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魚鈎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各種類型的魚鈎
用骨頭做的魚鈎
新西蘭毛利人用的魚鈎。

魚鈎fish hook)指的是釣魚時用來讓魚類吞咬以便從內側刺掛魚嘴的尖,與魚線連在一起進行拉扯並將魚拽出水面就可以成功捕魚,通常與負責誘魚的魚餌配合使用。

類別

無倒刺的(barbless,上)和有倒刺的魚鈎(barbed,下)
飛蠅釣用來誘捕鮭魚的毛鈎
擬餌上配有的三尖鈎

有刺鈎

鈎尖後方有倒刺的魚鈎,主要有園型、袖型、大輪型[1]:14。現代魚鈎的最常見類型。

無刺鈎

鈎尖後方沒有倒刺的魚鈎,因為更容易摘鈎且對魚體造成傷害較小,主要用於釣獲放流[1]:14

雖然沒有倒刺在理論上(在魚線應力低時)會提高鈎齒脫落跑魚的幾率,但因為鈎尖的截面積更小、外形更簡單更流線型,也更容易較深的刺入魚嘴。而更深的掛鉤深度也意味着無刺鈎被拉扯時承受的應力會更集中在接近鈎弧的前端位置,而不像有刺鈎那樣更靠近鈎尖,因此發生鈎體形變的概率也更低。同時因為不需要浪費精力應付倒刺,無刺鈎的摘鈎耗時短,在作釣時也會提高拋餌頻率,很可能漁獲反而更多。如果在搏魚時發生斷線,無刺鈎之後也有一定概率能自己脫落,在某種程度上會提高魚逃脫後的存活率,有利於生態保護。而且萬一被其它動物(比如鳥類)意外誤觸,也更容易讓這些動物自行摘除。

此外,無刺鈎在出現意外鈎傷人體時造成的穿透創口也更小,不像有刺鈎那樣有較大概率會卡在皮肉中輕易取不出來,更不會出現倒刺撕裂或折斷殘留在周圍組織中而連帶造成併發症的情況,因此也更加安全。

毛鈎

將鈎隱藏在羽毛羊毛硅橡膠絲等較為蓬鬆的材料中製作的模仿飛蟲假餌中,利用魚類視力缺點進行飛蠅釣,主要用於釣香魚鮭魚鱒魚等咬口較小的淡水魚[1]:14。其中沒有鈎眼的毛鈎在日本傳統的天唐釣(日語:てんから釣り羅馬字tenkara tsuri,英語:Tenkara fishing,一種手竿飛蠅釣)中被廣泛使用。

多尖鈎

也稱多本鈎(和製漢語),指有多個鈎尖(通常為三個)的複合鈎,主要安裝在擬餌上用於假餌釣魚

結構

魚鈎各部分名稱(從上向下):
鈎眼(eye)、鈎杆(shank)、鈎口(gap)、鈎尖(point)、倒刺(barb)、鈎弧(bend)

魚鈎從結構上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部位:

  • 鈎眼(eye):魚鈎最後端的圓環,讓魚線可以穿過並打結固定;
  • 鈎杆(shank):魚鈎的主體,負責傳遞魚線的拉力;
  • 鈎弧(bend):魚鈎前方從鈎杆開始回彎的部分,負責承受鈎掛時的伸展應力
  • 鈎尖(point):魚鈎末端的尖頭,負責刺入魚嘴部的黏膜皮膚
  • 倒刺(barb):鈎尖後方凸出的逆向小刺,負責反向鈎掛周圍的組織防止脫落;
  • 鈎齒(bite或throat):鈎尖和鈎弧內側之間的垂直距離,決定魚鈎能嵌入魚嘴部的組織內並維持鈎掛的最大深度;
  • 鈎口(gap或gape):也稱鈎門,指鈎尖和鈎杆之間的空隙,決定可以鈎掛住的組織厚度。

形態風格

(順時針從上)J形鈎、圓弧鈎和無眼的日系天唐鈎
(從上向下)鈎眼外傾、內傾和直挺的三種魚鈎
用來系魚鈎的一種常見繩結——帕洛瑪結(Palomar knot)

根據鈎體各部分的形狀不同,魚鈎又可以細分為多種不同風格的具體類型,無論尺寸大小、有無倒刺、單鈎或多鈎都可以依此命名分類。

魚鈎的鈎眼可以與鈎杆對齊,也可以向外或向內傾斜,甚至呈直角拐出折彎。傾斜的鈎眼可以讓魚線直接纏繞在鈎杆上打結(即所謂的「鈎線結」,英語:snell knot),使鈎線之間的連接更加牢固,並可以額外傳遞一些側向的矢量拉力讓鈎身產生一定程度的挑動。

直杆鈎

筆直的鈎杆是魚鈎最傳統、最常見的風格,整個魚鈎大致呈「J」字形,鈎眼通常和鈎體的平面垂直。具體型號之間的區別主要在於鈎弧形狀的不同和鈎眼的傾斜角度。

  • J形鈎(J hook):鈎齒大約為整個鈎長的一半,鈎弧稍微偏外,鈎尖指向與鈎杆平行,鈎尖內側有倒刺;
  • 倒釣鈎(dropshot hook):與J形鈎相似,但鈎眼外傾;
  • 釣餌鈎(bait hook):與J形鈎相似,但鈎尖指向稍呈內夾角,鈎杆外側有額外的倒刺;
    • 窄釣餌鈎(narrow bait hook):在釣餌鈎的基礎上,鈎眼內傾;
  • 西沃什(Siwash hook):與J形鈎相似,但鈎杆稍微更長,鈎弧基本上對稱(實際上最接近「J」字形);
  • 阿伯丁(Aberdeen hook):與西沃什鈎相似,但鈎杆較長;
  • 利默里克(Limerick hook):與阿伯丁鈎相似,但鈎弧嚴重偏向外側幾乎呈銳角;
  • 奧肖內西鈎(O'Shaughnessy hook):與阿伯丁鈎相似,但鈎弧偏向外側,鈎尖在鈎弧凸出彎回後折向與鈎杆平行;
  • 圓弧鈎(circle hook):與J形鈎相似,但鈎尖向內指向較大(幾乎成直角),使得鈎口距離減少並且降低鈎掛外物的幾率,是釣獲放流最常見的鈎型;
  • 鉛頭鈎(jighead hook):與J形鈎相似,但在鈎杆後部接近鈎眼的位置配有一個鉛制的配重,使得整個鈎頭重腳輕;
  • 無草鈎(weedless hook):在鉛頭鈎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彈簧搭扣,使得整個鈎在功能上與攀岩用的彈簧掛鉤相似,可以防止誤掛雜草。

曲杆鈎

曲杆鈎的鈎杆呈直線的部分很少,通常向外側彎凸,因而增大鈎口的有效面積。

  • 寬口鈎(wide gap hook):鈎杆幾乎沒有筆直部分,鈎尖向內呈大夾角,通常指向鈎眼;
  • 豬背鈎(piggyback hook):也稱駝背鈎(humpback hook),鈎杆呈長弧彎曲,在一半位置開始弧度加大形成鈎弧,鈎尖指向鈎眼;
  • 章魚鈎(octopus hook):與豬背鈎相似,但鈎眼會外傾與鈎尖指向平行,整個鈎身看起來形似章魚觸手
  • 卡利鈎(Kahle hook):與章魚鈎相似,但鈎尖指向夾角更大;

拐杆鈎

拐杆鈎顧名思義,鈎杆有明顯的拐角變向。其功能方面與曲杆鈎相似。

  • 跳鈎(jig hook):與直杆的J形鈎相似,但鈎杆在接近鈎眼的位置向內拐出直角,而且鈎眼與鈎身處於同一平面;
  • 蟲鈎(worm hook):與直杆的J形鈎相似,但鈎杆在接近鈎眼的後端會拐出兩個至少90°的拐角,適合懸掛容易滑脫的蠕蟲
  • 龍骨鈎(keel hook):與J形鈎相似,但遠端的一半鈎杆會拐出兩個鈍角來增大鈎口距離;
  • 鐮刀鈎(sickle hook):與彎杆的豬背鈎相似,但鈎杆部分不是弧線而是呈135°鈍角的兩段直杆。
  • 棘閂鈎(keeper hook):與西沃什鈎相似,但鈎杆在接近鈎眼出會發生內折,並且在鈎眼會額外配有一個指向主鈎尖的尖刺或小鈎。通常配合軟體擬餌使用,兩個尖端分別從前後兩端刺掛軟體餌,讓軟體餌保持直線姿態並可以防止誤掛外物。

材料

歷史上,魚鈎的材料曾經是,但銅的剛度不足,在釣大魚時容易發生形變被拉直導致脫落,因此在近代銅製魚鈎已經被淘汰。現代魚鈎的材料主要是碳鋼[1]:17-18。判斷鋼鈎的好壞就是看淬火好壞,用一把小鉗子選擇一個魚鈎做代表,直接夾住魚鈎拉,不容易被拉直拉斷的魚鈎就是好魚鈎。

一般來說,大鈎難以釣小魚,因為吞不進魚嘴;小鈎可以釣大魚(前提是鈎口能夠容納足夠的組織厚度),但是脫落逃魚的風險更大[1]:17-18。另外,觀察魚鈎的鈎尖是否尖銳、做工是否精緻,也是重要標準[1]:17-18,判斷鈎尖可以用魚鈎鈎尖刮手指甲的方法,能掛住指甲的魚鈎就是好魚鈎[1]:17-18。鈎尖向內彎的臥眠型魚鈎不容易鈎到外物,一旦鈎住魚兒也難以吐出,但是能鈎掛住的組織厚度也更少;鈎尖向外開放的魚鈎可以增強鈎尖的穿刺幾率,但也容易鈎到外物,掛底卡鈎甚至斷尖的風險也越大[1]:17-18

魚鈎綁線

魚鈎綁線有多種方法,最常用的是外掛結法。其他包括:瓶結法、卷結法、船繩結法、延繩結法等。[1]:23-24

圖庫

參考書目

  • 杜健鷹. 《新手垂钓完全攻略》. 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9. ISBN 9787122045966 (中文(簡體)). 
  • 盛文林. 《实用钓鱼完全入门》. 北京市: 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 2013. ISBN 9787563933501 (中文(簡體)). 
  • 金波、盧德娥. 《生活百科全书:最新垂钓知识图鉴》. 武漢市: 武漢出版社. 2012. ISBN 9787543070387 (中文(簡體)). 
  • 王長工. 《钓鱼百技精解》. 金盾出版社. 2011. ISBN 9787508269689 (中文(簡體)). 

另見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劉纓、張曉衡. 《垂钓绝招图解》. 海南省: 海南出版社. 1996. ISBN 7-80609-120-3 (中文(簡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