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聚國史
日語寫法 | |
---|---|
日語原文 | 類聚国史 |
假名 | るいじゅうこくし |
平文式羅馬字 | Ruijū kokushi |
日語舊字體 | 類聚國史 |
《類聚國史》是以日本六國史條文分門別類編排的類書,菅原道真編。全200卷,另有目錄2卷、系圖3卷,現存62卷。
概要
日本奈良、平安時代初期,輸入中國《藝文類聚》、《群書治要》等綜合類書,用於天皇進學講讀與文士披檢故實。平安時代中期以降,日本國風文化趨於成熟,宮廷行事與百官政務重視先例,所以將類書的體系與編輯方式應用於史書,以備有司檢索,是為本書出現的背景[1]。
《菅家文草》卷五早春觀賜宴宮人同賦催粧應製詩序:「聖主(宇多天皇)命小臣,分類舊史之次,見有上月子日賜菜羹之宴。」。菅原道真最早的傳記《北野天神御傳》:「寬平中(889年~898年),奉勅修分疏國史百卷,傳於世焉。」,與今本異。嘉承元年(1106年)道真五代孫菅原陳經撰《菅家御傳記》:「寬平四年五月十日(892年6月12日),《類聚國史》奏上。」。但是諸書所記成書時間與卷數不無矛盾,自古以來就是一大懸案。
據《日本紀略》,《日本三代實錄》以寬平4年5月1日(892年6月3日)開始編纂,延喜元年8月2日(901年9月22日)完成奏上。如所記屬實,則菅原道真奏上《類聚國史》時,《日本三代實錄》尚未修撰;而《日本三代實錄》成書前,菅原道真已於昌泰4年1月25日(901年2月21日)遷任大宰權帥,亦不及見書成。所以江戶時代伴信友主張,菅原道真所編部分只有五國史,因此僅百卷,而《日本三代實錄》的條文,則是後人所增修[2]。
但是坂本太郎認為,由現存《類聚國史》部類所見,援引《日本三代實錄》的條文與其他五國史的體例一致,不類出自他人之手。且五國史合計140卷,而《日本三代實錄》50卷,單就《日本三代實錄》加以增補,也不可能增加卷數至百卷之多,而主張《北野天神御傳》的「分疏國史百卷」只是單純的二百卷之誤[3],但至今尚無定論。
本書經應仁之亂,大半散逸,目錄與系圖已無存。現存62卷的部類有神祇、帝王、後宮、人、歲時、音樂、賞宴、奉獻、政理、刑法、職官、文、田地、祥瑞、災異、佛道、風俗、殊俗,共18類,每類之下又詳分細目。而依國學院大學教授高田淳之說,已佚部類之可考者有東宮、征討、地名等5類。
本書徵引六國史,基本上尊重原式,無所節略。所以不僅為校讎六國史之資,更可據以補《日本後紀》闕卷,與《續日本後紀》、《日本三代實錄》傳寫省略的條文[4]。
版本
《類聚國史》現存最古的鎌倉時代寫本,有尊經閣文庫藏4卷(卷165、卷171、卷177、卷179)、東北大學藏狩野亨吉舊藏本1卷(卷25),這兩本都是出於壬生官務家傳來的古本,並指定為日本國寶。此外石清水八幡宮藏2卷(卷1、卷5),卷末題嘉祿3年(1227年)書寫。尊經閣文庫另收藏明應9年(1500年)書寫的明應本15冊、大永年間(1521年~1527年)三條西公條書寫的4冊本。尊經閣文庫所藏諸本,及東北大學本、石清水八幡宮本的摹寫本,近年由八木書店影印行世。
而《類聚國史》之有刻本,始於文化12年(1815年)仙石政和校刊本。先是塙保己一有志刊行本書,取幕府秘庫所藏4本合校,以忙於《史料》(《大日本史料》的前身)編纂,未竟其業,仙石政和承其志,旁搜他本,更加精校,自文化3年(1806年)年起刊行,歷時10年而完成。近代的活字排印本,如大正5年(1916年)經濟雜誌社《國史大系》本、昭和8年(1933年)吉川弘文館《新訂增補國史大系》本,也都是以仙石政和校刊夲為底本[5]。
書誌情報
- 前田育德會尊經閣文庫 編《尊經閣善本影印集成》第四輯(八木書店、2001~2002年)
- 32 類聚國史〈1〉古本‧附模寫本 ISBN 978-4-8406-2332-2、33 類聚國史〈2〉明應本 ISBN 978-4-8406-2333-9、34 類聚國史〈3〉大永本‧附抄出紙片 ISBN 978-4-8406-2334-6
- 黑板勝美 編《新訂增補國史大系》(吉川弘文館、2007年OD版)
- 卷5 《類聚國史》前篇 ISBN 978-4-642-04005-1、卷6 《類聚國史》後篇 ISBN 978-4-642-04006-8
參考文獻
- 坂本太郎《六國史》(吉川弘文館日本歷史叢書、1970年、1989年新裝版) ISBN 4-642-06602-0 第八 余説 二 類聚國史 339~351頁
- 遠藤慶太《平安勅撰史書研究》(皇學館大學出版部、2006年) ISBN 978-4-87644-131-0 第十三章 『三代実録』と『類聚國史』 297~31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