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馬立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馬立峰
一山
本名馬澤祥
出生1909年1月
 大清福建省福寧府福安縣溪柄鄉馬厝村(今 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寧德市福安市溪柄鎮立峰村
逝世1935年2月8日(1935歲—02—08)(26歲)
 中華民國福建省霞浦縣上西區鳳洋坪(實屬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閩東蘇區霞鼎泰縣,今 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寧德市柘榮縣黃柏鄉
國籍 大清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
政黨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1927年)
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1929年起)

馬立峰(1909年1月—1935年2月8日),本名馬澤祥,號一山,化名馬列鳳老吳等,福建福安人。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

生平

早年

馬澤祥六歲時在馬厝村私塾讀了兩年書,8歲到福安城關上小學。小學校長因其品學兼優,以「立馬吳山第一峰」為他取名馬立峰,這也成了他化名「老吳」的由來。小學畢業後,升入霞浦縣聖教小學附設的初中班就讀。[1]

1926年,正值第一次國共合作國民革命軍北伐時期,馬立峰在北伐軍的影響下閱讀了《共產主義ABC》《新青年》等書刊。1927年,馬立峰與國民黨左派共同籌建福安縣黨部,但很快因反共事變而被鎮壓,從而避往福州,考入福州理工學校就讀。1928年,馬立峰在福州理工學校加入反帝大同盟,1929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

逐步組建閩東蘇區

1930年,馬立峰被派回福安,以宅里小學校長的名義在福安南區領導福安中共組織的工作,1931年,接替陳鐵民中共福安中心縣委書記。4月,馬立峰和鄧子恢共同在溪柄運動,恢復和新建了四一二政變後被取締的農會組織,馬立峰以這些農會為基礎在溪柄一帶抗捐抗稅,7月夏荒期間,馬立峰組織了平糶委員會,成功讓當地政府以平價開倉放糧,11月又提出「五抗」的口號(抗糧,抗捐,抗租,抗稅,抗債)。[3]

1932年9月,在福建省委巡視員陶鑄的指導協助下,馬立峰和詹如柏將暴露身份無法回家的中共黨員聚集在一起,在中秋節前夜發動蘭田暴動,獲取了蘭田民團的武器,其後,閩東工農游擊第一支隊成立,詹如柏任隊長,馬立峰任支隊政委。這也是閩東中國共產黨的第一支武裝力量,後發展為閩東獨立師[3]

1933年初,馬立峰在去開會的途中於棠溪泰逢村被當地海軍陸戰隊包圍,後被逮捕,福安縣政府勸降他不成後,馬立峰被扭送至福州,關押在福建省高等法院看守所。年底閩變爆發,經福建省委營救,馬立峰於12月7日被福建人民政府釋放。馬立峰迴到閩東後,與詹如柏葉飛曾志等領導閩東武裝暴動,成功於1934年1月率游擊隊攻克賽岐,又成功策動周墩鎮的保安隊起義,在周墩成立了周墩縣,但以占領霞浦縣城為目的的霞浦暴動則以失敗告終,2月,又相繼攻克柘洋柏洋等地並建立蘇維埃政府,閩東蘇區連成一片,達到鼎盛時期。[4]

1934年,馬立峰擔任閩東蘇維埃政府籌備處主任,4月,各地蘇維埃政府與共產黨支部在福安柏柱洋村召開聯席會議,推舉馬立峰任中共閩東特委常委、閩東蘇維埃政府主席。在新成立的蘇維埃政府中,馬立峰領導各級黨政機關做了分田工作,並實行「赤白往來,買賣公平」的政策,創辦教育機構,創作紅色歌曲,還建立了紅軍兵工廠以保證軍需。[3][5]

蘇區衰落與遇刺身亡

1934年7月,馬立峰罹患痢疾,轉移到茜洋一帶療養。8月,國軍到茜洋搜山,燒毀三十多幢房屋、殺死了當地的幾十名村民,馬立峰被戰友緊急轉移到一個草堆中才得以倖免。[1]

10月,由於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戰爭失敗,中央紅軍主力開始長征,留在閩東的馬立峰率中國工農紅軍閩東獨立師第三團堅持鬥爭。國軍加大力度清剿閩東蘇區後,各地蘇維埃政府紛紛被國民黨政府重新控制,葉飛、馬立峰等人決議將閩東蘇區轉變為閩東遊擊區。1935年1月,馬立峰率閩東獨立師第三團轉戰福安各地山區,2月8日,叛變的紅三團團長游聚坤帶人圍住馬立峰的住處,以匯報為名將其刺殺。[3][6]

身後

馬立峰死後,叛變者將屍體裝入麻袋,拉到街上遊街示眾。1938年,游聚坤被葉飛抓捕,並於次年被槍決。[1][7]

中國共產黨方面則追認他為革命烈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當地政府將其家鄉馬厝村更名為立峰村以示紀念。[3]

家庭

馬立峰的父母在他幼時相繼去世,由其叔父馬三弟撫養成人。因家中貧窮,胞姊成了別人家的童養媳,胞妹馬菊英後追隨馬立峰參加共產黨革命。馬立峰並未娶妻生子。[1]

表兄施霖亦是閩東中共領導人物,1935年4月被捕,5月10日被處決。

藝術形象

2005年,由謝家良執導、繆小寧編劇的電視劇《生死相隨》開播,其中徐洪浩飾演以馬立峰為原型的角色「馬力峰」,其故事以詹如柏(劇中作「詹儒柏」)為背景展開,講述了他和馬立峰從相識、共同革命到犧牲的故事。[8]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馬菊英. 回忆胞兄马立峰. 福建黨史通訊. 1987年, (02期): 第25-27頁. ISSN 1006-2254. 
  2. ^ 福安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福安市志. 北京市: 方志出版社. 1999年: 第1116–1117頁. ISBN 7-80122-540-6. 
  3. ^ 3.0 3.1 3.2 3.3 3.4 鄭鳳. 名垂青史 功炳千秋——记马立峰烈士. 福建黨史月刊. 2012年, (20期): 第30-31頁. ISSN 1006-2254. 
  4. ^ 李盛平主編. 中国现代史词典. 北京: 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1987年12月: 第71頁. ISBN 7-80035-025-8. 
  5. ^ 寧德地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宁德地区志. 北京市: 方志出版社. 1998年. ISBN 7-80122-376-4. OCLC 47668852. 
  6. ^ 鄭福林編著. 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时期人物辞典 1. 長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8年5月: 第15頁. ISBN 7-206-00083-5. 
  7. ^ 文旅寧德. 闽东红色小故事. xw.qq.com. [2022-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07) (中文(簡體)). 
  8. ^ 生死相随 - 电视剧. 豆瓣(手機版). [2022-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06). 
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職務
前任:
陳鐵民
中共福安中心縣委書記
1931年2月-1935年2月
繼任:
詹如柏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職務
前任:
首任
閩東蘇維埃政府主席
1934年4月-1935年2月
繼任:
葉飛
軍政委員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