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39382機遇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39382機遇星
發現 [1]
發現者科·約·范豪滕
英·范豪滕-赫
湯·赫雷爾斯
發現地帕洛馬山天文台
發現日期1960年9月24日
編號
命名依據機遇號火星車
(火星探測漫遊者)[2]
其它名稱2696 P-L
小行星分類主小行星帶 · (外側)[1] · 希爾達族[3]
軌道參數[1]
曆元 2017年9月4日(儒略日 2458000.5)
不確定參數 0
觀測弧56.34年(20579天)
遠日點4.7586 天文單位
近日點3.1642天文單位
半長軸3.9614天文單位
離心率0.2012
軌道週期7.88 儒略年 (2880天)
平近點角56.818°
軌道傾角2.9017°
升交點黃經129.01°
近日點參數297.44°
與木星最小軌道相交距離0.5914 天文單位
物理特徵
大小7千米(一般0.05)[4]
7.453±2.290千米[5]
幾何反照率0.061±0.016[5]
絕對星等(H)14.5[1]

39382機遇星(39382 Opportunity),也被命名為「2696 P-L」,是一顆位於主小行星帶最外層,直徑約7.5公里的黑色希爾達族小行星。1960年,在帕洛馬山天文台的帕洛馬-萊頓測量期間發現了它,並以美國宇航局的機遇號火星車進行了命名[2]

發現

1960年9月24日,荷蘭天文學家英格麗德科內利斯·約翰內斯·范豪滕夫婦從荷蘭裔美籍天文學家湯姆·赫雷爾斯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帕洛瑪山天文台拍攝的照相底片中發現了「機遇星」[3]

測量編號

巡天名稱的「P-L」代表「帕洛馬-萊頓」,以帕洛馬爾山天文台和萊頓天文台所命名,後者在20世紀60年代合作完成了卓有成效的帕洛馬爾-萊頓測量。赫雷爾斯使用了帕洛馬山天文台的塞繆爾·奧斯欽望遠鏡(也稱為48英寸施密特望遠鏡),並將照相底片寄送給了萊頓天文台的英格麗德和科內利斯·約翰內斯·范豪滕,在那裡進行了天體測量,此三人因發現了數千顆小行星而受到稱讚[6]

軌道和分類

「機遇星」位於主小行星帶最外層區域,為希爾達族中的一員,它們被認為是一大群起源於柯伊伯帶的小行星,與氣態巨行星木星保持3:2的共振軌道運行,這意味着木星每繞太陽運行2圈,一顆希爾達小行星則將完成3圈[1]

「機遇星」以3.2–4.8個天文單位的距離,每7年11個月(2880天)環繞太陽運行一周。其軌道相對於黃道偏心率為0.20,傾角為3°[1]。該小行星的軌道沒有穿越任何行星軌道,不會被木星的引力場拉出軌道。因此,這顆小行星很可能會在穩定的軌道上運行數千年。


該天體的觀測弧始於其正式的發現觀察,因為沒有事先的鑑別也沒進行過回溯發現[3]

物理特性

直徑和反照率

根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廣域紅外線巡天探測衛星及後續近地天體任務進行的測量,「機遇星」直徑7.45公里,表面反照率0.061[5],為典型的碳質小行星特徵。對於絕對星等14.5的天體,一般的星等-直徑轉換公式給出的直徑為7公里並推測反照率為0.05[4]

光度曲線

截至2017年,該小行星的成分、形狀及自轉周期仍不得而知[1][7]

命名

小行星是根據它的發現者英格麗德·范豪滕-赫魯內費爾德提議[2],以火星探測車機遇號所命名。2004年9月28日,小行星中心公布了命名核准引文(小行星通告52770[8]。而小行星37452勇氣星則是以機遇號的孿生火星車勇氣號所命名。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JPL Small-Body Database Browser: 39382 Opportunity (2696 P-L) (2017-01-27 last obs.).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28 June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6). 
  2. ^ 2.0 2.1 2.2 Schmadel, Lutz D. (39382) Opportunity [3.96, 0.20, 2.9]. Dictionary of Minor Planet Names – (39382) Opportunity, Addendum to Fifth Edition: 2003–2005.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2006: 206. ISBN 978-3-540-34361-5. doi:10.1007/978-3-540-34361-5_2426. 
  3. ^ 3.0 3.1 3.2 39382 Opportunity (2696 P-L). Minor Planet Center. [16 November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4. ^ 4.0 4.1 Absolute Magnitude (H). NASA/JPL. [16 November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 March 2001). 
  5. ^ 5.0 5.1 5.2 Grav, T.; Mainzer, A. K.; Bauer, J.; Masiero, J.; Spahr, T.; McMillan, R. S.; et al. WISE/NEOWISE Observations of the Hilda Population: Preliminary Results.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January 2012, 744 (2): 15 [16 November 2016]. Bibcode:2012ApJ...744..197G. arXiv:1110.0283可免費查閱. doi:10.1088/0004-637X/744/2/197. 
  6. ^ Minor Planet Discoverers. Minor Planet Center. 4 September 2016 [16 November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23). 
  7. ^ LCDB Data for (39382) Opportunity. Asteroid Lightcurve Database (LCDB). [28 June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4). 
  8. ^ MPC/MPO/MPS Archive. Minor Planet Center. [16 November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26).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