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連良
馬連良(1901年2月28日—1966年12月16日),回族,北京人,字溫如,中國民主同盟成員[1]。中國著名京劇藝術家,老生演員。民國時期京劇三大家之一。是扶風社的招牌人物。拿手戲目有《借東風》《甘露寺》《青風亭》等。
生平
父馬西園,是一茶館業主,與著名京劇演員譚小培熟識。9歲入北京喜連成科班,先從茹萊卿學武生,開蒙戲即《石秀探莊》,後受業於葉春善、蔡容貴、蕭長華等老生名家,並酷愛譚派、賈派藝術。蕭長華據孫派《雍良關》,創作《借東風》一劇,傳授給他。馬連良努力研究,終使《借東風》成為響譽全國的名劇。23歲自行組班扶風社,發展成為獨樹一幟的「馬派」表演風格,自1920年代至1960年代盛行不衰。
1940年代末旅居香港,1950年代初回中國大陸,出任北京京劇團(現在的北京京劇院)團長,1962年起同時兼任北京市戲曲學校校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攝製的《群英會》、《秦香蓮》京劇電影保存紀錄了他的京劇表演藝術,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和中國唱片公司給他錄製了許多廣播京劇和京劇唱片。
馬連良因《海瑞罷官》事件被迫害致死。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抄家與關進牛棚裡,馬連良曾與老舍、蕭軍、荀慧生、白芸生等一起被批鬥,當場剃成陰陽頭,墨汁淋在腦袋上,圍跪在大火四周,一面灼烤,一面用鋼頭皮帶抽頭,並拳打腳踢,個個頭破血流。1966年12月13日,因意外摔倒被送至北京阜外醫院,3天後不治。1979年3月27日北京市文化局恢復其名譽。
馬連良主演的京劇電影:《梅龍鎮》、《借東風》、《漁夫恨》、《群英會》、《秦香蓮》。主演現代京劇(京劇現代戲):《杜鵑山》(1964年版)、《年年有餘》(1965年)等。
培養後進
門下弟子有李萬春、朱耀良、李慕良、言少朋、周嘯天、王和霖、王金璐、遲金聲、汪正華、梁益鳴、張學津、馮志孝(馮志效)、張克讓、安雲武、楊汝震、趙世璞、申鳳梅、郎石林、劉廣義等,馬長禮是他的義子(養子),梅葆玥是他的乾女兒。
在北京戲校做校長期間培養了許多學生,如李寶春。
家庭
馬連良原配夫人王慧茹,生五子二女:早夭長子、崇義、崇禮、崇智、崇延,早夭長女、莉;繼室陳慧璉,生二子二女:崇政、崇恩及靜敏、小曼。另有長女萍秋、長子崇仁,為親生長女和親生長子早夭後抱養的孩子,其中崇仁原姓夏,為馬連良堂姐與其丈夫夏玉倉所生。[2]崇仁為京劇淨角,小曼為京劇旦角。
參考文獻
引用
- ^ 相声演员于谦已低调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2017-03-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4).
- ^ 馬龍. 听歌想影话梨园. 北京: 團結出版社. 2014年1月: 5–6. ISBN 9787512622708.
來源
- 書籍
- 《一陣風,留下了千古絕唱─馬連良往事》章詒和 著,收錄在同名作品,牛津大學出版社2005年1月初版,ISBN 0-19-597498-0;台灣時報出版2005年1月初版,ISBN 9571342661
- 《伶人往事:寫給不看戲的人看》,湖南文藝出版社2006年10月版,ISBN 7540438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