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文原章草急就章
鄧文原章草《急就章》卷,紙本,高23.3公分,寬368.7公分,書末鈐[1]有「鄧文原印」、「巴西鄧氏善之」、「素履齋」三枚鄧文原的用印,現由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2]。《急就章》原名《急就篇》[3],原作是漢元帝時期的黃門令史游(前48年-前33年)以章草書寫成,是作為當時童蒙讀寫識字的文化教材,因為篇首有「急就」二字,所以慣稱《急就篇》[4],從漢代傳習到唐宋年間,宋代以後逐漸被《三字經》[5]、《百家姓》[6]、《千字文》[7]等經文本取代。史游寫的章草《急就章》[3]對後世書法演變和發展起到很大的影嚮力[8],尤其直接對草書(今草)起了催化演變的作用,歷朝歷代有許多著名書法家都臨習過《急就章》[3],如:東晉的王羲之、衛夫人、索靖,三國的鍾繇、張芝、皇象,唐代的陸柬之,宋代的黃庭堅,元朝的鄧文原、趙孟頫、饒介和明朝的宋克,清代的沈曾植、王蘧常等書法大家。
鄧文原(1258年-1328年),字善之,字匪石,號素履先生,元代四川綿州(今中國四川省綿陽市)人,又古時綿州屬於巴西郡,所以也稱鄧文原為鄧巴西。鄧文原官至翰林侍講學士、中奉大夫、嶺北湖南道肅政廉訪使,為官清廉,博學善書,寫文章精深典雅,書法工書、楷書、行書、草書俱佳,尤其以章草精湛,著稱於世。與趙孟頫、鮮于樞齊名,被尊為「元初三大家」。
鄧文原章草《急就章》卷[2],書於元大德三年(1299年)。時年鄧文原四十二歲,到元大都慶壽寺掛單,在僧房裡寫下此帖,後贈送給友人理仲雍。鄧文原的《急就章》在章草中揉合了行楷書的筆意,風格古樸,通篇行筆清逸秀美又剛勢有勁,筆風挺健秀雅,柔中帶剛,孄雅與峻利兼具,細筆與粗筆對比強烈,鋒芒有度,有一代大書法家的風範,但中年以後官位漸高,加上政務忙碌,書藝日漸疏廢[9],惜未能精益求精更上層樓。
歷代評論
- 元代張雨 跋鄧文原《急就章》[2]題:「素履齋(鄧)書此,早年大合作。中歲以往,爵位日高,而書學益廢。與之交筆硯,始以餘言不妄。殆暮年章草,如隔事矣。信為學不可止如此。」
- 明代袁華跋鄧文原《急就章》[2]題::「文原臨《急就章》,觀其運筆,若神蛟出海,飛翔自如。」
- 明代袁華在評《鄧文肅公臨急就章》說:「此卷巴西鄧文肅公所臨,公在元時獨以文章名世,而又以能書名世,號稱三大家,公與焉。觀公運筆用意甚合古人之妙,此卷實希世之寶也。」[10]
- 明代陶宗儀在《書史會要‧卷七》中說:「鄧文原正、行、草早法二王,後法李北海。」[11]
- 明代吳寬在《虞文靖公帖》說:「大德、延卒右間,漁陽(鮮于樞)、吳興(趙孟頫)、巴西(鄧文原)翰墨擅一代。」
藏本
注釋
- ^ 蓋印章的意思。
- ^ 2.0 2.1 2.2 2.3 2.4 故宮博物院-鄧文原章草书急就章卷. [2017-08-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1).
- ^ 3.0 3.1 3.2 史游. 《急就篇》. 維基文庫 (中文).
- ^ 《急就篇》的篇名有另一種說法,據宋代王應麟解釋:「急就,謂字之難知者,緩急可就而求焉。」
- ^ 王應麟. 《三字經》. 維基文庫 (中文).
- ^ 佚名. 《百家姓》. 維基文庫 (中文).
- ^ 周興嗣. 《千字文》. 維基文庫 (中文).
- ^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說:「所謂章書者,正因游作是書,以所變草法之,後人以其出於急就篇,遂名章草者。」
- ^ 張雨跋鄧文原《臨急就章》:「素履齋(鄧)書此,早年大合作。中歲以往,爵位日高,而書學益廢。與之交筆硯,始以餘言不妄。殆暮年章草,如隔事矣。信為學不可止如此。」
- ^ 汪砢玉. 珊瑚網•卷十. 維基文庫 (中文).
-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書史會要卷七》. [2017-08-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4).
參考書目
- 江西美術出版社編,元‧鄧文原章草急就章,江西美術出版社,2014,ISBN 9787548031628
- (元)鄧文原書,《鄧文原書急就章》,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ISBN 7807024941
- (元)鄧文原,歷代法書真跡萃編:元•鄧文原法書選.章草急就章等,黃山書社,2008,ISBN 9787546101781
- 江西美術出版社 編,《東漢魏晉章草精選》,江西美術出版社,2014,ISBN 9787548031642
- 白立默 陳培站 編,《歷代章草精選》,河南美術出版社,2007,ISBN 9787540116774
- 鄧文原(元),《中國歷代法書精品大觀: 鄧文原急就章》,文物出版社,2009,ISBN 978750100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