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東亞式鞀
南亞式鞀
南美式鞀

拼音táo注音ㄊㄠˊ粵拼tou4),又作,又稱鞀鼓鼗鼓手搖鼓波浪鼓博郎鼓,是傳統,見於東亞文化圈南亞文化圈部份地區、南美洲等有不同的種類、大小,其歷史可追溯至戰國時期,作為一種打擊樂器。鼓的外圈有對稱的2個小鼓錘;鼓下有木柄,手左右搖擺,2個小鼓錘左右打擊鼓面發聲。一根木柱為柄,雙耳繫有繩。有單個或多個等組合。

東亞

《廣韻》鞀大者謂之麻,小者謂之料。又小鼓著柄者。《書·益稷》下管鞀鼓。《周禮·春官·大司樂》靁鼓,靁鞀,地上之圜丘奏之。靈鼓,靈鞀,澤中之方丘奏之。路鼓,路鞀,宗廟之中奏之。又《禮·王制》天子賜伯子男樂,則以鞀將之。

單個式的鞀稱為波浪鼓撥浪鼓,鼓面約一大至直徑八九寸,繩上各穿有彈丸大小木珠1顆作為鼓錘,是中國近代賣布小販的標誌,也是東亞傳統兒童玩具。

雙鼓式的鞀稱為貨郎鼓,較小的在上,較大的在下,鼓上加鐵圈,中系一個雲鑼兒,圈左右系錘兒,手搖時鑼鼓齊鳴,聲音動聽,是中國近代挑擔子賣針線的人的響器。

南亞

南亞手搖鞀英語Damaru由兩個人頭蓋骨黏合而成,是當地傳統宗教如印度教苯教藏傳佛教等的法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