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
此條目包含指南或教學內容。 (2014年10月27日) |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關主題的編者參與及協助編輯。 (2015年12月14日) |
血壓是指血管內的血液在單位面積上的側壓力,即壓強。習慣以毫米汞柱(mmHg)或千帕(kPa)為單位。
而動脈血壓則指的是血液對動脈血管的壓力,一般指主動脈壓。而平均血壓則是 = (收縮壓 + 2 x 舒張壓)/3 = 1/3收縮壓 + 2/3舒張壓[1]。
心臟有收縮及放鬆期,當心臟收縮,左心室便會將血液泵出到主動脈,主動脈壓產生血液高壓,又稱收縮壓。接下來,心臟會舒張,血液流入右心房,這個時候壓力最低,稱為血液低壓或舒張壓。
血壓的量度單位
分類 | 收縮壓, mmHg | 舒張壓, mmHg |
---|---|---|
血壓的量度單位是毫米水銀(mmHg),根據2005年修訂版的《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120/80mmHg以下是正常血壓,120-139/80-89mmHg是正常高值血壓,≥140/90mmHg是高血壓。血壓令血液於動脈裡正常輸送至全身,若血壓過低,便無法將血液供應全身,相反,血壓過大,有可能令血管受損,亦反映血液或心臟可能出現異常。 血壓會受到以下因素影響:
- 身高:身高越高,心臟便需要更大壓力去泵出血液,令血液能流遍全身。
- 年齡:血壓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增加,因為動脈彈性變差,而其中收縮壓的改變較明顯,正常情況下孩童時期的血壓最低。
- 血黏度(血液密度):血液越黏稠,心臟需要越大壓力泵出血液。
- 姿勢:姿勢對於血壓的影響源自於重力,平躺時收縮壓最高,其次為坐姿,站姿最低;而舒張壓恰相反,站姿時最高,其次為坐姿,最低為臥姿。
- 血管質素:血管如果變窄,血液較難通過,心臟便需要更大壓力泵出血液。
- 其他:精神狀態、生活節奏、個人差異、飲食習慣、藥物、遺傳、天氣變化、所居住的緯度地區等等。
量度
昔日採用水銀血壓器量度手臂的血壓,但由於需要受過訓練,不適合一般人使用。一般人或家庭會採用電子血壓計,但需要留意準確度及量度位置。而量度時,應保持心境平和,避免情緒影響血壓,因而量度錯誤。
血壓的測量
血壓在24小時內、一定範圍內是變動的,隨著運動量,心情緊張而起伏。故最好在休息5分鐘後再測量血壓,測量前30分鐘應避免抽煙、飲用咖啡、茶、運動類飲料、含酒精的飲料及服用影響血壓的藥物。運動、奔走或吃飯、泡澡之後,都要休息10至15分鐘。因血壓存在波動,一般連續三次、不同時間測量才能確定是否為高血壓。
既然血壓之高低決定高血壓之診斷,準確使用血壓計及聽診器就非常必要,測量血壓最好每日定時測量,因為血壓一日之間隨生理狀況有顯著變動,如果不定時量度,難免有起伏不定之數值,不能做為治療之參考。
所謂基底血壓(basal pressure)乃指晨起之前或住院臥病間量度的血壓,而偶發血壓(casual pressure)乃是診病之刻隨時量度的血壓[2][3][4][5][6]。上面所列正常血壓數值是偶發血壓,也是一般常引用的血壓值。
量血壓不宜只算一次應連續在不同日期分別量度偶發血壓做參考,而且在診病之刻所量度的血壓數值,常屬偏高,應休息5-10分鐘才進行量度為宜。因此有人建議診斷高血壓,最好一次診病量度兩次,而且最少應有兩次以上的診病紀錄。
血壓之測量可以分為直接測量與間接測量兩種,直接測量法首先於1733年由哈勒斯把玻璃管直接插入馬之頸動脈開始,經過一連串之研究與改良,至今把針頭或導管插入動脈管徑內,連接導線和轉換器,即可在紀錄器上得知血壓之正確值。
間接測量法是利用聽診法,1896年意大利人洛西利用袖套(cuff)壓迫橈股動脈,隨著動脈搏動支消失,在水銀柱讀出血管壓力作為血壓,以後瑞克林豪森認為成年人之袖套寬度為12-14公分。
量血壓的方法
在檢查血壓的時候,醫生會使用血壓計來測量血壓,首先用一個中空的橡皮管套,圍繞測量對象上臂。這樣皮袖套一端以橡皮管連接壓力計,另一端則連接橡皮打氣球。反覆壓縮橡皮打氣球,將空氣打進橡皮袖套,把上臂的動脈壓扁,使血液暫時中止流動,然後慢慢降壓。這個時候用聽筒監聽動脈血管的聲音,當橡皮袖套內的壓力,降到比心臟打血的收縮壓力稍低一點時,血液就開始流動,發出聲音,醫生就紀錄此時的壓力,是為收縮壓。然後醫生繼續將袖套內的空氣緩緩放出,一面聽血液流動的聲音,當醫生開始聽不到時,表示血流已完全不受阻,亦即連最低的血壓(即舒張壓)都開始比當時橡皮袖套對手臂造成的壓力大,他就紀錄下當時的壓力,是為舒張壓。
正常人的血壓,在休息狀態下是:
- 收縮壓90-140毫米汞柱高度
- 舒張壓60-90毫米汞柱高度
測量部位的肢體不應有衣物的拘束,並以輕鬆,內翻及微曲為宜,包圍上臂的袖袋之下緣與前肘窩需有2-3公分之間隔,檢壓計的位置,以能清楚讀數為準,不必計較與心臟位置是否呈現水平,因為根據研究,期間血壓讀數因檢壓計位置肢變動相差無幾。
充氣壓力宜以手觸脈窕做初度定數,爾後再以聽診處接聽脈跳聲,直到完全無音之點,再充氣加壓30毫米水銀汞柱高,充氣加壓以每壓上升10毫米之力量為佳,放氣時,水銀柱下沉速度約在每心跳2-3毫米即可,首先出現跳聲即為心縮血壓。
水銀柱之緩慢下沉,直到一點,脈跳音變弱或完全消失,仍是心舒血壓,檢壓計的水銀柱應該直立不斜,否則讀數容易發生偏差,尤其水銀應在0度位置,加壓之後水銀柱才相應增加,水銀會因蒸發或流失使準確性偏低,因此定期校準不能不加以留意。
血壓測度以「基底血壓」最具參考價值,在飯後10-12小時及舒適平躺30分鐘後的血壓測定是基底血壓,而在清晨起床前量度血壓,最是基礎狀態,如若平常隨時測度的血壓,則為偶發血壓,門診問病診療概屬本類,由於經受各式刺激,此種血壓高低起伏,常常捉摸不定再加上人類緊張神經流動不定,難免血壓在不同時間及不同地點會有不同的讀數,身體姿勢變換固使血壓不穩,但不管平躺、坐姿及站立,其間血壓差別不大,雖然研究論述強調身體姿勢變換之影響,統計學上差別不大,但為求基底血壓準確,一切測度前足以影響生理及心理之因素應加以禁絕,如避免抽煙,過度飽腹,暴露冰冷、過熱天氣,並在血壓測定前至少有5分鐘姿勢不要變動。
聽診器的品質當然越高越好,但大眾使用只要夠用,不必過於講究。根據一般比較,只要能及因直達耳朵,不會有誤差,就算品質稍差,也沒有關係,不會影響。
另外聽筒應輕放皮膚,只要稍加重力,能使外界雜音不流入干擾即可,過重則會影響讀數不準確,另外聽筒放置的位置以脈跳最強而逼近袖袋下緣,但不要接觸袖袋,否則放氣中間袖袋與聽筒的摩擦聲音,會影響聽音。[7]
綜而結之,正確測量血壓除有效沒有誤差的血壓計之外,適度的袖袋及充氣囊寬度、充分水銀的檢壓計之外,尚需:
- 正確使用血壓計,袖袋應該均勻束緊上臂,充氣囊應貼附上臂內側,使下緣與前肘窩相距2-3公分。充氣加壓時水銀上升速度適度(每壓上升約10毫米)下降速度,以每跳2-3毫米水銀柱為宜。加壓水銀宜高出觸摸上限血壓30毫米以上,再逐漸放氣聽音,首先出現的脈音應是心縮血壓,再次脈音趨弱之點為心舒血壓,一般人以脈音完全消失之點,最為準確的心舒血壓。
- 量度血壓之前,應充分休息,使身心完全不受任何刺激,可靜止5分鐘後再測度血壓。
- 每次測度血壓讀數並非一成不變,大多已起伏變動為常見的現象,如若相差10-20毫米,應非測度有誤,只有一次的異常血壓,就以為是高血壓,實為一大錯誤。因此,一般的診斷以3次以上的基血壓讀數超出160/90毫米為根據,臨床診斷高血壓應以伴有症狀者為主。
量血壓應注意什麼
許多人在匆促、緊張的情況下,量的血壓高,卻不一定是高血壓。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之建議與規定,受測者在血壓測量前30分鐘不能有中度以上的用力情況,或是抽煙、喝刺激性的飲料等。測量前5分鐘,更要在舒適、安穩而愉快的氣氛下坐著休息。穿著一般薄身衣服可直接量度,不需要捲起袖子,太厚的外衣或毛衣就要脫下[8]。
測量的時間最好選在早上剛起床或晚上睡前,血壓值通常在睡前2小時開始下降、起床後2小時開始上升,因此,早、晚測量的數值是最具有參考價值。此外,若有服用降血壓的藥物,應在吃藥前就進行測量[8]。
一般之血壓測量,受測者採坐姿進行,雙腳平放在地上,不可交叉,也不可講話。同時應確保手臂要與心臟同高,並且將手心向上,放鬆不要施力[8]。但是若需要更詳盡的資料,可以再讓受測者平躺及站立三分鐘以後再量一次,如果同時紀錄心跳速度,則更具參考價值,這對於已有高血壓且在治療中的病人更需要。
測量小孩或孕婦時,Korotkoff phase 4被認為是較佳的舒張壓值。因為小孩孕婦和成年人在心臟過動時,Korotkoff phase 5的聲音往往一直到水銀柱壓力為零時都聽的到,主動脈閉鎖不全病人也是如此。
量血壓的原則
- 腕寬度:肥胖者因上腕較粗,所以壓迫帶包緊上腕時,需更大的壓力,所以比直接法所測定的血壓值高,肥胖者量血壓使用的壓迫帶應以12×35公分為宜。
- 反覆測量時:反覆測量實在壓迫帶下容易引起靜脈瘀血,所以顯示值比真正的動脈壓高低不同,避免靜脈瘀血,壓迫帶應儘可能快速加壓,或下次測量前完全放壓,通常在反覆測量血壓兩次之後,第二次總比第一次低,因為第一次測量時血流被阻斷,放壓後該部末梢血管的開閉程度產生變化,末梢抵抗也有變化。50%的人收縮壓及舒張壓都比第一次低,而20%的人會上升,5%的人會不變,所以血壓應第一次測量就成功,如需反覆測量,至少要相隔15秒,才作第二次。
- 有心律不整時因心博血量變動,血壓在每次收縮時均不同尤其是心房顫動的心律不整更明顯,此時最好3次測量做平均較為準確。
- 往往病人20年來並無高血壓,反而有低血壓的傾向,這種動脈硬化因年齡增加所引起的血管壁變化,有時因血管調節反射機轉的障礙,也有可能產生起立性血壓下降。
- 舒張壓測定到零,則表示血管壁是在高度弛緩狀態,臨床上常見於大動脈瓣閉鎖不全症、甲狀腺機能亢進症、腳氣病、休克等,特別要提的一點是測量血壓時,最好不要把聽診器強力壓迫血管壁,假如過於壓迫,將血管壁物聽為所要聽的診音,結果會判定為零。
- 血壓測定值的末數習慣上讀出雙數。
高血壓
如果經過多次量度,證實患有高血壓,便要小心,因為長期處於高血壓,會引致多種疾病,如:心臟衰竭、心絞痛、心肌梗塞、中風、腎病、腦溢血等等。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參考文獻
- ^ 姚泰主編《生理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年
- ^ G. M. Alam 及 F. H. Smirk. Casual and Basal Blood Pressures (PDF). 1943年6月1日 [2021年3月10日].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年4月26日).
- ^ F. H. Smirk. Casual and Basal Blood Pressures (PDF). 1944年9月18日 [2021年3月10日].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年4月29日).
- ^ Casual, basal and supplemental blood pressures in 519 first-degree relatives of substantial hypertensive patients and in 350 population controls. Clinical Science and Molecular Medicine (Supplement). 1976年 [2021-03-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0).
- ^ What Is the True Blood Pressure? Smirk Revisited.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Hypertension. 2005年7月 [2021-03-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0).
- ^ Comparison between casual blood pressure and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healthy and hypertensive adolescents.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2000年 [2021-03-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0).
- ^ 國際厚生健康園區:量血壓的方法. [2008-08-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2).
- ^ 8.0 8.1 8.2 李佳欣. 血壓這樣量就對了. 台灣: 康健雜誌. 2011年1月: 122–12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