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思根
阿思根(1908年1月15日—1948年1月31日),又名阿拉坦倉(蒙古語:ᠠᠯᠲᠠᠨᠰᠠᠩ,西里爾字母:Алтансан)[1],漢名李友桐,蒙古族,1940年代東蒙自治運動領導人之一,軍人。
生平
1908年1月15日出生於內蒙古科爾沁左翼中旗腰力毛都蘇木一個「莊特爾」家庭。早年就讀於鄭家屯奉天省立第四高級中學校,因參加抵制日貨運動被學校開除。20歲就讀於北平蒙藏學校。後因參加學潮被校方開除輟學返鄉。
九一八事變後加入了甘珠爾扎布組織的內蒙自治軍,在軍中認識了聯共 (布)黨員、共產國際派遣到東蒙古秘密開展工作的朋斯克、特木爾巴根,在他們的介紹下,阿思根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啟蒙,1932年4月加入了內蒙古人民革命黨。1933年5月,朋斯克從蘇聯匯報回來,代表共產國際指示阿思根、那欽雙和爾留在興安南省警備軍內秘密開展革命工作。阿思根兩次留學日本學習軍事,1938年畢業於日本陸軍大學。在當時的軍事院任職,並被任命為駐通遼的滿洲國陸軍第九軍管區上校參謀長,1939年夏季的諾門罕戰役期間,曾赴前線慰問興安軍官兵。[來源請求]1941年至1942年任興安軍陸軍軍官學校戰術教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後,阿思根與哈豐阿、朋斯克、博彥滿都等其他東蒙民族自治運動的領袖一道,共同推展民族自治運動。1945年8月18日,由哈豐阿、博彥滿都、特木爾巴根等人發起,組成內蒙古人民解放委員會,發表了《內蒙古人民解放宣言》,宣布恢復內蒙古人民革命黨,建立東蒙黨部,提出實行民族平等、聯合中國革命力量,爭取民族解放以及內外蒙合併等項政治主張。隨即派出大批青年分赴各盟旗,發展內蒙古人民革命黨各級組織,同時進行「內外蒙合併」簽名活動。為了組建自己的軍隊,1945年10月來到王爺廟,,將民警大隊、護路大隊、內防總隊等分散的武裝力量統一起來,組成支民族武裝。1945年12月5日,中共的遼北軍區派胡秉權、張廷鈞等10餘名幹部、戰士來東蒙古開闢工作。在突泉縣被國民黨光復軍扣押。 阿思根聞訊後,率民警總隊二大隊火速趕到突泉鎮營救。與偽縣長談判失敗後,他當機立斷帶領部隊夜襲突泉鎮,經過激烈的巷戰,殲滅了國民黨光復軍千餘人,解放了突泉鎮,救出所有押壓人員,為共產黨開展東蒙古工作建立了基礎。
1946年1月,東蒙古人民自治政府成立,阿思根任內務部長。參與了改編偽滿舊軍隊的工作,在東部地區6個盟分別建立了6個師,1946年2月組建成東蒙古人民自治軍,任司令員。當時的東北地區是國共兩軍爭奪的戰略要地,對當地的地方武裝以及民族自治武裝也竭盡權利爭取拉攏。而東蒙古自治政府的政治傾向上是親蘇親共的,所以它一成立就得到了蘇、蒙的承認,中共中央東北局和西滿分局都發去賀電,予以承認和祝賀,而國民政府不予承認,因此東蒙自治運動成立伊始就與中國共產黨發生了密切關係。阿思根不顧東蒙古當局內部右派勢力反對,積極與中共西滿分局、西滿軍區合作,在白城子的東北民主聯軍嫩南軍區設立常駐聯絡站。1月25日與西滿軍區司令員呂正操、西滿分局書記兼軍區政委李富春、政治部主任張平化等在遼源(今雙遼市)就西滿與東蒙古的軍政工作達成協議,史稱《呂阿協定》,主要內容是:
- 東蒙古人民自治軍接受西滿軍區的領導和指揮,保衛解放區、打擊土匪和反動武裝。
- 西滿軍區向東蒙古人民自治軍派駐政工人員,並提供武器彈藥和部分給養。
- 改造舊的政權,原東蒙古縣和旗分別由中共領導下的縣人民政府和東蒙古自治政府領導下的旗人民政府管轄,建設成為人民服務的民族平等團結的革命政權。
- 實行減租減息,解放農村生產力等
這一協定使東蒙古人民自治軍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民族革命武裝。
1946年4月3日的「四三會議」後,內蒙古東部與西部的民族自治運動力量合併(實際上是被中共所掌控),東蒙自治政府解散,東蒙人民自治軍統一改為內蒙古人民自衛軍。烏蘭夫任司令員,阿思根、王再天任副司令員。1946年5月20日經冀熱遼分局批准,阿思根加入中國共產黨,任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常委。1946年5月25日任內蒙古人民自衛軍興安軍區司令員。1946年6月內蒙古人民自衛軍興安軍區與東北民主聯軍遼吉軍區組建為聯合司令部,司令員鄧華、政委陶鑄、阿思根為副司令。1947年1月,內蒙古人民自衛軍騎兵第一、第二師與遼吉軍區第五軍分區組成了蒙漢聯軍,任司令員,政委趙石,解放了奈曼旗,在進軍科左前旗時爭取一個團起義,解放科左後旗時斃敵40餘人、俘虜400多人、投誠數百人。1947年2月率軍進攻開魯縣,給敵「熱河蒙旗自衛軍」毀滅性打擊,俘虜800多人。1947年4月23日阿思根參加了「五一」大會,被選為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委員。1947年5月26日,成立內蒙古共產黨工作委員會,任工委候補委員。1948年1月1日內蒙古人民自衛軍改為內蒙古人民解放軍,阿思根任副司令員。
1948年1月31日在王爺廟(今烏蘭浩特)病逝。他去世之際,當時的中共中央東北局、第四野戰軍司令林彪特地發來了唁電。
外部連結
注釋
- ^ 意為「金庫」
參考文獻
- 《特木爾巴根的一生》 作者:胡達古拉 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