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國內生產總值
國內生產總值曾於登上維基百科首頁的「新聞動態」欄位。 |
國內生產總值屬於維基百科社會和社會科學主題的基礎條目擴展。請勇於更新頁面以及改進條目。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
|||||||||||||||||
---|---|---|---|---|---|---|---|---|---|---|---|---|---|---|---|---|---|
|
此條目已經由新聞、媒體機構作為內容來源所引用。引用這篇條目的文章是: 「端聞」編譯小組於2016年10月19日所發表的《中國第三季度GDP同比增6.7%,房地產熱潮貢獻多》,出自端傳媒。 請同時到Wikipedia:新聞報導引用維基百科的內容處加入有關資料。(為免自我提及,本模板僅限於放在條目討論頁的頁頂。) |
Untitled
我把這一部分拿掉了,因為我覺得,這個跟GDP條目的內容關係不大,感覺上好像是加上某些不必要的新聞事件
: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縱向變化==2005年12月20日,中國國家統計局根據一項重大的經濟統計計劃所獲得的數據重新發布了中國2004年國內生產總值為15.98萬億元人民幣,比預期增加16.8%。此統計過程世界銀行向中國政府提供了諮詢。根據這項統計,中國農業的比例占13.1%,工業比例占46.2%,服務業比例上升到40.7%。造成中國2004年經濟數據大幅度增長的原因是由於本次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全國經濟普查)中發現漏報的第三產業經濟總值高達2.4萬億元人民幣。
四位分隔數字好看嗎?我比較喜歡用三位的,不過四位的比較中國化一點。--Samuel 02:21 2003年12月15日 (UTC)
- 國際不是用三位的嗎? --Lorenzarius 05:17 2003年12月15日 (UTC)
該更新囉:Q
ref: http://0rz.net/610eX
PTC 15:28 2005年3月23日 (UTC)
算式補充
我加上了計算GDP公式的英文寫法。 --sampos 11:21 2007年5月2日 (UTC)
GDP = C + I + G + N - X
錯誤的資料
我查過「各國國內生產總值列表(國際匯率)(2008年)」旁邊的連接[1],裡面的資料與圖表不吻合,建議取代。
首先,該連接中的GDP是以購買力平價來計算的,而不是國際匯率;
其次,該連接中的數據與圖表有出入。
221.125.14.134 (留言) 2010年2月1日 (一) 14:57 (UTC)
GDP的支出面定義似乎非國際慣例
GDP的支出面定義似乎非國際慣例
通常GNP=C+I+G+(X-M)
(GNP包含進出口)
GNP=國民生產毛額=國民生產總值=國民生產總額
GDP則是國內生產總值不包含出口淨值
GDP=C+I+G
==============================================
GDP支出面正確定義:
上述支出面理論是GNP的概念(1.請參考最上方定義GNP/GDP即可分辨;2.或是自認GDP公式正確的話,請列出GNP公式來)
若加入(出口-進口)淨出口已經是國民生產毛額(總額)GNP的概念,淨出口包含貨物/勞務/匯兌...等。
GNP=C+I+G+(X-M)
GDP=C+I+G。 (GDP不含淨出口X-M)
GNP和GDP是不同的,N是national(國家/國民/全國)所有支出;D是Domestic(國內)內部支出。
自己去看 國家統計局網站刊文詳解「GDP與GNP」同異 2010年08月27日 13:25:22 來源: 國家統計局網站 【字號 大小】【留言】【打印】【關閉】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0-08/27/c_12491145.htm
GNP與GDP的計算公式是何時變成一樣的
我想請教 GNP的定義計算被確認是1971年的諾貝爾經濟獎得主有『國民所得之父』之稱西蒙·史密斯·庫茲涅茨(顧志耐)幫助美國商務部將國民生產總值(GNP)的計算標準化。
GNP的定義在我唸經濟那時代(1979~1986),例如:〈經濟學原理〉(〈經濟學,陸民仁,台北:三民書局,1978年〉)以及其他〈總體經濟學〉或〈國際經濟學〉課本中就一直被定義為
GNP=C+I+G+(X-M)
GDP=C+I+G
請教
1.是何時開始GDP的公式也變成雨GNP一樣的GDP=C+I+G+(X-M)???還是有其他原因更改定義???
2.GDP與GNP計算公式一樣……那GNP的計算公式是否已經被廢棄或不用了或另外制定計算公式???
RE:
你好! 據我一直以來所學,GDP=C+I+G+(X-M),而GNP的定義並非與之相同,而是GDP加上一項「對外要素收益流動淨值」(Net income from abroad),換言之GNP=C+I+G+(X-M)+對外要素收益流動淨值
這是因為兩者本身之定義不同所致。 首先,GDP是國內生產總值,量度一切本地的生產活動,而不管該生產活動的擁有人國藉何屬。舉例說,有一所製造廠,其產品總值$1000,$800被本地人所消費,$200出口外地,因此,其對GDP之貢獻為C($800)+X($200)=$1000,亦即其產出總值。GDP是計算淨出口的,因為GDP計算本地廠商的總產值,當中包括了出口的部分。而本地消費投資之中,亦包括了進口部分,當減之,因非本地所出。
其次,GNP是國民生產總值,量度一切本地居民的生產所得,而不管其收入來源自何地。因此,GNP是在GDP的基礎上加上對外要素收益流動淨值一項,來加上本地居民在外地獲得的收入及減去外地居民在本地獲得之收入。
可參看英文維基的一句話概括其分別:The difference is that GDP defines its scope according to location, while GNP defines its scope according to ownership.(大意是,「兩者之差別在於GDP依據地點定義其量度,而GNP依據擁有人定義其量度。」)
再可參看英文維基的GDP公式。"GDP = private consumption + gross investment + government spending + (exports − imports)"
另外,根據香港統計處的定義所示:
本地居民生產總值 = 本地生產總值 + 本地居民從經濟領域外所賺取的要素收益 - 非本地居民從經濟領域內所賺取的要素收益
(p.s 閤下下次留言時,可用四個"~"號付上簽名。)
---ALEX--Contαct- 2011年4月18日 (一) 05:19 (UTC)
補充
看了 國家統計局網站刊文詳解「GDP與GNP」同異 後,
發現閣下也許混淆了一個概念:根據上述網站, GNP=GDP+來自國外的要素收入凈額
=GDP+(來自國外的要素收入-支付國外的要素收入)
而閣下因此認為「GDP=C+I+G,GNP=C+I+G+X-M」,即閣下認為「來自國外的要素收入-支付國外的要素收入」等如「出口-進口」
那麼本人就明白閣下的誤解了:來自國外的要素收入-支付國外的要素收入並不等如出口減進口(淨出口) 要素收入是指生產要素(勞力,土地,資本,企業家)取得的收入,即工資,地租,利息,利潤。 而出口進口的概念不是收入,是產出或開支,是物品的價值而非生產要素的報酬。淨出口作為一生產單位的產出或一家庭的開支,是GDP和GNP也共同計算在內的。
---ALEX--Contαct- 2011年4月18日 (一) 05:29 (UTC)
感謝
1.對閣下您費時所作的解釋和說明非常感謝!本人會再去對原始原理和定義再去詳加研讀!謝謝!
2.維基的編輯對我而言相當困難和麻煩,好不容易弄懂一項時,但是前面弄懂的卻又忘記使用!簽名部分即是如此!抱歉抱歉!
Benny 2011年4月20日 (三) 16:48 (UTC)
RE
不用謝,維基的編輯多用就會了,我初初也很不習慣呢! ---ALEX--Contαct- 2011年4月21日 (四) 07:40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