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羌
西羌,為漢朝時居住在西北地區的少數民族,活動於今日的甘肅省、青海省至四川省一帶。在東漢時,西羌成立數個部落國家,或成為東漢附庸,或與東漢敵對。可能源自古羌人,為今日羌族、藏族等民族先祖。
歷史
西羌可能源自於商朝鬼方,如《世本》記載,西羌中的先零羌為鬼方後代[1]。《後漢書·西羌傳》則認為西羌源自三苗[2]。
戰國時代,在秦國的威脅下,羌人勢力向西遷移到今天的青海、川西、新疆一帶。《後漢書·西羌傳》記載了羌人奴隸無弋爰劍逃離秦國追殺,遷到湟水流域成為羌人領袖的事跡。
西漢時,羌族主體居住在今甘肅、青海一帶,在新疆、西藏、四川亦有分布。甘肅青海一帶的西羌,有先零羌、燒當羌、鍾羌、勒姐羌、卑湳羌、當煎羌等眾多部落。新疆東部有婼羌、阿鈎羌等部族,西藏東部有發羌、唐氂,四川有氂牛羌、白馬羌、參狼羌、青衣羌等諸多部落。
漢武帝時,畿內關中地區已有大量羌族移民與漢族雜居。永平元年(58年),以馬武為捕虜將軍,中郎將王豐為副將,率四萬大軍前去平定羌族,追擊到東、西邯(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縣南),斬首四千六百級,俘一千六百人。
東漢後期,大部分羌族人口已納入中原王朝的統治。但羌人時叛時降,反復不定。三國時羌族更大規模地遷居中原,並進入河套地區。五胡十六國時期,羌人姚萇利用前秦淝水之戰兵敗後,關中空虛之際,於384年自稱萬年秦王。386年姚萇稱帝於長安,建立了十六國中的後秦。
學術研究
台灣學者姚大中認為,西戎在漢朝之後被改稱西羌,即羌族的前身[3]。王明坷認為介於漢族與藏族之間的羌族,血統上源自於古羌人與西羌[4]。岑仲勉考證,「羌」這個名稱起源自古突厥語[5]。
亦有研究指出西戎人群是自華夏人群分裂出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