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T-10坦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T-10(IS-5/8)重型坦克
烏克蘭基輔衛國戰爭博物館展出的T-10坦克。
類型重型坦克
原產地 蘇聯
服役記錄
服役期間1953年–1970年代後期
使用方蘇聯陸軍
參與戰爭/衝突布拉格之春
生產歷史
研發者約瑟夫·科京
研發日期1948年–1952年
生產商第185號工廠
第174號工廠
生產日期1953年–1966年
製造數量1,439輛
衍生型見衍生型號
基本規格
重量49.05 噸
長度7.41公尺(車身)
9.87公尺(含主砲)
寬度3.56公尺
高度2.43公尺
操作人數4人 (車長、炮手、駕駛員、裝填手)

裝甲120/120/60mm(前/側/後)(車身)
201/190/90mm(前/側/後)(炮塔)
主武器122 毫米M-62T2坦克炮
副武器2 × 12.7公釐DShKM重機槍
發動機12缸V-12-5柴油引擎
700匹馬力(522千瓦
功率/重量14.27 匹/噸
懸掛扭力桿式懸吊系統
作戰範圍250公里
速度42公里/時

T-10重型坦克(開發代號Obyekt 730,即730工程)是蘇聯冷戰時期研製的一款重型戰車,也是KV戰車IS系列戰車系列最終發展而成的戰車。它原名為IS-5,之後改為IS-8(取自於約瑟夫·史達林姓名的縮寫)之名於1952年投入生產中,但在史達林於1953年去世後因為政治因素而被改名為T-10坦克[1]

與其直系祖先不同,T-10重型坦克車身較長、負重輪由6對改為7對、砲塔較大,擁有裝有排煙器的新式主砲、性能更佳的柴油引擎和防護力更強的裝甲。他們的性能十分相似,但T-10坦克可以裝載更多的彈藥。

T-10(就像它們所取代的IS系列坦克)被部署於集團軍屬獨立坦克團和師級部隊裡的獨立坦克營內。這些獨立的坦克單位可以加強給機械化單位,執行支援步兵與突破的作戰。

開發歷史

二戰結束後,蘇軍同時裝備了三種不同型號的重型坦克:IS-2、IS-3和IS-4,但都不令人完全滿意[2]:IS-2的防護水平已顯不足,IS-3的機械可靠性和人機工程學較差、IS-4則過於沉重。1948年底,車里雅賓斯克設計局受命研發一款IS-4坦克的現代化、輕量化版本,將戰鬥全重從60噸減至50噸,改善機動性以提高作戰效率。

1949年春,車里雅賓斯克拖拉機廠第二特別設計局第100研究所在約瑟夫·科京的領導下開發出一款新型重型坦克,代號730工程,亦稱IS-5。由於前有IS-6和IS-7過於前衛導致失敗的教訓,科京在730工程上以成熟技術為主,同時引入了一些原型車上成功的設計。車體以IS-4為基礎,但首上裝甲為鏃形,炮塔亦改為類似IS-3和IS-7重型坦克的半卵形[3]。傳動、懸掛、引擎和戰鬥室均有現代化升級。730工程共生產了10輛樣車。

1950年底,蘇聯交通部提出了新的改良要求。車里雅賓斯克在730工程的基礎上反覆改進,最終於1951年定型,預定於1952年開始量產。起初,這款重型坦克承襲以蘇聯領導人約瑟夫·斯大林的縮寫為名的傳統,稱為IS-8。不久,斯大林於1953年去世,科京敏銳地察覺到去斯大林化的政治風向,主動將IS-8改名T-10重型坦克,並於1953年11月開始生產。T-10重型坦克於1957年的十月革命紀念閱兵上首次亮相[4]

設計特點

T-10重型坦克的設計集所有蘇聯重坦之大成。其寬大的車體基於IS-4、低矮的輪廓和正面鏃形裝甲則類似IS-3坦克。車體後部安裝一台V-12-5柴油發動機,這是著名的V-2發動機的改進型,裝有AM-42航空發動機的機械增壓器和廢氣引射,功率提升至700馬力。T-10的最高速度達48千米/時,機動性在戰後各國重型坦克中名列前茅。車體每側有七個鋼緣負重輪和三個托帶輪,採用扭杆式懸掛。T-10借鑑了IS-7上實驗的半長度扭杆,扭杆長度不及車身寬度一半,節省了部分車內空間,但越野舒適性不如全長度扭杆。履帶來自IS-4重型坦克,每節寬度720毫米,每側共88節。

炮塔為鑄造結構,正面厚201毫米,容納車長、炮手和裝填手三人。車長有一具TPKU觀瞄鏡和七個潛望鏡,炮手則使用Tsh-2-27瞄準鏡[5]。和其他IS系列重型坦克一樣,T-10使用D-25T坦克炮作為主武器。從T-10A開始,炮塔內增加了半自動裝彈機。裝填手將炮彈置於托盤上後由裝彈機將炮彈推入炮膛,提高了射速。輔助武器為兩挺12.7毫米DShK重機槍,一挺為同軸機槍,另一挺為高射機槍,由裝填手操作。

1957年起,蘇聯對T-10重型坦克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現代化升級,稱為T-10M。T-10M採用新型炮塔,主武器改為一門46倍身徑122毫米M-62T2坦克炮(GRAU編號2A17)[6],炮管末端的抽煙器和五孔制退器為最大的特徵。為配合主炮的彈道,兩挺機槍全部換為14. 5毫米KPV重機槍。除此之外,T-10M還改善了動力裝置,使用新型750馬力的V-12-6發動機。至1966年停產時,T-10已成為蘇聯重型坦克中裝備最多、地位最重要的型號。

服役經歷

T-10僅服役於蘇聯陸軍中,沒有提供給華沙公約組織的成員國,但蘇聯有將裝備T-10的部隊駐紮於其他國家,例如蘇軍駐德集群的第13和第25近衛重型坦克師於1957年至1965年間裝備了T-10重型坦克。T-10唯一確認參與的實戰是1968年華約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多瑙河行動」[7]。8月21日,第9坦克師的T-10M作為第1近衛坦克集團軍的一部分進入布拉格。

有資料稱T-10出口給了埃及敘利亞[8]北越,並被用於贖罪日戰爭的戰鬥中以為提供T-55和T-62長程火力支援[9],但至今沒有照片證明。很可能是當時情報機構對IS-3M重型坦克的誤認。

蘇聯於1967年開始從前線撤下重型坦克車輛,到了1993年則完全將其除役。許多坦克底盤被用於製造飛彈發射載具。據估計,約有6,000輛蘇聯重型坦克於二次大戰結束後生產,包括IS-2IS-3IS-4和T-10,其中1,439輛為T-10[10]

蘇聯重型坦克的終結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機動力為重的裝甲戰中,已顯露出了重型坦克速度低的缺點。在二戰最後推進柏林的戰鬥中,蘇聯機械化部隊中的坦克部隊很明顯地被分割為中型坦克的T-34群與落後的重型坦克部隊。然而,蘇聯在戰後幾年仍持續生產重型坦克以應付冷戰對立陣營的重型坦克(如更重的美國M103重型坦克英國征服者坦克),但更具機動性與靈活性的T-54T-62中型坦克(或分為主戰坦克)在裝甲防護力與火力上皆已可媲美T-10坦克了。

1960年代,蘇軍也接受了主戰坦克的概念,取代掉重型坦克和具機動力的中型坦克。在1960年代晚期,裝備重型坦克的獨立坦克營重新裝備了更先進的T-64坦克,不久後又裝備了快速的T-80坦克,而常規坦克與機械化單位裝備了T-55T-72。T-10的生產作業於1966年終止,而各重型坦克的研製計畫也紛紛被取消,如有自動裝填器、130公釐火砲的277工程279工程770工程 [11]

在T-10存在的當時,反坦克導彈開始被廣泛使用,並有效取代了重型坦克的長距離砲火。蘇軍便以它們設計出了BMP-1步兵坦克,之後也應用到了T-64與其他主戰坦克。之後還研發出了先進的反應裝甲,將其應用於主戰坦克上,使它們的重量輕了不少。

根據布里昂·皮瑞特(Bryan Perret)對其所作的評價:「在六日戰爭,特別是拉法赫(Rafah)的戰鬥中可看出蘇聯陸軍已知道—重型坦克的時代過去了。」

型號

改進型號

  • T-10(730工程)(1952年):基本型。
  • T-10A(731工程)(1956年):改良型。主炮升級為D-25TS,帶抽煙器和PUOT-1「暴風」(ПУОТ-1 "Ураган")垂直穩定儀英語Gun stabilizer,增加了半自動裝彈機。炮手由TSh-2-27改為TUP瞄準鏡,並增加TPS-1潛望鏡和TVN-1紅外夜視儀。
  • T-10B(1957年):改良型。垂直單軸穩定儀升級為PUOT-2「雷鳴」(ПУОТ-2 "Гром")雙軸穩定儀。增加T2S-29觀瞄鏡。
  • T-10M(734工程[12](1957年):新型炮塔,換裝帶五孔炮口制動器M-62T2坦克炮、2E12「暴雨」(2Э12 "Ливень")雙軸火炮穩定儀、機槍換為14.5公釐KPVT、「月神」紅外線夜視裝置、核生化防護。車全長約10.29公尺。
    • 1963年:T-10M裝備OPVT深潛換氣裝置。
    • 1967年:T-10M配發ZBM-11脫殼穿甲彈與ZBK-9尾翼穩定高爆反坦克彈
  • T-10MK(1957年):T-10M的指揮車型。減少22發炮彈,增加無線電設備。

衍生車輛

  • 266工程(1957年):以T-10為基礎的液力傳動裝置實驗型,帶有垂直穩定儀。僅1輛原型車。
  • 268工程(1956年):以T-10為底盤的突擊炮。固定戰鬥室內裝一門152毫米M-64炮(初速720米/秒),整體外形類似二戰德國獵虎式驅逐戰車,正面裝甲187毫米。由於反坦克導彈的表現,該車沒有批准量產。唯一的原型車現存於庫賓卡坦克博物館
  • 269工程(1956年):在T-10上實驗測距儀的原型車。
  • 282工程(1958年):以T-10為底盤的反坦克導彈發射車。可發射152毫米TRS-152導彈或TRS-132導彈。僅一輛原型車[13]

資料來源

  1. ^ 一個常見的誤解是在更名T-10前,IS-8還被先後稱為IS-9和IS-10。事實上,T-10的「10」源於其為蘇聯制式裝備的第10種重型坦克,見Павлов М.В, Павлов И.В. Отечественные бронированные машины 1945-1965 гг. - "Техника и Вооружение", 2009, №3.
  2. ^ Тяжелый танк Т-10. (2012, December 1). Retrieved April 3, 2017, from https://topwar.ru/1373-tyazhelyj-tank-t-10.html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3. ^ Тяжелый танк ИС-5 («Объект 730»). Трудный путь к Т-10. (2013, December 5). Retrieved April 3, 2017, from http://topwar.ru/36914-tyazhelyy-tank-is-5-obekt-730-trudnyy-put-k-t-10.html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4. ^ Ford, R. (1997). The world's great tanks: from 1916 to the present day. London: Brown Books.
  5. ^ Zaloga, S., & Sarson, P. (1994). IS-2 heavy tank: 1944-1973. London: Osprey.
  6. ^ Павлов М.В, Павлов И.В. Отечественные бронированные машины 1945-1965 гг. - "Техника и Вооружение", 2009, №3.
  7. ^ Aubrey.行動坐標布拉格!蘇軍「多瑙河」行動始末.: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DU4MzM1NA==&mid=2653032247&idx=1&sn=bf500eeb749ae799acbf0ac7719bfda9, 2016-11-15
  8. ^ Tucker, Spencer, Tanks: An Illustrated History of Their Impact, ABC-CLIO (2004), ISBN 1576079953, 9781576079959, p. 148
  9. ^ Miller, David, The Illustrated Directory of Tanks of the World, Zenith Imprint Press (2000), ISBN 0760308926, 9780760308929, p. 251
  10. ^ M. V. Pavlov; I. V. Pavlov, Equipment and Armament, n.6 2008
  11. ^ Sewell, Stephen 『Cookie’, Why Three Tanks?, Armor, vol. 108, n 4 (July-August 1998), Fort Knox, KY: US Army Armor Center, p. 21
  12. ^ ИЛЛЮСТРАЦИИ. (n.d.). Retrieved April 03, 2017, from https://rutlib.com/book/17999/p/10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3. ^ Pasholok, Y. (2016, September 11). The Last Soviet Heavy Tank Destroyers. Retrieved from http://tankarchives.blogspot.com/2016/09/the-last-soviet-heavy-tank-destroyers.html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參考書目

  • Perrett, Bryan, Soviet Armour Since 1945, London:Blandford Press (1987), ISBN 0713717351
  • Sewell, Stephen 『Cookie’ (2002). 「Red Star – White Elephant?」 in Armor (July–August 2002), pp 26–32. Fort Knox, KY: US Army Armor Center
  • Tucker, Spencer, Tanks: An Illustrated History of Their Impact, ABC-CLIO (2004), ISBN 1576079953, 9781576079959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