980年修建了一個有六條25米泳道的大游泳池和一個小泳池,新的理化實驗室也在同年竣工。同時,宿舍被遷出了「Merritt Building」,取代宿舍的是新建的幾間設施完備的音樂教室。
三一文法學校學校在之後的二十年裏又進行了一些大規模的擴建,新修了一大批科學,手工及戶外運動場館。學校於1983年在靠近雅拉河的Bullen區購買了很大一片土地並修建了一個頗具規模的體育場。這個體育場被AGSV指定為校際比賽的標準賽場,一直到今天都還發揮着極大的效用。
隨後的幾年學校的擴建規模有所減少。新建的建築物值得一提的就是保留到現在的校內自助餐廳。自建校起,學生每天都要組隊到聖三一教堂進行禱告,但來來回回之中也浪費了不少時間。為解決這個問題,學校於1992年在學校里建起了一座教堂,並從聖三一教堂里請來了專職牧師為學生佈道。在教堂竣工的那年,馬爾斯校長也退休了。
新任的皮特·考利(Peter Crawley)校長把學校的建設重點從設施建設轉移到了課業建設上來。在考利校長治校期間,學校的總體學業水平有了飛躍式的提高,一度躋身維多利亞成績最優中學之列。考利校長看到墨爾本的另一所學校-- 循道宗女子學校(Methodist Ladies College,簡稱MLC)學生的成績在學校引進了筆記本電腦後有了很大的提高,也在1994年在三一文法學校實施了同樣的政策。由於當時筆記本電腦的作業系統並不能與學校教學充分結合,下發的電腦反而成為了學生的累贅。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學校聯繫了美國的微軟公司並協助其研發了一套專門為學校設計的商用電腦作業系統,三一文法學校也是這種系統的第一批使用者。自此以後,派發電腦的模式慢慢在各個學校蔓延開來。1995年,考利校長收到了一封來自比爾·蓋茨的親筆信,以感激三一文法學校對研發以及推廣這一套系統的貢獻。
1996年,學校所在的行政區劃「City of Kew」(基尤市)被併入博倫達拉市,學校抓住這個機會,購入了「City of Kew」的老市政廳,推倒後修建了藝術教學樓,澳洲總理惠特拉姆在教學樓於1998年落成之時還曾趕來為其剪綵。同年,考利校長被借調到悉尼的諾克斯文法學校(Knox Grammar School)。
1999年,理查德·都鐸(Richard Tudor)被指派為學校的新任校長。都鐸校長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開設了幼教部(Early Learning Centre, 簡稱ELC)。新世紀的頭一年,學校建成了覆蓋全校的無線網絡,以方便學生使用筆記本電腦學習功課。新建的科技樓(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於2003年落成,以紀念學校的百年誕辰。
學校隨後又在「Cornell Sports Gym」的旁邊加蓋了新的體育場館,即現在的「Peter Mcintyre Sports Centre」。同時學校也在尼拉寇第湖(Lake Nillacootie)購買了一大塊林地,與先前建設的戶外教育基地一同作為學生戶外運動的場所。現如今學校的「Cotham Road Showroom」 建築也是在那時候建成的。
學校近況
在最近的幾年,學校又積攢了一大筆資金翻新了一大批建築,其中包括現在的小學部等。原先建設的藝術教學樓也得到了一些擴建。
在2011年,學校拆除了兩棟舊建築,代之拔地而起的是新修建的圖書館(Richard and Elizabeth Tutor Centre for Contemporary Learning)。這所新的圖書館於2013年建成,一共耗資一千八百三十萬澳幣。圖書館的上層建築包括了六個高三年級的教室,而中下部分則是一個設計新穎的多功能圖書館,地底部分包含了幾個會議室和一些辦公室。未來十年,學校還希望修建一些其他校舍,已知的計劃包括了一個全新的室內游泳池和一個全新的學校大禮堂。
一直以來,三一文法學校都是維多利亞州學業成績最好的學校。學生的綜合成績在所有參加維州認證教育考試(Victoria Certificate Education, VCE)的學校中一直名列前茅。在2003年,三一文法學校與瑞頓女子學校(Ruyton Girls' School)結為了姊妹學校,兩所學校的學生共享兩校開設的課程,開了全澳類似教育合作模式的先例。每年各地都有許多學校派遣考察團來三一文法學校考察姊妹學校的運作機制。
米高·戴維斯(Michael Dvies)博士於2014年接替了退休的都鐸校長的職務[2]戴維斯博士的目標是將三一文法學校建設成為一所更加現代化的學校。
學校於2014年製作推出了名為「Trinity Connect」的家長教師網頁交流平台,家長可以通過這個平台了解到學生每天在課堂上的情況,實時接受學校發佈的通知和新聞資訊。
2015年,學校更新了新的校內網,命名為"myTGS"用以替換上世紀啟用的校內網"TGSNET",新的校內網於2016年1月1日啟用。
同年,學校的校服做了一些更改。新款的校服把原來的布鑲邊換成了錦緞鑲邊,內測口袋上也加了拉鏈。
2015年年末,學校同時啟動了兩項建設計劃。第一是拆除了「Arnold Hall",取而代之的將會是一棟嶄新的商科教學樓。第二是翻修了學校目前的一些教學樓,換裝了其中的電化教學設備,把投影儀換成了清晰可靠的大尺寸液晶顯示屏。
學校在2016年伊始對初中部的課程設計進行了一些調整,主要加強了對學生動手能力與操作能力的培養。
學校目前使用的電腦
- Toshiba Portégé Z20t (2014年引進)
- Microsoft Surface Pro 3 (2015年引進)
- Lenovo ThinkPad Yoga 15 (2015年引進)
- Lenovo ThinkPad Yoga 260 (2016年引進)
歷任校長
任期 | 姓名 |
---|---|
1903–1904 | 愛德華·塔夫斯(Edward Taffs ) |
1904–1911 | 喬治.M.龍(The Reverend George Merrick Long ) |
1911–1917 | A.W. 湯治(A.W.Tonge) |
1917–1943 | 弗蘭克·山恩(Frank Shann) |
1943–1959 | 阿爾弗雷德·布萊特(Alfred Bright) |
1959–1979 | 詹姆斯·J·立普特(James John Joseph Leppitt) |
1979–1993 | 唐納德·馬爾斯(Donald Marles) |
1993–1999 | 皮特·考利(Peter Crawley) |
1999–2013 | 理查德·都鐸(Richard Tudor) |
2014–今 | 米高·戴維斯(Michael Davies) |
學校架構
三一文法學校現行傳統的西方中學架構,包括社堂制度和戶外教育制度。
社堂制度
對於三一文法學校的每一名學生,社堂活動都會在他的學校生活里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學校目前一共有八個社堂。每個社堂的學生校服方面各有不同,在正裝上表現為領帶條紋的顏色,在運動裝上,則體現在整件運動服的顏色的不同。
社堂名字 | 代表顏色 | 小學分支 |
---|---|---|
Sutton | Friend | |
Henty | Friend | |
Roberts | Henderson | |
Kent Hughes | Henderson | |
Merritt | Inglis | |
Hindley | Inglis | |
Cowen | Summers | |
Arnold | Summers |
戶外教育制度
每一個三一文法學校的學生都要接受學校提供的戶外教育,地點主要是上述的兩個戶外教育基地。戶外教育在7-10年級都是強制性的,但11-12年級仍有許多志願性的戶外活動,如長途跋涉,叢林遠足,沙灘遠足等可以參加。
校歌
(英文原詞) | (中文翻譯) |
---|---|
|
|
著名校友
畢業於三一文法學校的著名校友包括:
- Phil Anderson (1969–1975), 自行車運動員
- Harold Bolitho, 哈佛大學教授
- Martin Boyd, 作家
- John Bunting, 澳大利亞駐英國前高級專員(大使)
- Len Darling, 澳洲板球國家隊運動員
- 斯科特·費里爾, 奧林匹克十項全能運動員
- Josh Gibson, 知名澳式欖球運動員
- Todd Goldstein, 知名澳式欖球運動員
- Jim Higgs, 知名板球運動員
- Clyde Holding, 前維多利亞州反對黨領袖
- Jay Kennedy-Harris, 知名澳式欖球運動員
- Wilfrid Kent Hughes, 軍官,政治家,教育家
- Michael Kidd, 弗林德斯大學教授
- Ian Johnson, 知名電視節目主持人
- Jamshid "Jumps" Khadiwhala (1993–1998), 音樂家
- Gavin Long, 知名戰地記者
- David Mackay, 知名澳式欖球運動員
- Thomas Mayne, 雀巢美祿的發明人
- Peter McIntyre (1933–1943), 著名建築設計師
- Robert McIntyre, 花樣滑冰奧林匹克運動員
- 傑拉爾德·帕特森, 前世界網球男子排名第一的網球運動員,共獲得過四座大滿貫獎盃
- John Perceval (1934–1939), 畫家
- Konrad Pesudovs, 弗林德斯大學教授
- Luke Power, 知名澳式欖球運動員
- Sam Power, 知名澳式欖球運動員
- Peter Rowsthorn, 知名喜劇導演
- Arthur Rylah (1917–1927), 御用大律師,政治家
- Wayne Schwass, 知名澳式欖球運動員
- Andrew Smith, 英式欖球運動員,2008年北京奧運會銅牌得主
- Ross Stevenson, 知名電台主播
- Robert Timms, 商人
- Adam Tomlinson, 知名澳式欖球運動員
- Dom Tyson, 知名澳式欖球運動員
- Stephen Wallis, 知名澳式欖球運動員
- Ray Weinberg (1940-1944), 奧運會運動員,澳大利亞國家隊教練,國際奧委會司職裁判
延伸閱讀
- [1] Jane Mayo Carolan, For the Green, the Gold and the Mitre, Melbourne, 2002
- [2] http://www.heraldsun.com.au/leader/inner-east/trinity-grammar-school-graduates-nathan-merzvinskis-and-hugh-krantz-develop-blueq-startup/news-story/79df212d21c7084fb2c6f9feaed8d131?nk=e9b98902e8bf248809e70578066ef40d-1478512714
- [3]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0220140235/http://www.theweeklyreview.com.au/learn/1833665-study-of-faith/
- [4] http://www.heraldsun.com.au/news/law-order/trinity-grammar-school-in-kew-reveals-sex-charge-against-former-teacher/news-story/d461890ecf110ba8d76690d18de268e9(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