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黃源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黃源洛
出生(1910-05-23)1910年5月23日
 大清湖南省長沙縣安沙鄉
逝世1989年4月2日(1989歲—04—02)(78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知名作品歌劇《秋子
歌曲《人民海軍向前進
配偶李馥
父母父:黃曉東
親屬弟:黃源澧[1]:167
師從

黃源洛(1910年5月23日—1989年4月2日),中國音樂家,曾創作大型歌劇《秋子》,是中國新音樂的開拓者之一[2]

簡歷

黃源洛1910年5月23日(宣統二年四月十五日)出生於長沙縣安沙鄉一個音樂世家[1]:165,從小就接受傳統音樂的薰陶和新音樂的啟蒙教育,其父黃曉東曾執教於長沙師範學校[3]。1923年,黃源洛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長沙師範學校,1927年畢業後,先後在長沙十七高小及一女校任音樂教師。

黃源洛受當時社會上進步思想的影響,滿懷愛國熱情,有着強烈的民族責任感。在北伐戰爭時期,黃源洛組織「荷花池民樂隊」積極參加長沙各界同胞集會進行革命宣傳。組織「大時代」音樂社,組織練習大合唱,舉辦小提琴訓練班,同時開辦小提琴班,創作不少青少年歌曲兒童歌舞劇音樂。他以湖南民族音樂為基礎寫的兒童歌曲《姐姐門前一樹桃》,當時在長沙廣為流傳[1]:165

1928年在其兄的資助下,隻身到上海美術專科學校音樂科,主修提琴,後改理論作曲,同時在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選修理論作曲,受教於黃自,靠半工半讀維持學習和生活。黃源洛在滬學習期間也曾參加黎錦暉的歌舞劇演出[4]

1931年參加集美歌舞劇社及左翼劇聯的「五月花劇社」。因在杭州演出田漢的《亂鍾》、《戰友》等抗日劇目而遭國民政府警察的鎮壓。1932年夏,黃源洛畢業後回到長沙,先後在長沙縣第一中學、華中美術專科學校、明德中學長郡中學、衡粹中學、明憲中學、湖南第一師範學校等學校擔任音樂教員[1]:165,也曾創作多部兒童歌舞劇作品。

1939年到重慶擔任中華交響樂團中提琴手,在中華交響樂團、國立戲劇專科學校音樂系任職期間,創作了《秋子》等五部歌劇,這一時期是黃源洛一生中歌劇創作最有成就的階段。《秋子》根據1938年《大公報》對抗戰期間一對在慰安所重逢的日本夫妻的報道《宮毅與秋子》創作,1939年由劇作家陳定改寫成劇本,黃源洛1939年11月開始着手譜曲[4],此後在創作《秋子》時夜以繼日地投入,連兒子感冒也顧不上照料,後轉為肺炎發高燒,向朋友借錢去醫院看病,為時已晚,在去醫院路上獨子死在他懷裡,妻子也因之與他離異而去。在因貧困而導致親生兒子病死,家庭破裂的重大精神打擊下,黃源洛以頑強的精神意志,日以繼夜地創作,完成了中國第一部借鑑西洋歌劇創作手法寫作的歌劇《秋子》[3]

1942年1月31日至2月6日在重慶國泰戲院(今和平電影院)公演歌劇《秋子》。首輪演出,立刻轟動山城重慶,周恩來郭沫若等人都蒞臨觀劇,並給予積極的評價。重慶的《新華日報》等許多報紙、天津的《大眾報》、美國的《舞台與藝術》雜誌都發表了評論文章。此後多次演出,歌劇《秋子》均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

1943年,黃源洛任國立戲劇專科學校音樂系副教授。1944年黃源洛又創作了表現黃河北岸抗戰兒女的英雄故事《牧童村女》及《普羅米修斯之被困》、《牛郎織女》等歌劇。黃源洛的創作激勵了廣大人民抗日救國的熱情。1946年,黃源洛應邀回長沙創辦「湖南省立音樂專科學校」,任音樂專科學校校長,並親自教授理論作曲課程[1]:165。在湖南長沙解放前夕,黃源洛應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潛的要求,將學校提供為秘密商洽起義的場所,為和平解放湖南做出了有益的貢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黃源洛應十二兵團司令員肖勁光的邀請,於1950年3月到海軍工作,創建海軍文工團。當年7月他滿懷熱情地寫出了歌頌人民軍隊豐功偉績的《八一大合唱》。抗美援朝時期,黃源洛萌生了創作一部大型歷史歌劇《鄭成功》的念頭,以表達實現祖國統一的期望,並為此三下廣東福建等地,深入軍營,走訪漁村,採集各地民歌、戲曲。在此期間,他創作了歌劇《戰颱風》、歌曲《人民海軍向前進》、《我曾戰鬥過的地方》、《海岸炮兵之歌》、《衝破驚濤駭浪》、《山茶花正在開放》等和多首管弦樂曲,以極大的熱情謳歌新中國海軍。1956年,他用民族說唱音樂形式寫成的大合唱《魯班》,參加全國第一屆音樂周演出,得到一致好評。

正當黃源洛覆審音樂出版社排出的《魯班》的清樣、着手寫歌劇《鄭成功》的音樂時,不幸的年月開始了,一場厄運降臨到黃源洛的身上,此時他剛40多歲,正值創作的黃金歲月,未竟的事業成了他終生的遺憾。秉性耿直的黃源洛1957年在反右運動期間被錯劃成右派,創作的權利被剝奪了。

十年動亂,又被迫離開海政歌舞團,回到老家長沙,寄居在長沙市瀏城橋下一間狹小破敗的閣樓上。這期間,黃源洛不顧年老多病的身體,不顧生活的極端困難,在手無一字資料的情況下,不顧每天勞動之後的疲憊,以極大的毅力,僅憑腦子的記憶,開始偷偷地撰寫《民族調式與和聲》一書[3]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黃源洛1979年得到平反,恢復名譽,重新回到海政歌舞團工作。年近70的他仍然以極大的熱情參加各種藝術活動,深入廣東、閩南邊防採風,以充沛的激情創作了《月光如水》、《夢回神州》、《召喚》等歌曲,同時不斷修改《民族調式與和聲》一書,數易其稿。1985年,黃源洛從海政歌舞團退休[3]

1989年4月2日,黃源洛在北京辭世[1]:166。遺著《民族調式與和聲》於1993年出版。

家族

黃源洛之弟黃源澧(1916年1月18日-2006年11月14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幼年音樂教育事業的奠基人之一,1957年被任命為中央音樂學院附屬中等音樂學校第一任校長[1]:168

評價

黃源洛是一位具有自我創作理念和創作個性的音樂家和歌劇作曲家。無論大歌劇、古典歌劇、抒情歌劇、輕歌劇,黃源洛都進行了實踐,在借鑑西方歌劇形式方面已經作出了多樣化的嘗試。黃源洛以歌劇創作為理想追求的同時創作了大量作品,產生過重大社會影響。然而,在特定歷史條件下,黃源洛的悲劇人生,使他成了一位被歷史遺忘的音樂家。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徐美輝. 20世纪湖南音乐家群体研究 (博士論文). 湖南師範大學. 2007. 
  2. ^ 朱正,《反右派鬥爭全史(下冊)》,第333頁. [2014-0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27). 
  3. ^ 3.0 3.1 3.2 3.3 曹暉. 中国歌剧艺术事业的重要开拓者——纪念我国歌剧作曲家黄源洛先生诞辰100周年.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 (南京藝術學院). 2010, (03): 40–46. ISSN 1008-9667. 
  4. ^ 4.0 4.1 刁其儉. 大歌剧《秋子》纵横谭. 四川戲劇 (四川省藝術研究院). 1994, (04): 54–57. ISSN 1003-7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