鷲類
鷲類 化石時期:
| |
---|---|
Gyps fulvus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演化支: | 今鳥型類 Ornithuromorpha |
演化支: | 扇尾類 Ornithurae |
綱: | 鳥綱 Aves |
科 | |
鷲類是一類以食腐肉為生的大型猛禽,全球現存23種。[1][2][3][4][5]雖然在歐、亞、非及美洲都有分布,但美洲鷲與舊大陸的鷲類在分類上較不相近,其相似性是趨同演化的結果。
分類
鷲類可被分為舊大陸鷲類和美洲鷲(新大陸鷲類)兩大類,兩者為趨同演化。
舊大陸鷲類
舊大陸鷲類主要分佈於非洲、亞洲與歐洲,為鷹形目鷹科中的禿鷲亞科與胡兀鷲亞科。
美洲鷲
美洲鷲也稱新大陸鷲類,主要分佈於美洲,為美洲鷲目美洲鷲科。牠們與鷹科的關係不接近,反而接近鸛形目(即鸛類)[來源請求]。牠們當中有數種的嗅覺異常靈敏,有別其他猛禽。
食物
鷲類主要以動物屍體為食物分解者,很少襲擊健康的動物消費者;偶爾也會捕食生病或受傷的動物。而鷲類的胃酸因為有很強的腐蝕性,所以如果牠們進食被細菌感染的屍體也不易生病[6]。
通常一隻成年的鷲能在一分鐘內吞下至少兩磅的肉。而一個數量可觀的鷲類種群則能在30分鐘內將一匹成年斑馬的屍體吃乾淨。[7]
數量減少
亞洲
1990年代起,印度及巴基斯坦的鷲類減少了九成半以上[8],在南亞地區亦有兩至三種鷲被IUCN紅色名錄提升至極危級別。這可能係與雙氯芬酸有關,是一種非類固醇消炎藥,有消炎止痛功效。此藥本用作醫牲畜用,但當牲畜死去,屍體內就留大量的藥份。由於農夫大多會將屍體亂棄置於荒野。禿鷲吃屍體時會直接吸收雙氯芬酸,導致腎衰竭,甚至死亡[8]。
鷲類數量減少也為印度帶來衛生問題。印度是世界上擁有牛群總數最多的國家之一,但絕大多數的印度人並不食用牛肉。由於印度鷲類數量的減少,死去的牛得不到及時的處理而堆積起來。於是老鼠及流浪狗開始代替禿鷲處理屍體,從而導致印度的狗的數量在過去十一年間由七百萬增長至二千九百萬。老鼠的數量也迅速增長並帶來傳染病。這直接導致了在印度,被狗咬傷的案例增加了3850萬人次,有近5萬的人口死於狂犬病。同時,鷲類數目的急劇下降也給印度的天葬(sky burial)帶來負面影響。印度人相信鷲類能解放死者的靈魂並帶其升天。但如今,由於鷲類的稀缺,被安放在天葬台上的屍體要數月後才會消失[9]。
美洛昔康(Meloxicam)是另一種NSAID後期被證實對禿鷲無害的物質[8]。雖然自2006年以來,印度政府已棄用雙氯芬酸,但這種藥仍然於市面上出售,對鷲類的威脅仍然未消除。在過去的十年間,印度最常見的三種鷲——白背兀鷲、長喙兀鷲以及細嘴兀鷲的數量減少了近96%。
非洲
在非洲,因為呋拉丹(Furadan)——一種用來防治各種害蟲的土壤殺蟲劑——的廣泛使用,間接導致了至少六成的鷲類死亡。[10] [11]同時,由於人類的活動的影響,大多數鷲直到五至七歲才達到性成熟。成年的鷲一年只哺育一隻幼鳥,而至少九成的幼鳥會熬不過第一年[7]。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裡,這塊大陸上鷲的數量減少了七至九成。
保護措施
2006年,印度、巴基斯坦和尼泊爾明令禁止使用含有導致鷲大規模死亡的雙氯芬酸鈉(diclofenac)的獸藥[12]。
2015年6月12日,為了督促歐盟委員會頒布對含有雙氯芬酸鈉的獸藥的禁令,國際野生動物保護學會(WCS)在內的多個動物保護組織聯合向28個歐盟成員國發出了申請。[13]這一申請至今仍然未得到解決。
在一系列包含飼養繁殖計劃(captive-breeding)和鷲類「食堂」舉措的實施下,在印度,鷲類種群數量下降的速度開始逐步減緩;甚至在一些地區,鷲類的數目開始回升。但三種受雙氯芬酸鈉影響最大的鷲類仍然保持着較低的種群數目。
文化
古代
西藏與中國西南部因缺乏木材,故有將死者的屍體切割後放置在祭壇供鷲類食盡的習俗,稱作鳥葬或天葬,當地居民亦將鷲類視為聖鳥。[14]
古埃及字母
|
便是禿鷲。
在《舊約全書》《利未記》和《申命記》中,鷲類被認為是一種由以色列孩童馴養的,象徵不潔的生物[15]
近現代
在南非,烘乾並煙熏後的鷲頭是傳統藥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6],並常被當地人認為能幫助預測未來。同時,被處理過的鷲的身體也被當地人認為能幫助治療一些疾病或是增強食用者的力量、耐力與速度。
在西方國家,鷲的形象通常偏為負面,在商界,常將利用大筆資金炒作市場獲利後迅速捲款撤出者稱為「禿鷲基金」。
美國的國鳥英文稱為bald eagle,常被誤解為鷲類,但事實上bald eagle是白頭海鵰。
參考文獻
- ^ 馬鳴, 等. 新疆兀鹫.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17.
- ^ 徐峰. 《新疆兀鹫》: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马鸣研究员等编著. 動物學雜誌. 2017, 52 (3): 389.
- ^ 李軍偉. 猛禽新书《秃鹫的故事》和《猎隼的故事》出版. 生物多樣性. 2020, 28 (2): 261. doi:10.17520/biods.2020059.
- ^ 徐國華, 馬鳴, 吳道寧, 等. 中国8种鹫类分类、分布、种群现状及其保护. 生物學通報. 2016, 51 (07): 1–4.
- ^ 鄒大虎. 基因组分析揭示鹫类食腐适应的分子机制及其低水平遗传多样性 (學位論文). 武漢大學. 2023. doi:10.27379/d.cnki.gwhdu.2021.001070.
- ^ Caryl, Jim. Ph.D. Re: How come that vultures can resist dangerous toxins when feeding on carcass. [2011-07-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02) (英語).
- ^ 7.0 7.1 Vultures are revolting. Here's why we need to save them. [2016-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23).
- ^ 8.0 8.1 8.2 Painkillers turned bird killers. New Scientist. 2006-11-14, (2577): 7 [2009-1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28).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painkillers 2006」的
<ref>
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 ^ Without vultures, fate of Parsi 'sky burials' uncertain. 2015-04-07 [2016-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30).
- ^ Africa's vulture population in jeopardy following mass poisoning incidents. [2016-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1).
- ^ Vultures in crisis: poachers and poison threaten nature’s garbage disposers. [2016-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1).
- ^ Ban of vulture-killing drug in India is working. 2014-10-22 [2016-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2).
- ^ Groups push EU to ban vulture-killing veterinary drug ahead of EC meeting. 2015-06-12 [2016-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5).
-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
鳥與史料
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 ^ Leviticus 11:13. [2016-1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0).
- ^ The impact of traditional use on vultures in South Africa. [2016-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3).
參考資料
- Ferguson-Lees, Christie, Franklin, Mead and Burton Raptors of the World ISBN 978-0-7136-8026-3
- Grimmett, Inskipp and Inskipp, Birds of India ISBN 978-0-691-04910-6
- Hilty, Birds of Venezuela, ISBN 978-0-7136-6418-8
- Ian Sinclair, Phil Hockey and Warwick Tarboton, SASOL Birds of Southern Africa (Struik 2002) ISBN 978-1-86872-721-6
- "India's Vultures Fall Prey to a Drug in the Cattle They Feed On", New York Times, Amelia Gentleman, March 28, 2006.
- 禿鷲的圖片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