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解放/夢想機器
此條目翻譯自英語維基百科,需要相關領域的編者協助校對翻譯。 |
此條目包含過多行話或專業術語,可能需要簡化或提出進一步解釋。 |
Computer Lib/Dream Machines | |
---|---|
作者 | 泰德·尼爾森 |
語言 | 英語 |
發行資訊 | |
出版機構 | 自費出版(第一版) Tempus Books/微軟出版社(第二版) |
出版時間 | 1974年(第一版) 1987年(第二版) |
出版地點 | 美國 |
媒介 | 印刷品(平裝書) |
規範控制 | |
ISBN | 0-89347-002-3 |
OCLC | 217227165 |
《計算機解放/夢想機器》(英語:Computer Lib/Dream Machines)是1974年由泰德·尼爾森出版的一本書,該書以雙封面平裝本的形式印刷以彰顯其互文性(Intertwingularity)。此書最初由尼爾森自行出版,1987年由斯圖爾特·布蘭德撰寫序言並由微軟出版社再版。
在史蒂文·利維(Steven Levy)的著作《黑客》中,《計算機解放》被描述為「計算機革命的史詩,黑客夢想的聖經。尼爾森固執到沒有其他人認為這是個好主意的時候出版了它。」[1]
《計算機解放》在Altair 8800套件即將發布前出版,並通常被認為是關於個人計算機的第一本書。[2]
背景
在《計算機解放/夢想機器》首次出版前,尼爾森正在從事第一個超文本項目——成立於1960年的世外桃源計畫(Project Xanadu)。該計劃的願景之一是計算技術和隨之而來的自由。這些想法後來在1974年的文本中有所闡述——這大約是局地聯網計算機出現的時候,尼爾森發現全球網絡可作為超文本系統的一個空間。[3]
概要
《計算機解放》
在《計算機解放》中。「你現在可以且必須理解計算機了,尼爾森涵蓋了計算機的技術與政治。」[4]
在個人計算機尚未成為主流的時代,尼爾森嘗試向門外漢解釋計算機,並預期這種機器可開放供任何人使用。[5]尼爾森寫道,人們需要更深入地了解計算機,而不是通常所說的計算機文化,他認為對特定硬件和軟件的熟悉程度是膚淺的。他的戰鬥口號「打倒Cybercrud」是反對像IBM那樣的計算機集中化,也反對他所認為的「計算機工作人員」為了阻止非計算機工作人員理解計算機,而故意說謊。[3]
《夢想機器》
《夢想機器》。「通過電腦屏幕獲得新的自由——一個少數派報告」是《計算機解放》的背面。尼爾森探討了他信奉的計算機的未來及其替代用途。[4]這一面是他以反主流文化的方式研究了計算機的典型應用。
尼爾森介紹了計算機靈活的媒介潛力,這在當時是令人震驚的新技術。[6]他看到了超媒體和超文本的使用(這兩個術語由他創造),有利於創造力和教育。他敦促讀者不要把計算機僅僅看作是一台科學機器,而是一台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的交互式機器。[5]
在這一部分,尼爾森還描述了世外桃源計劃(Project Xanadu)的細節。他提出了未來Xanadu網絡的構想,用戶可以在Xanadu站點購物,訪問全球存儲系統中的材料。[4]
版式
1974年和1987年的版本都有着非常規的布局,帶有兩個封面。《計算機解放》封面的特點是在一台計算機舉起的拳頭。將書翻過來,會看到《夢想機器》封面上出現的一個男人,他身披斗篷,手指指向一個屏幕。
這本書在文體上受到斯圖爾特·布蘭德的《全球概覽》的影響。[7]文字本身被分解成多個部分,有模擬的引文、漫畫、側欄等,類似於雜誌布局。
據史蒂芬·列維說,尼爾森對這本書的版式要求是「超大的頁面,上面印着你幾乎看不清的字,還有潦草的批註和狂躁的業餘繪畫」,這可能是第一版難以找到出版商的原因——尼爾森自己掏錢花了2000美元首次印刷了幾百本。[1]
除了《全球概覽》,該布局也與人民計算機公司(PCC)的時事通訊相似——該通訊由一個總部設在門洛帕克的同名團體出版,在史蒂文·利維的描述中,尼爾森的書在那裡獲得「狂熱的追隨……泰德·尼爾森在PCC的聚餐晚宴上被當成王一樣對待」。[1]
新詞
在《計算機解放》中,尼爾森介紹了他創造的幾個詞:
- Cybercrud:作者自己的詞語,指把事情都交給使用計算機的人(尤其是強迫他們適應一個死板、不靈活、考慮不周的系統)。[8]在書中,尼爾森提出戰鬥口號「打倒Cybercrud!」
- 超文本(Hypertext):最初創造於1965年,顯示的文本引用了用戶可以訪問的其他信息。[9]尼爾森在《計算機解放》中探索了該術語的類型及其在計算機中的未來。其中包括:
- Chunk樣式由通過鏈接連接的獨立文本或媒體的「chunks」組成。
- Stretch text是自我擴展的文本。它不是鏈接,而是根據需要的細節放大。[10]
- 互文性(Intertwingularity):尼爾森說「一切都是緊密相連的」。[11]他說所有的主題和信息都是相互關聯的。這個術語來自於intertwined和intermingled的融合。[12]
- Fantics:「在情感上和認知上把想法表達出來的藝術和科學」。[11]尼爾森解釋說,觀眾在接受感受的同時,也接受來自內容的信息。
遺產
該書發行後,它吸引了從媒體理論家到計算機黑客等地下追隨者。[13]霍華德·萊茵戈爾德(Howard Rheingold)在他的《思維工具》(Tools for Thought)一書中,稱《計算機解放》為「微型計算機革命最暢銷的地下宣言」。[14]
它被《新媒體讀者》(The New Media Reader)稱為「計算媒體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一本書」,以及「新媒體史上最重要的一本書」。[15][2]
《計算機解放》中最廣泛採用的思想之一是泰德·尼爾森的「Chunk式」的超文本。這種類型的超文本現在被大多數網站使用。[16]
當這本書出版時,第一台個人計算機還沒有出現,尼爾森被認為預測了我們如何在藝術和娛樂方面與計算機互動,比如電子遊戲。[17]他是最早將計算機描述為「通用機器」的人之一。[18]
參考資料
- ^ 1.0 1.1 1.2 Levy 2010.
- ^ 2.0 2.1 Wardrip-Fruin & Monfort 2003,第301頁.
- ^ 3.0 3.1 Nelson 1983.
- ^ 4.0 4.1 4.2 Wolf 1995.
- ^ 5.0 5.1 Schäfer 2011.
- ^ Ceruzzi 2010.
- ^ Struppa & Dechow 2015,第35頁.
- ^ BYTE 1975.
- ^ Nielsen 1995.
- ^ Barnet 2013,第6頁.
- ^ 11.0 11.1 Nelson 1974.
- ^ Struppa & Dechow 2015,第134頁.
- ^ Packer & Jordan 2002,第161頁.
- ^ Rheingold 2000.
- ^ Struppa & Dechow 2015,第105頁.
- ^ Barnet 2013,第7頁.
- ^ Wardrip-Fruin & Harrigan 2004,第117頁.
- ^ Tesch 2013.
書目
- Barnet, Belinda. Memory machines : the evolution of hypertext. Anthem Press. 2013 [6 December 2019]. ISBN 0857281968.
- BYTE Magazine, October 1975(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Ceruzzi, P. E. "Ready or not, computers are coming to the people": Inventing the PC. OAH Magazine of History. 2010-07-01, 24 (3): 25–28. ISSN 0882-228X. doi:10.2307/maghis/24.3.25 (英語).
- Kitzmann, Andreas. Pioneer Spirits and the Lure of Technology: Vannevar Bush's Desk, Theodor Nelson's World. Configurations. Fall 2001, 9 (3): 441–459. doi:10.1353/con.2001.0018.
- Levy, Steven. Chapter 8: Revolt in 2100. Hackers. O』Reilly. 2010.
- Nelson, Theodor H. Computer lib : you can and must understand computers now. Nelson, Theodor H. "First edition"--cover. Nelson. 1974. ISBN 0893470023. OCLC 11182412.
- Nelson, Ted. Computer Lib / Dream Machines. Wardrip-Fruin; Montfort (編). NMR. 2003. ISBN 9780486819556.
- Nielsen, Jakob. The History of Hypertext. Multimedia and Hypertext : the Internet and beyond. AP Professional. 1995 [18 November 2019]. ISBN 0-12-518408-5 (英語).
- Packer, Randall; Jordan, Ken. Multimedia: From Wagner to Virtual Reality. W. W. Norton & Company. 2002. ISBN 978-0-393-32375-7 (英語).
- Rheingold, Howard. Tools for Thought: The History and Future of Mind-expanding Technology. MIT Press. 2000. ISBN 9780262681155 (英語).
- Schäfer, Mirko Tobias. Bastard Culture!: How User Participation Transforms Cultural Production. Amsterdam University Press. 2011: 62. ISBN 9789089642561 (英語).
- Struppa, Daniele C.; Dechow, Douglas R. (編). Intertwingled : the work and influence of Ted Nelson.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2015 [18 November 2019]. ISBN 978-3319169255.
- Tesch, Renata. Qualitative research : analysis types and software tools. Routledge. 2013 [6 December 2019]. ISBN 1134077378.
- Wardrip-Fruin, Noah; Harrigan, Pat. First Person: New Media as Story, Performance, and Game. MIT Press. 2004. ISBN 978-0-262-23232-6 (英語).
- Wolf, Gary. The Curse of Xanadu. Wired. 1 June 1995 [24 November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