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丁黼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丁黼(1166年—1236年)字文伯,號延溪。南宋石埭(安徽石台縣)人。

淳熙十四年(1187年)進士,初授崇德縣尉,轉升為州錄事參軍,擔任餘杭知縣,再遷太僕寺簿。嘉熙元年,被聘為參議官。嘉定中期,丁黼在餘杭得到陳正卿之《風俗通義》藏本,與館中本、孔復君本互相參校,「始可句讀」,並於夔州付梓刊行。嘉定十六年(1223年),官軍器監,人稱「丁大監」。[1]著有《延溪集》五十卷、《六經辨證疑閣》和《諸史精考》等。多次上書言大臣不法事。

端平三年(1236年,窩闊台汗八年),爲四川制置使兼工部侍郎,知成都府。是年蒙古分三路大軍進攻南宋,東路攻淮颺,中路攻襄樊,西路走四川;六月,元軍闊端穆直會師漢州(今四川廣漢),逼近成都,十八日進至城北駟馬橋,成都承平日久,不知兵革,官吏「猶晏然」,「居民皆縱觀」,趙彥吶率三萬人退至夔門(今重慶奉節),成都府所部士兵不足千人,幕客楊棟盡取珍寶而去。十九日,丁黼率僅存兵力至石筍橋,韃兵四合,被射死於成都城西南。[2]死後其部下王翊抗蒙,十月二十六日,王翊投井殉難。

延伸閱讀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宋史/卷454》,出自脫脫宋史

註釋

  1. ^ 《魏了翁集》卷三十六《答丁大監黼》
  2. ^ 宋史》卷四五四載丁黼卒於嘉熙三年(1239),但吳泳《褒忠廟碑》載:「據嘉熙丁酉天子制詔:故成都守臣副四川制置使丁黼賜諡立廟。」可知丁黼必卒於丁酉(1237)以前,《宋史》有誤。《昭忠錄》記載:「丙申十月,元兵沿城至大東門徑登城。二十日,丁黼死。」丙申為端平三年(1236)。《褒忠廟碑》載:「公……又七十二年而廟食於此。」據此可推知生年為116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