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黃連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黃連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維管束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雙子葉植物 Eudicots
目: 毛茛目 Ranunculales
科: 毛茛科 Ranunculaceae
屬: 黃連屬 Coptis
種:
黃連 C. chinensis
二名法
Coptis chinensis

黃連學名Coptis chinensis),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冷涼、濕潤之處,屬毛莨科黃連屬。黃連也是一種常用中藥,最早在《神農本草經》中便有記載,因其根莖呈連珠狀而色黃,所以稱之為「黃連」。其味入口極苦,有俗語云「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即道出了其中滋味。

來源

別名王連、支連。為毛莨科植物黃連(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葉黃連Coptis deltoidea C. Y. Cheng et Hsiao)和雲南黃連Coptis teeta Wall.)的乾燥根莖。分別習稱「味連」、「雅連」、「雲連」。其他替代品種還有峨眉黃連Coptis omeiensis (Chen) C. Y. Cheng)、五裂黃連Coptis quinquesecta)等。

生長習性

黃連一般分布在1200~1800m的高山區,需要溫度低、空氣濕度大的自然環境。怕高溫和乾旱。不能經受強烈的陽光,喜弱光,因此需要遮蔭。根淺,分布於5~10cm的土層,適宜表土疏鬆肥沃,有豐富的腐殖質,土層深厚的土壤,pH5.5~6.5,為微酸性。

性狀

味連,藥材多數聚集成簇,常常彎曲,形如雞爪,習稱「雞爪連」,其單枝根莖長3-6厘米,直徑0.3-0.8厘米。表面粗糙,有不規則結節狀隆起,有鬚根及鬚根 殘基。節間表面平滑如莖杆,習稱「過橋」。其上部多殘留褐色鱗葉,頂端常留有殘餘的莖或葉柄。表面灰黃色或黃褐色。質硬,斷面不整齊,皮部橙紅色或暗棕色,木部鮮黃色或橙黃色,呈放射狀排列,髓部有時中空。氣微,味極其苦。主產中國重慶、四川、湖北、貴州、陝西等地。其中石柱黃連中國地理標誌產品(產於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

雅連,藥材多為單枝、略呈圓柱形,形如「蠶狀」,微彎曲,長4-8厘米,直徑0.5-1厘米,「過橋」較長,1-3厘米。頂端有少數殘基。以身干,粗壯,無鬚根,形如蠶者為佳品。主產於中國四川省

雲連,藥材彎曲呈鈎狀,形如「蠍尾」,多為單枝,較細小。長約2-5厘米,直徑1.5-4厘米,節間密。以乾燥、條細、節多、鬚根少,色黃者為佳品。主產於中國雲南省

採收、加工及炮製

將鮮黃連直接置於炕房內炕乾。當炕至黃連一折就斷時,趁熱放入槽籠內來回撞擊,撞去附着的泥沙、鬚根及葉柄,即成乾黃連

在中國唐代有炒法。中國宋代有酒炒、薑炒、蜜制、米泔制、麩炒、制炭、吳茱萸制、巴豆制等炮製方法。中國元代增加了土炒、童便制等法。中國明、清以後又增加了醋制、鹽制、乳制、黃土薑酒蜜制、膽汁制,酒萸制等方法。並對其炮製目的有較多闡述,如:黃連入手少陰心經,為治火之主藥,治本臟之火,則生用之,治肝膽之實火,則以豬膽汁浸炒,治肝膽之虛火,則以醋浸炒,治上焦之火,則以酒炒,治中焦之火,則以薑汁炒,治下焦之火,則以鹽水或朴硝研細調水和炒,治氣分濕熱之火,則以茱萸湯浸炒,治血分塊中伏火,則以乾漆末調水炒,治食積之火,則以黃土研細調水和炒。現行,有酒洗、酒拌、薑汁拌、吳茱萸拌、酒炒、醋炒、鹽水炒等炮製方法。

炮製方法為:淨制除去雜質。潤透後切薄片,晾乾,或用時搗碎。

  1. 酒制:取淨黃連,用酒拌勻,燜透,置鍋內用文火炒干,取出,放涼。每黃連100kg,用黃酒12.5kg。
  2. 薑制:取淨黃連,加薑汁拌勻,置鍋內用文火炒乾,取出,放涼。每黃連100kg,用生薑12.5kg。
  3. 吳萸制:取吳茱萸加適量水煎煮,煎液與淨黃連拌勻,待液吸盡,炒干,取出,放涼。每黃連100kg,用吳茱萸10kg。
  4. 炒制:取黃連置熱鍋中,用微火炒至老黃色為度。
  5. 制炭:取黃連用武火炒至外面呈黑色,噴水滅盡火星,曬乾。
  6. 醋制:取黃連加水浸透後切片,或直接用整貨加醋拌勻,至醋滲入後,曬乾,再微炒。每黃連500g,用醋93g。
  7. 鹽制:取黃連加鹽水潤透,用微火炒干,至色稍深,取出,放涼。每黃連500g,鹽6g,水適量。或取黃連炒至微變色,噴入鹽水即可。每黃連500g,用鹽15g,水適量。
  8. 膽汁制:取豬膽剪碎,取汁去渣,加黃連片炒干為度。每黃連500g,用豬膽5隻 。
  9. 炮製作用:酒炙黃連能引藥上行,緩其寒性,善清頭目之火。如用於治目赤腫痛、口舌生瘡的黃連天花粉丸。

薑制黃連緩和其過於苦寒之性,並增強其止嘔作用,以治胃熱嘔吐為主。如用於治濕熱中阻,胃失和降,噁心嘔吐。

吳萸制黃連抑制其苦寒之性,使黃連寒而不滯,以清氣分濕熱,散肝膽鬱火為主。如用於治濕熱郁滯肝膽,嘈雜吞酸;治積滯內阻,生濕蘊熱,胸脘痞滿,泄瀉或下痢。

功能與主治

性味:苦,寒。歸經:歸心、脾、胃、肝、膽、大腸經。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用於濕熱痞滿,嘔吐,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吞酸,牙痛,消渴,癰腫疔瘡;外治濕疹,濕瘡,耳道 流膿。酒黃連善清上焦火熱。用於目赤,口瘡。薑黃連清胃和胃止嘔。用於寒熱互結,濕熱中陰,痞滿嘔吐。萸黃連舒肝和胃止嘔。用於肝胃不和,嘔吐吞酸。

藥理作用

  • 抗微生物和抗原蟲作用:黃連及小檗鹼(berberine)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鏈球菌、肺炎鏈球菌、霍亂弧菌、炭疽桿菌、痢疾桿菌等均有較強抗菌作用,對白喉、枯草、百日咳、布氏、結核 等桿菌也有抑制作用。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鏈球菌和福氏痢疾桿菌對小檗鹼易產生抗藥性,但與青黴素、鏈黴素與金黴素之間無交叉抗藥性。黃連煎劑及水浸液對堇色毛癬菌、絮狀表皮癬菌、白色念珠菌、星形奴卡菌等14種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對體外及鼠體內阿米巴原蟲、沙眼衣原體、滴蟲均有抑制作用。黃連素可清血和清肝,是一種緩瀉劑,對許多皮膚症狀都有效,從粉刺到牛皮癬都可以治療。
  • 降血糖作用:黃連煎劑和小檗鹼灌服可降低正常小鼠血糖,小檗鹼的降血糖作用可能通過抑制糖原異生或促進糖原酵解所致。
  • 抗血小板聚集及溶栓作用:小檗鹼對富含血小板凝塊的收縮有非常顯著的抑制作用。小檗鹼抑制凝塊收縮後,對尿激酶和鏈激酶引發的凝塊溶解有明顯的促進作用,有助於搶救心、腦動脈血栓病人 。
  • 對心臟及血流動力學作用:靜注小檗鹼對犬心有較強的正性肌力作用,使心律減慢,舒張壓下降,脈壓增加,總外阻力下降,每搏輸出量增加。
  • 抗心肌缺血作用:小檗鹼可提高小鼠耐缺氧的能力,使兔實驗性心肌梗死範圍和程度減少。
  • 抗心律失常作用:谷維素能明顯增加小檗鹼口服生物利用度。二者混合製成的黃谷素口服可對抗大鼠烏頭鹼。冠脈結紮誘發的心律失常。黃谷素抑制延遲外向鉀電流和尾電流是其抗心律失常機制。
  • 對腦損傷的保護作用:腦缺血使腦內興奮性氨基酸如穀氨酸(Glu)大量增多。Ber可明顯抑制Glu誘導的腦細胞C-fos高表達,抑制Glu引起細胞內鈣離子升高。可能是其治療腦缺血性疾病的機制之一。
  • 抗腫瘤作用:小檗鹼不論在體外和體內試驗對小鼠肉瘤S180都有明顯抑制作用。黃連對鼻咽癌和宮頸癌、裸鼠移植瘤也有抑制作用。
  • 毒性:黃連及小檗鹼口服治療量相當安全,小鼠腹腔注射Ber LD50為24.3mg/kg。

副作用

小檗鹼,孕婦服用可導致新生兒溶血症,兒童服用可引起急性溶血、嚴重黃疸

延伸閱讀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黃連部》,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植物名實圖考·黃連》,出自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