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趙公政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趙公政(?—?),天水郡新縣(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人[1],南齊官員,趙超宗的堂兄。

生平

建武四年(497年)十二月,南齊將軍王曇紛率領一萬多兵眾攻打北魏南青州黃郭戍,北魏的戍軍首領崔僧淵率兵抵抗,大獲全勝,王曇紛全軍覆沒。南齊將軍魯康祚、趙公政又率兵一萬人進犯北魏太倉口,北魏豫州刺史王肅命令長史傅永率甲士三千人反擊。魯康祚、趙公政駐紮在淮河以南,傅永駐紮在淮河以北十多里。傅永對部下說:「南方人喜歡夜間偷襲軍營,他們一定會在準備渡河的地方放置火把,以標記河水的深淺。」於是傅永在夜間把士兵分成兩部分,讓他們埋伏在軍營外面,又在大葫蘆里裝滿易燃物,派人秘密地渡過淮河到達南岸,把大葫蘆放置於水深之處,並告誡部下說:「一見對岸火起,你們就點燃它。」這天夜裡,魯康祚等人果然率兵來襲擊傅永的軍營,傅永的伏兵夾擊,魯康祚等人撤到淮河邊,河邊到處都是火光,齊軍記不住原本渡河的地方,於是就朝着傅永設置的點火處爭相渡河。該處淮河水深,淹死和被斬首的有幾千人。趙公政被俘虜,魯康祚的人和馬匹都墜入淮河,次日早晨魏軍發現了魯康祚的屍體並將他斬首,魯康祚的首級和趙公政被送到京城洛陽[2][3][4][5]

參考資料

  1. ^ 西安碑林博物館編;趙力光主編. 《西安碑林博物馆新藏墓志汇编 上》. 北京: 線裝書局. 2007年10月: 7–8. ISBN 978-7-80106-630-5 (中文(中國大陸)). 
  2. ^ 《魏書·卷七十·列傳第五十八》:蕭鸞遣將魯康祚、趙公政眾號一萬,侵豫州之太倉口。肅令永勒甲士三千擊之。時康祚等軍於淮南,永舍淮北十有餘里。永量吳楚之兵,好以斫營為事,即夜分兵二部,出於營外。又以賊若夜來,必應渡淮之所,以火記其淺處。永既設伏,乃密令人以瓠盛火,渡淮南岸,當深處置之。教之云:「若有火起,即亦然之。」其夜,康祚、公政等果親率領,來斫永營。東西二伏夾擊之,康祚等奔趨淮水。火既競起,不能記其本濟,遂望永所置之火而爭渡焉。水深,溺死、斬首者數千級,生擒公政。康祚人馬墜淮,曉而獲其屍,斬首,並公政送京師。公政,岐州刺史超宗之從兄也。
  3. ^ 《北史·卷四十五列傳第三十三》:齊將魯康祖、趙公政侵豫州之太倉口,肅令永擊之。永量吳、楚兵好以斫營為事,又賊若夜來,必於渡淮之所,以火記其淺處。永既設伏,仍密令人以瓠盛火,渡南岸,當深處置之,教云:「若有火起,即亦燃之。」其夜,康祖、公政等果親率領來斫營。東西二伏夾擊之,康祖等奔趨淮水。火既競起,不能記其本濟,遂望永所置火爭渡。水深溺死,斬首者數千級,生禽公政。康祖人馬墜淮,曉而獲其屍,斬首並公政送京師。
  4. ^ 《資治通鑑·卷一百四十一》:將軍王曇紛以萬餘人攻魏南青州黃郭戍,魏戍主崔僧淵破之,舉軍皆沒。將軍魯康祚、趙公政將兵萬人侵魏太倉口,魏豫州刺史王肅使長史清河傅永將甲士三千擊之。康祚等軍於淮南,永軍於淮北,相去十餘里。永曰:「南人好夜斫營,必於渡淮之所置火以記淺。」乃夜分兵為二部,伏於營外;又以瓠貯火,密使人過淮南岸,於深處置之,戒曰:「見火起,則亦然之。」是夜,康祚等果引兵斫永營,伏兵夾擊之。康祚等走趣淮水,火既竟起,不知所從,溺死及斬首數千級,生擒公政,獲康祚之屍以歸。
  5. ^ 《太平御覽·卷二百八十七·兵部十八》:《南史》曰:蕭齊將魯康祚、趙公政,眾號一萬,侵後魏荊河州之太倉口。魏將傅永率三千人擊之。時康祚等軍於淮南,永舍於淮北十有餘里。永量吳楚之兵好夜斫營,即夜分兵為二部,出於營外。又以賊若夜來,必應於渡淮之所,以火記其淺處。永既設伏,乃密令人以瓠盛火度淮,南岸當深處置之。教云:「若有火起,即亦然之。」其夜康祚、公政等果親領兵來斫永營,東西二伏夾擊之,康祚等奔趣淮水,火既竟起,不能記其本濟,遂睹永所置之火而爭度焉。水深溺而死,斬首者數千級,生擒公政,康祚人馬墜淮,曉而獲其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