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遵
高遵(?—?),字世禮,勃海郡蓨縣(今河北省衡水市景縣)人,北魏官員。
生平
高遵的父親高濟是滄水郡太守,高遵是庶子,哥哥高矯等人經常欺負他。等到高濟去世,高矯不讓高遵在喪位上。高遵於是疾馳奔赴平城,投奔共曾祖的堂兄中書令高允。高允為高濟舉哀,以高遵為喪事的主人,京城有關人士無不前來弔唁,朝廷權貴都認識了高遵。高遵慢慢的回家參與喪事。喪期結束後,高允為高遵經營為官的道路,高遵得以補任樂浪王拓跋萬壽侍郎,高遵感激高允成全得益的恩情,對待高允如同父輩一樣[1][2]。
高遵涉獵文史,很有寫作才能,跟隨都將長廣公侯窮奇平定三齊,以軍功獲賜爵高昌男,補任安定王拓跋休相。高遵撰寫太和殿和安昌殿的圖畫,之後與中書令高閭增加改定律令,升任中書侍郎。高遵代理中書令,前往長安,刊刻燕宣王馮朗的廟碑,進爵為安昌子,又出使濟州、兗州、徐州三州,觀察風俗審理訴訟,升任中都令。等到北魏新製作服飾,魏孝文帝恭敬的祭祀宗廟,高遵形體容貌莊重整潔,聲音流暢氣勢雄健,經常兼任太祝令,跪拜宣贊禮儀事務,所進行的俯仰動作,大體符合禮儀規矩。因此魏孝文帝熟識厚待高遵。之後高遵與游明根、高閭、李沖進入朝廷商議律令,高遵親自面對魏孝文帝,經常有所陳奏。因為多年的功勞,高遵獲賜粟帛牛馬,外任立忠將軍、齊州刺史。高遵持符節經過故鄉,宗族鄉親都對他改變了態度,而高矯等人更加嫉妒詆毀他[3][2]。
高遵為人不夠廉潔清白,在中書省時,每次休假回到崤山以東,必定要借備騾馬,跟從的隨從有一百多人。高遵又住在百姓家中求取絲織品,不滿意就謾罵不走,強行徵用索求。十天半月之間,就得到上千的縑布,城鄉百姓深受其苦。高遵到了齊州,本性不改,選拔徵召官吏僚屬,收受了很多賄賂。另外高遵的妻子明氏家在齊州,明氏的母弟舅甥共同互相囑託,爭相求取財貨利益,嚴酷殘暴不講道理,殺害了很多人。高遵貪婪殘酷的情況,魏孝文帝很是聽說了一些。到魏孝文帝巡視鄴城時,高遵從齊州來朝見,遇到大赦獲得原諒。高遵臨別魏孝文帝回齊州前,到行宮請見辭行,魏孝文帝引見後批評訓斥了高遵。高遵自述沒有做有負皇帝的事,魏孝文帝厲聲說:「如果沒有為了遷都而發的赦令,肯定已經沒有你高遵了!加上你不光貪婪,而且用刑太暴虐,你總比不上濟陰王元郁,他都免不了法律的懲治,你是什麼人,膽敢這麼做!從今往後應該自加約束謹慎。」高遵回到齊州後,仍不思悔改。齊州人僧振到洛陽狀告高遵。魏孝文帝詔令廷尉少卿劉述詳細審查,全部事實都和告發的一樣。之前,和尚道登路過拜訪高遵,高遵認為道登很受魏孝文帝的寵愛,就送給道登許多財物,深深拜託倚仗他。道登因為多次在魏孝文帝面前申救高遵,魏孝文帝不採納,於是詔令劉述去賜令高遵自殺。當時高遵的兒子高元榮前往洛陽伸冤,還是倚仗道登,不時來往道登那裡。道登知道高遵死刑已經決定,才將高元榮送走。高遵恨自己的妻子明氏,不與她訣別到別處沐浴,服毒自殺[4][5]。
家庭
父親
- 高濟,北魏游擊將軍、滄水郡太守、浮陽宣子
兄弟姐妹
- 高矯,北魏浮陽子
- 高次文
兒子
- 高元榮,北魏西道行台
延伸閱讀
[在維基數據編輯]
參考文獻
- ^ 《魏書·卷八十九·列傳酷吏第七十七》:高遵,字世禮,勃海蓚人。父濟,滄水太守。遵賤出,兄矯等常欺侮之。及父亡,不令在喪位。遵遂馳赴平城,歸從祖兄中書令允。允乃為遵父舉哀,以遵為喪主,京邑無不吊集,朝貴咸識之。徐歸奔赴。免喪,允為營宦路,得補樂浪王侍郎。遵感成益之恩,事允如諸父。
- ^ 2.0 2.1 《北史·卷三十一·列傳第十九》:矯弟遵,字世禮。賤出,其兄矯等常欺侮之,及父亡,不令在喪位。遵遂馳赴平城,歸允。允為作計,乃為遵父舉哀,以遵為喪主,京邑無不吊集,朝貴咸識之。徐歸奔赴。免喪後,為營宦路。遵感成益之恩,事允如諸父。涉歷文史,頗有筆札。隨都將長廣公侯窮奇等平定三齊。以功賜爵高昌男,補安定王相。撰太和、安昌二殿畫圖。後與中書令高閭增改律令,進中書侍郎。假中書令,詣長安,刊燕宣王廟碑,進爵安昌子。使濟、兗、徐三州,觀風理訟。進中都令。及新製衣冠,孝文恭薦宗廟,遵形貌莊潔,音氣雄暢,常兼太祝令,跪贊禮事,為俯仰之節,粗合儀矩,由是帝頗識待之。後與游明根、高閭、李沖等入議律令,親對御坐,時有陳奏。出為齊州刺史。建節曆本州,宗鄉改觀,而矯等彌妒毀之。
- ^ 《魏書·卷八十九·列傳酷吏第七十七》:涉歷文史,頗有筆札,進中書侍郎。詣長安,刊燕宣王廟碑,進爵安昌子。及新製衣冠,高祖恭薦宗廟,遵形貌莊潔,音氣雄暢,常兼太祝令,跪贊禮事,為俯仰之節,粗合儀矩。由是高祖識待之。後與游明根、高閭、李沖入議律令,親對御坐,時有陳奏。以積年之勞,賜粟帛牛馬。出為立忠將軍、齊州刺史。建節曆本州,宗鄉改觀,而矯等彌妒毀之。
- ^ 《魏書·卷八十九·列傳酷吏第七十七》:遵性不廉清,在中書時,每假歸山東,必借備騾馬,將從百餘。屯逼民家求絲縑,不滿意則詬罵不去,強相徵求。旬月之間,縑布千數。邦邑苦之。遵既臨州,本意未弭,選召僚吏,多所取納。又其妻明氏家在齊州,母弟舅甥共相憑屬,爭求貨利,嚴暴非理,殺害甚多。貪酷之響,帝頗聞之。及車駕幸鄴,遵自州來朝,會有赦宥。遵臨還州,請辭帝於行宮,引見誚讓之。遵自陳無負,帝厲聲曰:「若無遷都赦,必無高遵矣!又卿非惟貪婪,又虐於刑法,謂何如濟陰王,猶不免於法。卿何人,而為此行!自今宜自謹約。」還州,仍不悛革。齊州人孟僧振至洛訟遵。詔廷尉少卿劉述窮鞫,皆如所訴。先是,沙門道登過遵,遵以道登荷寵於高祖,多奉以貨,深托仗之。道登屢因言次申啟救遵,帝不省納,遂詔述賜遵死。時遵子元榮詣洛訟冤,猶恃道登,不時還赴。道登知事決,方乃遣之。遵恨其妻,不與訣,別處沐浴,引椒而死。
- ^ 《北史·卷三十一·列傳第十九》:遵性不廉清。在中書時,每假歸山東,必借備騾馬,將從百餘,屯逼人家,不得絲縑滿意,則詬詈不去。旬月之間,縑布千數,郡邑苦之。既蒞方岳,本意未弭,選召僚吏,多所取納。又其妻明氏,家在齊州,母弟舅甥,共相憑屬,爭取貨利。嚴暴,非理殺害甚多。貪酷之響,帝頗聞之。及車駕幸鄴,遵自州來朝。會有赦宥,遵臨還州,請辭。帝於行宮引見誚讓之。遵自陳無負。帝厲聲曰:「若無遷都赦,必無高遵矣!又卿非唯貪婪,又虐於刑法」。謂:「何如濟陰王,猶不免於法;卿何人,而為此行!自今宜自謹約。」還州,仍不悛革。齊州人孟僧振至洛訟遵,詔廷尉少卿鄧述窮鞫,皆如所訴。先,沙門道登過遵。遵以道登荷眷於孝文,多奉以貨,深托仗之。道登屢因言次,申啟救遵,帝不省納,遂詔述賜遵死。時遵子元榮詣洛訟冤,猶恃道登,不時還赴。道登知事決,方乃遣之。遵恨其妻,不與訣,別處沐浴,引椒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