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主題:臺北/特色圖片/存檔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注意事項
  • 請於每個單數月底更新或者輪轉一次。可參考台灣意象作為展示內容。
本期內容
北投區泉源路拍攝龍鳳谷地貌。
北投區泉源路拍攝龍鳳谷地貌。

龍鳳谷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西南側,係屬大屯火山碎屑岩沉積岩地質地形,郁永河曾於1697年在此開採硫磺,故名「大磺嘴」,所蘊藏的豐沛地熱能亦為北投溫泉提供絕佳的地利條件。

下期預定內容

2019年10月11日

十三層遺址
十三層遺址

金瓜石坐落在新北市瑞芳區基隆火山群丘陵地及山間河谷地,日治時期因開採金礦銅礦而繁華一時,曾聚集了8萬人在此一圓淘金夢,被譽為是「亞洲第一貴金屬礦山」,《無言的山丘》即是以此為背景所拍攝的電影。圖為1933年落成的水湳洞選煉廠遺址,俗稱十三層遺址,是金瓜石最大的「選礦」場所暨見證水湳洞採銅工業的歷史建築

了解更多...

2018年11月16日

擎天崗
擎天崗

擎天崗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內,為大屯火山群竹篙山熔岩向北噴溢所形成的熔岩階地。日本人在1934年於此設立「大嶺峠牧場」放牧牛隻,範圍包括擎天崗、冷水坑、七股山一帶。擎天崗草原主要是由類地毯草假柃木等組成,據說最早為日本人所種植。國民政府在1952年依據原大嶺峠牧場的規劃,設置了陽明山牧場,作為寄養放牧牛隻的場所,協助農閒時間牛隻的照顧,由當時的陽明山管理局、士林鎮公所、北投鎮公所、陽明山農會、士林農會及北投農會等6個單位共同經營。臺北市改制為院轄市後,此牧場改隸屬於臺北市農會經營,現今所看見的放牧牛隻,多為北投士林金山等地農民繳交寄養費寄養。

了解更多...

2018年10月18日

1932年落成的臺灣別院本堂。
1932年落成的臺灣別院本堂。

西本願寺臺灣日治時期建於臺北市新起町淨土真宗寺院,過去正式名稱為「淨土真宗本願寺派臺灣別院」。建物群位於今臺北市萬華區中華路一段西側、長沙街與貴陽街之間,近臺北捷運西門站臺北市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西本願寺廣場站、臺北市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捷運西門站3號出口。光復後,原址是理教公所和一群違建,後因多次火災,拆建後,復原為西本願寺的遺址。圖為1932年落成的臺灣別院本堂。

了解更多...

2018年5月11日

臺北水道水源地
臺北水道水源地

自來水園區,或稱自來水博物館,位於臺灣臺北市中正區思源街1號,為中華民國直轄市定古蹟。1895年(明治28年)日本政府領臺戰事中,日軍戰死者僅154人、而因疾病而亡者達4,000人、另27,000人返日本就醫,此使得當時日本內務省衛生局局長後藤新平要求在臺的衛生顧問調查全臺衛生狀況,制定上水道(自來水)與下水道設施為開發臺灣的首要工作。1896年8月,由臺灣總督府所派的威廉·巴爾頓等人進行全臺衛生工程及臺北自來水建設之調查工作,臺灣的第一個自來水計畫亦於1896年在淡水開工。1907年,依巴爾頓之建議,在公館觀音山腳下新店溪畔建取水口,以引取原水;在觀音山麓設淨水場進行淨水處理,再將處理過之清水以抽水機抽送至觀音山上之配水池,藉由重力方式自然流下,供應住戶日常用水。1908年,取水口、唧筒室建築與設備裝置先行完成。1909年,輸配水管、淨水場及配水池全面完工,淨水場開始供水,出水量20,000噸,用水人口十二萬人,並命名為「臺北水源地慢濾場」,從此臺北自來水開始邁入現代化之供水系統。

了解更多...

2011年9月6日

西門町徒步區的假日人潮
西門町徒步區的假日人潮

西門町是位於台北市萬華區的一個商圈,也是台北市第一個行人徒步區,因坐落於台北府城西門舊址旁而得名,一般而言涵蓋中華路康定路漢口街成都路之內的街區。其最早發展於日治時代日本人在此仿效東京淺草,在此設立休閒商業區,並於1930年代起成為台北著名的電影院集中街。由於台北市區逐漸向東發展,西門町自1980年代起逐漸沒落。1990年代,台北市政府與西門町當地商家,重新將西門町規劃為行人徒步區,並在週末和國定假日禁止車輛通行,成功使人潮重新回流,並使西門町成為台北首要以青少年族群為對象的商圈。圖為西門町的假日人潮,幾乎每個週末都有小型演唱會、簽唱會、唱片首賣會在西門町舉辦,各種電影宣傳、街頭表演等活動也常常可見。

了解更多...

2011年7月18日

自陽金公路遠眺竹子山體
自陽金公路遠眺竹子山體

竹子山屬於台灣北部大屯火山群的其中一群,噴發年代約在距今80萬年前,在約50萬年前停止活動至今。竹子山熔岩流分佈區域極為廣大,是大屯火山群中覆蓋面積最大的火山,涵蓋新北市金山區石門區三芝區大部分地區,甚至遠到富貴角麟山鼻。竹子山最高峰海拔高度1103公尺,山脈整體的基岩為兩輝安山岩,稜線陡峭,並無明顯的噴發口。目前竹子山大部分區域皆屬軍事管制區,一般民眾無法進入。

了解更多...

2011年4月26日

豎崎路
豎崎路

九份是位於新北市瑞芳區的一個村鎮,早期因盛產金礦而興盛,礦坑挖掘殆盡後逐漸沒落。1990年代後,因電影悲情城市》於九份取景,九份的獨特舊式建築、坡地以及風情,透過此片而吸引國內外的注目,也為此小鎮重新帶來生機,目前已成為一處熱門的觀光景點。圖為九份主要街道之一的豎崎路

了解更多...

2010年12月15日

中正紀念堂與自由廣場門
中正紀念堂與自由廣場門

上圖為中正紀念堂及其主牌樓自由廣場門」,面對中山南路國家圖書館。牌樓之上的牌匾題字原為「大中至正」,故此牌樓原稱為「大中至正門」;2007年12月8日之後,被當時執政的陳水扁政府更換為「自由廣場」四字。牌匾更換期間,曾引發反對者與支持者的對峙與衝突。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