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董海川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董海川(1797年—1882年),原名董明魁清朝直隸省順天府文安縣朱家塢村人,八卦掌拳術的創始人。

生平

董海川的生平及創拳經過,經過後世的傳說潤飾,充滿神話色彩,很難得知真假。在他死後,其弟子於1883年(光緒九年)立的碑銘,是目前最早的文字記錄,是較為可靠的記載。其再傳弟子在1982年再立一墓誌銘。內容與碑銘又有所不同。

幼好拳術

董海川原名董明魁。其父名董守業,務農為生,生有三子,長子董德魁,次子董明魁,三子董武魁。少時家貧,但喜愛武術、田獵,個性剛直,力氣過人,擅長羅漢拳、二郎拳,精通各式兵械,以武藝聞名鄉里[1]

壯遊創拳

他在咸豐年間,離開家鄉。根據韓慕俠高義盛一派的傳說,董海川在安徽九華山得遇道士畢澄霞(一說為雲盤老祖)傳授其技,創立了八卦掌。這個說法並不被其他人所接受,但是他曾經受到道教儀式中的步法啟示,即是可以肯定的,也因此他的拳術充滿了道士的色彩[2]

王府當差

董海川離家出走後,成為太監。最後到了北京肅親王府當差[3](一說為睿親王府[4])。董海川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為人所知,其武術了得,旗人全凱亭求為弟子。因為他的武藝,升任七品首領職,名氣逐漸在京城中傳開。

他當太監的原因,人言各殊。

  1. 一說是因為躲避命案,自己閹割而成太監[5]
  2. 一說是捻軍太平軍派至清廷當臥底[6]
  3. 一說是由於練八卦掌需挾襠,容易引起性慾,影響練功而自閹[7]

清朝太監管理甚嚴,太監淨身,多在十五至二十歲之間,不允許私自淨身,且需先向禮部登記,經內務府查驗後才可進宮。所以董海川中年自閹說法,與清朝法制不符,可能性較低。根據其碑銘:「不意中年蹈司馬公(即司馬遷)之故轍,竟充宦官。」,可能是因為受宮刑,而成為宦官

教徒授藝

董海川最早是以轉掌為名,在王府中傳武術給王公貴族[8]。因為聲名日盛,北京城內外許多武術中人,向他公開挑戰,皆嚐敗績。如精於羅漢拳的尹福,擅長摔跤的程廷華,善用腿的史計棟等人,相繼敗在董海川手下,求為弟子,他的武術於是在北京城內外流傳。

此後,董海川以易經道理加入拳術之中,改稱為八卦掌[9]

因年事漸高,同治十三年(1874年),他從肅王府告老退休,遂在北京設館授徒。他擇徒標準很嚴,而且因材施教,因此使得八卦掌形成了許多不同特色的流派[10]

據稱董海川壽享高齡,臨歿昏惘,仰臥床上,兩手仍作換掌式,直至氣絕。[來源請求]

武術特色

弟子傳人

董氏傳人眾多,其墓已遷至北京西郊,重修一新。據萬安公墓董海川墓誌銘所載有六十七人,著名的有尹福程廷華馬維祺史計棟宋長榮宋永祥魏吉祥樊志涌谷步雲劉寶真梁振蒲劉鳳春司元功等。

未列入碑文的弟子有:全凱亭阮古珍梁世珍賈岐山張懷山种香林吳茂亭李雲貴梁樂張占魁等人。

參見

註釋

  1. ^ 《碑銘》:「少任豪俠,不治生產。法郭解之為,濟困扶危,不遺餘力。性好田獵,日騁於茂林之間,群獸為之辟易。」
  2. ^ 《碑銘》:「及長,遍游四方,乃過吳越巴蜀,舉凡名山大川,無不應臨搜奇,以壯其襟懷。後遇黃冠(即道士),授以武術,遂精拳勇。」
  3. ^ 《碑銘》:「不意中年蹈司馬公之故轍,竟充宦官。先生疾惡如仇,時露英氣,同人即起猜疑,改隸肅邸。」
  4. ^ 孫祿堂《拳意述真》:「董海川先生,順天文安縣朱家塢人。喜習武術,嘗涉跡江皖間,遇異人傳授。居三年,拳術劍術及各器械,無不造其極,歸後入睿王府當差。」
  5. ^ 張全亮《八卦掌先師董海川不盡事解惑》:「關於董先師北上進京而又閹割為老公(太監)的說法也很多,一說董先師藝成後,往來南北扶危濟困,曾在蘇州夜闖府衙,殺死強搶民女又傷人命的蘇州知府,成了欽犯,被朝廷追捕;又在霸州打死打傷九個與官府勾結、橫行鄉里的惡霸,被霸州捕快抓捕入獄,打入死牢。在獄中,董海川崩斷鐐銬,越獄潛逃。為了躲避命案的追究,而閹割為老公。」
  6. ^ 此說法來自梁振蒲弟子,李子鳴所著《董海川與八卦掌-董海川的故事》,天馬圖書有限公司,1993年10月出版。他說:「太平天國建國這年(1851年)......當時有個叫郭濟元的人(別名鐵拐道人)與洪秀全過從甚密,他建議派人到北京把咸豐殺掉!洪秀全認為是個辦法,但是到哪裡尋這樣的能人呢?郭濟元講:『我認識一個叫董海川的,能高來高去,定可勝任。』洪秀全同意後,郭找到董海川。董考慮後毅然承擔。郭說:『咸豐大小是個皇帝,你得受點痛苦,閹割為太監,就比較容易了,如何?』董答:『為驅逐滿人,在所不惜!』郭偕董董去見洪秀全,事遂定。」
  7. ^ 來自劉雲樵一系的傳說。見郭肖波《八卦掌探源》:「據先師劉公雲樵所言﹕『八卦掌的走圈要夾檔,對腎囊的摩擦甚多;加上八卦掌內修以練精入手,年輕人腎火旺則忍耐不住。』在編者練八卦掌時,先師時常關照要千萬忍耐,以免妨礙八卦掌的進步。據先師揣測﹕董當年可能也有慾火難馭的苦惱,為了修練功夫而痛下決心自宮。」
  8. ^ 《董海川先生墓誌銘》:「公生年壯舉頗多,初集幼學拳技,匯南遊見聞,提練擊閃制勝之巧,採納練神導氣之方,始創轉掌,首授京畿。」
  9. ^ 《董海川先生墓誌銘》:「未數年,高徒輩出,藝驚武壇,乃取易理析拳理,籍八卦名掌術,故公即為此門鼻祖。」
  10. ^ 《碑銘》:「因老乞骸,始得寓外舍。請藝者自通顯以至士賈與達官等幾及千人,各授一藝。」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