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1973年汪清地震

座標43°25′59″N 129°24′00″E / 43.433°N 129.400°E / 43.433; 129.400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973年汪清地震
1973年汪清地震在吉林的位置
1973年汪清地震
日期1973年9月29日 (1973-09-29)
發生時間8時44分
規模MW 7.8
震源深度575.5公里(357.6英里)
震央 中國吉林省延邊州汪清縣
43°25′59″N 129°24′00″E / 43.433°N 129.400°E / 43.433; 129.400
斷層琿春-汪清深震區
影響地區 中國 日本
最大烈度3(Ⅲ)度(CSIS
震度3(JMA
海嘯不適用

1973年汪清地震是指1973年9月29日發生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汪清縣的地震。是次地震震中位於北緯43.433度、東經129.400度,地震規模MW 7.8級,震源深度約575.5千米。雖然地震規模較大,但由於震源深度過大,本次地震未造成人員傷亡。

地質構造

中國大陸的深源地震活動區的陸殼部分主要位於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境內,1973年汪清地震即發生在空間投影呈南北向的吉林琿春、東寧、延吉、穆稜、牡丹江深源地震群中的屬於日本海深震帶深入中國大陸的一部分的琿春-汪清深震區[1]。遠離環太平洋地震帶深入大陸邊遠地區的長白山天池火山和五大連池火山是中國大陸東部僅有的濱太平洋休眠火山,而深震活動又被認為與火山活動具有共生關係[2]

琿春-汪清深震區附近曾發生過多次深源地震,其中最為顯著的是中國和朝鮮史料都有記載的發生於1597年10月6日的M≥8級的地震。由於這次地震的影響範圍大,有感範圍半徑可達1800千米以上,所以曾被誤以為震中位於渤海,直至21世紀初才被李裕澈等人確定本次地震的震中位置為中國東北部和朝鮮東北部一帶[3]。放眼於本次地震整個20世紀內,根據《中國地震簡目》記載,從公元1905年起算近80年間,中國大陸東北地區先後共發生7級以上深震5次、6至6.5級深震9次,均屬於上地幔地震活動[4]

參數研究

1973年汪清地震的震中位於北緯43.433度、東經129.400度,地震規模MW 7.8級,震源深度約575.5千米。受地震影響,中國吉林省遼寧省天津市北京市河北省山東省有感,烈度不超過3(Ⅲ)度。除此之外,日本氣象廳設立於日本本土多地的地震儀觀測到了烈度階級為3的搖晃。根據中國和日本報告的有感範圍,可大致推定出本次地震有感範圍最大半徑超過了1800千米,其中日本北海道島本州島東部地區震感最強[3]。與中國大陸學者觀點不同,美國地質勘探局認為本次地震的震中應為圖們江口地區,測定的震級也較低,為mb 6.5級[註 1][6]

參見

注釋

  1. ^ 之所以美國地質勘探局測定出的地震規模如此低,是因為mb標度下數值達到6.5左右時便會發生震級飽和現象[5]

參考來源

  1. ^ 趙文峰. 珲春深震火山共生与内陆地震线. 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 1985, 1: 85–92 [2018-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2) (中文(簡體)). 
  2. ^ 張良懷. 深震活动与火山动态观测研究课题的技术思路与设想. 防災減災學報. 1988, 3: 75–85 [2018-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2) (中文(簡體)). 
  3. ^ 3.0 3.1 李裕澈; 時振梁; 曹學鋒. 1597年10月6日“珲春-汪清深震区”M≥8地震触发的湖震和火山喷发. 地震學報. 2012, 34 (4): 557–570 [2018-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4月22日) (中文(簡體)). 
  4. ^ 趙文峰. 东北深震与华北内陆地震的相关活动. 華北地震科學. 1987, 3: 21–29 [2018-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2) (中文(簡體)). 
  5. ^ 胡宏俊. 地震震级浅谈. 香港: 香港天文台. 2012-09 [2018-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01) (中文(簡體)). 
  6. ^ M 6.5 - North Korea. 美國地質勘探局. [2018-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21) (美國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