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表皮生長因子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表皮生長因子(β-尿抑胃素)
Rainbow colored NMR structure (N-terminus = blue, C-terminus = red) of the mous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1]
有效結構
PDB 直系同源檢索:PDBe, RCSB
標識
代號 EGF; URG
擴展標識 遺傳學131530 鼠基因95290 同源基因1483 GeneCards: EGF Gene
RNA表達模式
更多表達數據
直系同源體
物種 人類 小鼠
Entrez 1950 13645
Ensembl ENSG00000138798 ENSMUSG00000028017
UniProt P01133 Q3UWD7
mRNA序列 NM_001963 NM_010113
蛋白序列 NP_001954 NP_034243
基因位置 Chr 4:
111.05 – 111.15 Mb
Chr 3:
129.67 – 129.75 Mb
PubMed查詢 [1] [2]

表皮生長因子(英語:Epidermal growth factor,簡稱:EGF)是最早發現的生長因子,對調節細胞生長、增殖和分化起着重要作用。在人類,表皮生長因子蛋白有53個氨基酸殘基,三個二硫鍵,質量6千道耳頓。[2]

表皮生長因子通過與細胞表面的受體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結合而起作用。[3]與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的高親和力結合,激發受體內在的酪氨酸激酶的活性,從而啟動了信號傳導級聯而導致多種生物化學變化,細胞內鈣水平上升,增加糖酵解與蛋白質合成,增加某些基因(包括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的表達,最終導致DNA合成和細胞增殖。[2]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