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19世紀上海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整體背景

早在上海開埠前,上海就已然頗具都市雛形,有「小蘇州」之稱。[1]蘇松太道(上海道)的遷入與上海關的建立更是拔高了其政治地位。[1]此時,主要支撐上海經濟的是江南傳統絲織業與乾隆年間放開的港口貿易業。不過,這時上海在江南諸縣裡面並不算突出,真正開始崛起還要等到開埠之後。

戰爭與租界開闢

在19世紀,在上海開闢的租界有:上海英租界上海法租界上海美租界以及隨後由英、美租界合併而成的上海公共租界。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最終簽訂《南京條約》,確立五口通商,並准許英人在上海租地造屋,並據此,英國在上海建立了租界。旋即清廷又與美、法簽訂《望廈》、《黃埔》兩約,確立了美法兩國之人在上海具有等同的權力

經濟與人口

參考資料

  1. ^ 1.0 1.1 解放周末,徐蓓,周武. 周武:“小苏州”是如何成为“大上海”的. 2018-11-10 [2020-03-03] (中文(簡體)). [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