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齒
裂齒(英文:carnassial 或 carnassial tooth)又稱裂牙、割截齒[1],係肉食性哺乳動物用於撕裂、切割食物的牙齒,通常上下頜各有一對,可能為其中一對臼齒(大臼齒)或前臼齒(小臼齒),其體積較其他臼齒為大,並且有銳利的邊緣。
由於裂齒是一種趨同演化產物,在不同的食肉動物類群中獨立演化,故其位置並不固定,而是因具體物種而異。例如,鬣齒獸科物種的裂齒多為上頜第二大臼齒(M2)及下頜第三大臼齒(m3),食死蝠屬物種的裂齒則為上頜第一大臼齒(M1)及上頜第二大臼齒(M2),而現代食肉動物的裂齒基本均為上頜第四前臼齒(P4)與下頜第一大臼齒(m1)[2]。
有部分文獻將人類的前臼齒稱為裂齒,事實上人類屬於雜食性動物而非肉食性動物,因此並無裂齒一說。
參考文獻
- ^ Carnassial tooth. 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 新北: 國家教育研究院. [2022-03-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25.(繁體中文)
- ^ 古生物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編). 古生物学名词 (2版).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09. ISBN 978-7-03-025433-7. LCCN 2010372103. OCLC 886143158. NLC 004299369.(簡體中文)
這是一篇與哺乳動物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