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裨諶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裨諶春秋時期鄭國大夫。俞樾張澍朱駿聲認為他和裨灶是同一人。

前544年(周景王元年、魯襄公二十九年、鄭簡公二十二年)公孫黑良霄矛盾激化,公孫黑準備攻打良霄,鄭國大夫們為他們調和,在良霄家裡結盟。裨諶說:「這次結盟,能維持多久呢?《》云:『君子屢盟,亂是用長。』現在這是滋長動亂的做法,禍亂不止,一定要三年後才能緩解。」然明說:「政權會到哪家去?」裨諶說:「善人代替惡人是天命,政權怎能避開子產?若不越級提拔別人,那麼按位班也應輪到子產執政了。選擇提拔賢人,他為世人所尊重。上天又為子產清除道路,使良霄喪失了心魄,公孫夏現在又去世了,執政之人只有子產不能辭其責。上天降禍給鄭國很久了,一定要讓子產平息,國家才可以安定。不如此,鄭國將會滅亡。」[1]

前542年(周景王三年、魯襄公三十一年、鄭簡公二十四年),子產執政,選擇賢能。裨諶能出謀劃策,在野外策劃就正確,在城內策劃就不得當。鄭國在外交上有事時,子產就和裨諶一起坐車到野外去,讓他策劃是否可行。[2]

論語》裡記載孔子說,鄭國制訂外交文件,由裨諶起草,世叔(子太叔)提出意見,外交官子羽(公孫揮)修改,居住在東里的子產作加工潤色。[3]漢書·古今人表》將他列為中上第四等。

參考文獻

  1. ^ 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子皙怒,將伐伯有氏,大夫和之。十二月己巳,鄭大夫盟於伯有氏。裨諶曰:「是盟也,其與幾何?《詩》曰:『君子屢盟,亂是用長。』今是長亂之道也。禍未歇也,必三年而後能紓。」然明曰:「政將焉往?」裨諶曰:「善之代不善,天命也,其焉辟子產?舉不逾等,則位班也。擇善而舉,則世隆也。天又除之,奪伯有魄,子西即世,將焉辟之?天禍鄭久矣,其必使子產息之,乃猶可以戾。不然,將亡矣。」
  2. ^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裨諶能謀,謀於野則獲,謀於邑則否。鄭國將有諸侯之事……與裨諶乘以適野,使謀可否。
  3. ^ 《論語·憲問》:子曰:「為命,裨諶草創之,世叔討論之,行人子羽修飾之,東里子產潤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