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汝貴
衛汝貴(1836年—1895年),字達三,安徽廬州府合肥縣人,淮軍將領。
早年隨從劉銘傳征捻軍,累遷至副將,晉總兵。捻軍平定後,授河州鎮總兵官,李鴻章薦其樸誠忠勇,留統北洋防軍。歷授大同鎮、寧夏鎮總兵官,均未任官。光緒十七年李鴻章奏稱「實系最為得力之將。」率盛軍駐守天津附近的青縣,共有步隊12營6000餘人,馬隊5營1000餘人,合約8000人。
甲午戰爭爆發,衛汝貴奉命率軍增援平壤,部隊軍紀很壞,沿途騷擾百姓,李鴻章曾警告他:「敵氛逼近,若釀成大亂,汝身家性命必不能保」。平壤之戰中,衛汝貴指揮盛軍在西、南兩個戰場激戰,重創日軍,惜此役清軍潰敗,平壤失守。衛汝貴被革職逮問,李鴻章為其說情,未成,後械送京師,處死於菜市口[1]。衛汝貴是甲午戰爭期間唯一被朝廷處斬的實授總兵[2]。其弟衛汝成官至總兵,於衛汝貴事敗後不知所終。
注釋
- ^ 孫寶碹《忘山廬日記》云:「聞市將刑人,往視則甫搭棚,觀者如堵,知為衛汝貴。今日刑部方奏其定案,必奉旨處決矣。至日中尚未來,即歸。午後,復同地山、伯棠往視,仍未至。群謂今日不復行刑。俄日暮,忽報已來。余即往觀,人聲闐咽,擁擠不可近視。執戟者數十人。須臾,有乘輿者至,云為薛雲階大司寇。既至,半晌始紛紛散,則已畢刑。余遂歸,赴徐博泉之約,夜飲於廣和居。」
- ^ 2011年上海社科院張劍指出,衛汝貴在平壤之戰中雖立有戰功,但亦負有「城池失陷」之責。衛汝貴被處斬最重要的原因是所統盛軍軍紀敗壞。衛汝貴被殺「雖有朝廷主戰派、主和派政爭,對日作戰全線潰敗朝廷要殺一儆百等原因,但歸根結底還是他自己平日待兵寡恩所致。」陳悅《沉沒的甲午》一書以為翁同龢等為首的主戰派利用言官力量,黨同伐異,打擊李鴻章,衛汝貴成為政爭下的犧牲品。
延伸閱讀
[在維基數據編輯]
參考文獻
- 《清史稿》卷四百六十二 列傳二百四十九
- 張劍,《衛汝貴是被冤殺的嗎?》,載《探索與爭鳴》,2011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