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黨性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黨性共產黨經常使用的一個名詞,是指一個政黨固有的「本性」,來源於其政黨的階級屬性和理論本質[1],體現在其政黨的成員直率、公開地表達對其社會集團、階級、社會運動的觀點,捍衛其集團、階級、政黨利益[2]

一般認為,「黨性」這一說法是列寧在《民粹主義的經濟內容及其在司徒盧威先生的書中受到的批評》一文中「廣義的提出」,又在《黨的組織和黨的出版物》一文中作了論述——寫作應當成為無產階級總的事業的一部分,受的監督;作家和藝術家應公開地站在黨的立場上;黨性並非無產階級所特有,但只有無產階級文藝才公開主張黨性。[2]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把黨性定義為「堅持黨性,核心就是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站穩政治立場,堅定宣傳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堅定宣傳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堅定宣傳中央關於形勢的重大分析判斷,堅決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維護中央權威。所有宣傳思想部門和單位,所有宣傳思想戰線上的黨員、幹部都要旗幟鮮明堅持黨性原則。」[3]並認為「黨性和人民性從來都是一致的、統一的。」[3]

歷史演變

馬克思恩格斯之前,德國民主主義作家就提出了民主主義運動的黨性。詩人海爾維格英語Georg Herwegh在詩《黨》中,就要求作家應有明確的黨派立場。費爾巴哈在《宗教本質講演錄》中寫道「我們所生活的這個時代,無論何人,連自己以為最中立和不偏不倚的人在內,都會違反自己的思想和意志,歸屬於某一黨派,即使在理論上也是一個在黨的人,我們現在處於這樣一個時代,在這個時代政治利益吞沒了其他一切,政治事變使我們經常處於緊張和興奮之中。」海涅在《自由》中:「我們寫東西總是贊成什麼或反對什麼,贊成什麼思想或反對什麼思想,擁護什麼黨派或反對什麼黨派。」海涅還說:所謂「無黨性」,「永遠是騙人的」。

黨性、人民性最早見諸於馬克思恩格斯的筆下。但無論是馬克思還是恩格斯或列寧都沒有對黨性、人民性作出過明確的概念界定,也沒有把它們放在一起來使用。

1845年底,恩格斯在向德國推介一篇優秀著作《傅里葉論商業的片段》時,撰寫了《「傅立葉論商業的片段」的前言和結束語》,提出了理論的「黨性」問題。恩格斯在批判「絕對的社會主義」時指出:「德國的『絕對的社會主義』真是可憐得怕人……這種社會主義,由於自己在理論領域中沒有黨性,由於自己的『思想絕對平靜』而喪失了最後一滴血、最後一點精神和力量。可是人們卻想用這些空話使德國革命,去推動無產階級並促使群眾去思考和行動!」[4]這裡所說的「黨性」,主要是指社會主義理論的批判性、戰鬥性以及研究的徹底性。

1895年,列寧同樣用黨性來指稱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的鮮明階級性:「唯物主義本身包含有所謂黨性,要求在對事變作任何評價時都必須直率而公開地站到一定社會集團的立場上」。[5]

1905年11月列寧在《黨的組織和黨的出版物》中提出了黨的出版物如何幫助黨取得過渡階段的勝利的總觀點,批判資產階級的「創作絕對自由」論,用黨性反對無黨性:「社會主義無產階級應當提出黨的出版物的原則,發展這個原則,並且儘可能以完備和完整的形式實現這個原則。」「無黨性的寫作者滾開!超人的寫作者滾開!」

參考文獻

  1. ^ 党性修养十二讲. 北京: 中國言實出版社. 2015-05: 202. ISBN 978-7-5171-1352-2. 
  2. ^ 2.0 2.1 朱立元. 美学大辞典 修订本.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4-04: 647. ISBN 978-7-5326-4103-1. 
  3. ^ 3.0 3.1 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网。. [2020年7月2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2月5日). 
  4. ^ 恩格斯:《「傅立葉論商業的片段」的前言和結束語》,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659頁。
  5. ^ 列宁:“民粹主义的经济内容及其在司徒卢威先生的书中受到的批评”(1894年底—1895年初),《列宁全集》第一卷. [2020-07-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