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大漢起義
陸大漢起義是清咸豐五年(1855年)春,黎平肇洞(今貴州省黎平縣肇興鄉境)人陸大漢與灑洞寨人(今貴州省從江縣洛香鄉境)梁維干等提出「抗朝廷,反官軍,開倉濟貧,迎接太平軍」口號,組織六洞群眾所舉行的武裝起義。摧毀清廷在六洞地區的駐軍和基層政權,建立根據地,推選陸石為王,以下首領為元帥和將軍,提出平時為民,戰時為兵,與清王朝相對抗。在此影響下,與六洞毗鄰的四腳牛(今黎平縣龍額鄉、水口鎮一帶)亦舉行起義,是年冬,兩支義軍聯合攻克永從縣城,咸豐六年(1856年)初占領中潮所、平陽屯、木桐以及九潮、路團等地,攻克平茶所(今湖南省靖州縣境),打死團首2人,與政府軍轉戰於錦屏、水從縣境。
咸豐八年(1858年)六月,太平天國軍進入黎平府境後,六洞和四腳牛起義軍與之聯合戰鬥近6年。同治三年(1864年)春,太平天國天京淪陷,清軍入黔圍剿,起義軍才退回六洞根據地。光緒元年(1875年)冬,廣西姚容(今廣西三江縣高安村)侗族農民起義軍進攻黎平府境,陸大漢領導的六洞、四腳牛起義隊伍立即與之聯合,攻克下江廳城、永從縣城以及丙妹廳、洪州所和湖南通道播陽所等廣大地區。次年正月,萬餘清兵前往鎮壓,義軍與宮軍在六洞地區血戰3個月,終因寡不敵眾而失敗。陸大漢在廣西大苗山受炮傷後被俘,後被處決,持續21年的陸大漢起義至此結束。[1]
參考資料
- ^ 吳浩主編,中國侗族村寨文化 .北京市:民族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