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糊粉層
糊粉層因符合標準而獲列入優良條目。如有需要,請勇於更新頁面。如條目不再達標可提出重新評選。 | ||||||||||
| ||||||||||
本條目依照頁面評級標準評為優良級。 本條目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
|||||||||||||||||||||||||||||||||
---|---|---|---|---|---|---|---|---|---|---|---|---|---|---|---|---|---|---|---|---|---|---|---|---|---|---|---|---|---|---|---|---|---|
|
此條目為第十六次動員令生物學類的作品之一,是一篇優良條目。 |
新條目推薦討論
- 植物種子萌發時,哪個部位會釋放各種水解酶以分解胚乳的養分供胚使用?
- 中文維基植物生理學、解剖學的基礎條目都像荒漠一樣,英文版也不遑多讓,倒是德文版好一點(連條目中的示意圖也只能找到德文版的)。這幾天因故待在家,把自己早期的許多條目通通大修了一次,包括我的前幾個DYK胚乳,大概十年前發現中文版居然沒有胚乳這個條目,從此投身生物條目的編輯之中。修完後順手把糊粉層也翻譯了,結果英文版問題也很多,到頭來還是多找了多篇論文才寫好。--Wikimycota~receptor/genome 2018年8月14日 (二) 03:25 (UTC)
- (+)支持:質量符合標準,寫作方法正確。另:那個圖片上寫的是德文,如有條件,可以編輯一下改成中文上傳到commons並在條目里使用。 --🐕🎈(實用主義大於天) 2018年8月14日 (二) 10:57 (UTC)
- 感謝建議,我原以為製圖很難,結果摸索了一下還真的成功翻譯成中文了。--Wikimycota~receptor/genome 2018年8月15日 (三) 17:28 (UTC)
- 也製作了簡體中文的版本。--Wikimycota~receptor/genome 2018年8月17日 (五) 07:13 (UTC)
- (+)支持符合--Cohaf(留言) 2018年8月15日 (三) 17:39 (UTC)
- @靖天子:,印象中球狀體就是晶體,也許Crystalloid可能翻成「晶狀物質」或「晶體」比較正確,如果印象有誤煩請糾正。擬結晶可能會與Quasicrystal一詞混淆。---Koala0090(留言) 2018年8月16日 (四) 12:34 (UTC)
- @Koala0090:globoid與crystalloid是很久以前研究糊粉粒的植物學家使用的名詞(可參考條目中的腳註,很古老的書了),兩者都是結晶,差異在兩者形狀不同,以及前者成分為無機鹽與植酸等有機物,後者成分為蛋白質,前者我想改成「球狀晶體」比較清楚,而後者會稱為Crystalloid是因為最早的描述者認為它並非真正的結晶,是介於溶質與晶體間的狀態,不過我也不確定它能不能算quasicrystal(應該也沒有人細究過其性質),已改為「晶狀物質」以避免混淆。另外也加入兩句話與一個來源以詳細說明--Wikimycota~receptor/genome 2018年8月16日 (四) 17:05 (UTC)
- (+)支持:符合標準。--B dash(留言) 2018年8月16日 (四) 13:32 (UTC)
- (+)支持:符合DYK標準--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 2018年8月18日 (六) 09:13 (UTC)
優良條目評選
糊粉層(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植物學,提名人:Wikimycota~receptor/genome 2018年8月17日 (五) 09:33 (UTC)
- 投票期:2018年8月17日 (五) 09:33 (UTC) 至 2018年8月24日 (五) 09:33 (UTC)
- 符合優良條目標準:提名人票。中文維基尚無植物生理學的GA,在下斗膽一試。本條目雖篇幅不長,但主題覆蓋全面,翻譯英文版(並調整其格式)之餘,參考多篇論文、書籍進行擴充(寫到實在沒有其他東西能寫了),圖片亦從德文版翻譯成繁簡中文的版本,每句話都有參考來源。本條目也屬於傳統百科全書有的條目。—Wikimycota~receptor/genome 2018年8月17日 (五) 09:33 (UTC)
- 符合優良條目標準:基本符合標準--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 2018年8月17日 (五) 21:02 (UTC)
- (?)疑問植物解剖學的線上資料確實通常相對古老,這部分辛苦主編了,但我個人認為解剖學文章需要提到幾個點,在這篇文章沒有看到。如果主編認為沒有參考資料可以寫的話,就說沒資料無妨。
- 糊粉層是單一起源的發育構造嗎?如果是,哪一系群開始擁有這個構造的呢?
- 發育一段「糊粉層的發育牽涉多次的平周分裂(periclinal division)與垂周分裂(anticlinal division)」缺了主詞,是誰發育來的?endosperm還是什麼構造?---Koala0090(留言) 2018年8月21日 (二) 14:18 (UTC)
- @Koala0090:絕大多數探討糊粉層的文獻都是討論禾本科植物,但也有文獻描述阿拉伯芥(屬雙子葉植物)也有功能、形態都類似的構造被稱為糊粉層,因此合理判斷是多次起源的,但沒有找到文獻直接寫出演化上多次起源而不敢擅自加入此敘述,已在第一句話增加說明含有糊粉層的植物類群。至於第二個問題,應該說它是與胚乳一起發育的,胚乳最外側的細胞發育成糊粉層,內側細胞發育成正常的澱粉細胞,且如文中敘述兩者到後期都還有互相trans-differentiation的潛力,至於是由什麼細胞發育而來,論文中只稱之為peripheral cell,我調整了一下敘述,現在應該比較清楚了。--Wikimycota~receptor/genome 2018年8月21日 (二) 18:08 (UTC)
- 個人認為這種情況可以在條目中寫出這兩個類群都有糊粉層,而且二者不構成單系(這個位置可以引用一下APG IV,證明這兩個類群離得很遠)。——٩(๑❛ᴗ❛๑)۶這裡是一隻名叫ozzy的小浣熊【來玩啊來玩啊】 2018年8月22日 (三) 07:27 (UTC)
- 符合優良條目標準:符合標準。雖然篇幅確實不長(笑),但是內容全面,來源充足。(其實個人認為條目不必求長,像糊粉層這種小東西,本來也沒辦法寫很長,該覆蓋的東西覆蓋到就可以了。)——٩(๑❛ᴗ❛๑)۶這裡是一隻名叫ozzy的小浣熊【來玩啊來玩啊】 2018年8月22日 (三) 07:25 (UTC)
- 符合優良條目標準:符合標準。Walter Grassroot(留言) 2018年8月22日 (三) 10:56 (UTC)
- 符合優良條目標準:符合標準。--Iv0202(留言) 2018年8月23日 (四) 00:32 (UTC)
- 符合優良條目標準:符合GA標準。—--陳子廷(留言) 2018年8月23日 (四) 08:40 (UTC)
- 符合優良條目標準符合標準--Cohaf(留言) 2018年8月23日 (四) 10:04 (UTC)
- 7支持:符合標準--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 2018年8月24日 (五) 09:34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