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阿敦·哈馬迪
薩阿敦·哈馬迪 سعدون حمادي | |
---|---|
第2、4任伊拉克國民議會議長 | |
任期 1996年4月8日—2003年4月9日 | |
總統 | 薩達姆·侯賽因 |
總理 | 薩達姆·侯賽因(總統兼總理) |
前任 | 薩阿迪·邁赫迪·薩利赫 |
繼任 | (職位空缺) |
任期 1984年10月31日—1989年6月5日 | |
總統 | 薩達姆·侯賽因 |
總理 | 薩達姆·侯賽因(總統兼總理) |
前任 | 納伊姆·哈達德 |
繼任 | 薩阿迪·邁赫迪·薩利赫 |
第12任伊拉克總理 | |
任期 1991年3月23日—1991年9月13日 | |
總統 | 薩達姆·侯賽因 |
副職 | 塔里克·阿齊茲 穆罕默德·哈姆扎·祖貝迪 |
前任 | 薩達姆·侯賽因(總統兼總理) |
繼任 | 穆罕默德·哈姆扎·祖貝迪 |
伊拉克共和國外交部部長 | |
任期 1974年11月11日—1983年1月24日 | |
總統 | 艾哈邁德·哈桑·貝克爾 → 薩達姆·侯賽因 |
總理 | 艾哈邁德·哈桑·貝克爾 → 薩達姆·侯賽因 |
前任 | 沙澤勒·塔卡 |
繼任 | 塔里克·阿齊茲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1930年6月22日 伊拉克王國卡爾巴拉省卡爾巴拉市 |
逝世 | 2007年3月14日 德國 |
政黨 | 阿拉伯復興社會黨 |
母校 | 貝魯特美利堅大學 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 |
宗教信仰 | 伊斯蘭教什葉派 |
薩阿敦·哈馬迪(阿拉伯語:سعدون حمادي,1930年6月22日—2007年3月14日)是已故伊拉克經濟學家和政治人物,在伊拉克總統薩達姆·侯賽因統治時期擔任革命指揮委員會成員及伊拉克國民議會議長等,於1991年擔任過不到6個月的伊拉克總理。
早年學習與政治生活
1930年6月22日,薩阿敦·哈馬迪生於伊拉克什葉派聖城卡爾巴拉,是一名什葉派穆斯林。年輕時他就熱衷於政治,並於1948年底代加入阿拉伯復興社會黨(以下簡稱「復興黨」),在家鄉建立了復興黨小組。他後來去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留學,於1951年任復興黨黎巴嫩地區黨組織負責人,並於1952年畢業於貝魯特美利堅大學,獲經濟學碩士學位。後來他又留學美國,在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深造,於1953年至1957年任復興黨美國地區黨組織負責人,並於1956年獲經濟學哲學博士學位。[1][2][3]
回國後的早期政治生活
1957年哈馬迪學成歸國,任巴格達大學經濟學教授。[3]1958年7月14日,復興黨參加阿卜杜勒-卡里姆·卡塞姆為首的自由軍官組織發動的政變,推翻伊拉克王國哈希姆王朝建立伊拉克共和國,哈馬迪任國營的《共和國報》主編,後因參與反對卡塞姆政權的活動而被撤職。此後,他先後到利比亞和敘利亞等阿拉伯國家尋求政治避難。1961年至1962年在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任利比亞國家銀行副行長,負責經濟研究工作。[1][3]
1963年2月8日,復興黨發動政變推翻卡塞姆政權後上台執政,哈馬迪回國任土地改革部長,首次入閣,並首次被選為復興黨(伊拉克)地區領導機構成員。同年11月18日,伊拉克總統兼武裝部隊副總司令阿卜杜薩拉姆·阿里夫發動政變推翻復興黨政權,哈馬迪被免去部長職務,再度流亡國外,暫居敘利亞。1964年他被聘為敘利亞總統委員會經濟顧問,並於1965年至1968年任聯合國計劃學會經濟專家。[1][3]
1968年7月17日,復興黨政變成功重新執政後,哈馬迪回國,同年10月任伊拉克國家計劃委員會委員,同年11月出任伊拉克國家石油公司董事長。1969年12月31日,哈馬迪任伊拉克石油和礦產資源部長,第二次進入內閣。擔任石油和礦產資源部長期間,他參與了將伊拉克石油國有化的決策。[1][3]1971年,他出任伊拉克經濟學家協會會長。在1973年10月爆發的第四次中東戰爭中,他極力主張阿拉伯產油國動用石油武器,對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國家事實石油禁運,從而釀成第一次石油危機。[1]
1974年11月11日,哈馬迪出任伊拉克外交部長。[1][3]薩達姆·侯賽因上台後,哈馬迪因為熟悉經濟事務而於1982年被任命為負責經濟事務的副總理,[2]同年6月27日再次當選復興黨(伊拉克)地區領導機構成員。1983年1月24日,他因健康原因被免去外長職務,保留副總理職務並改任負責總統事務的總統府國務部長。[1][3]1984年10月31日,他首次出任伊拉克國民議會議長。[1]1986年1月,他被第三次選為復興黨(伊拉克)地區領導機構成員,[3]同年8月2日出任革命指揮委員會成員。1988年7月25日,他出任負責外交事務的國務部長,1989年6月5日改任副總理。[1]
哈馬迪支持薩達姆總統做出的吞併科威特的決定,1990年8月2日伊拉克正式出兵科威特,海灣戰爭爆發。事後哈馬迪出訪世界各國,宣傳伊拉克行動的「正義性」,成為薩達姆最信任的助手之一,但伊拉克最終不免失敗的結局。[1]
總理和第二任議長生涯
1991年3月23日,哈馬迪出任伊拉克總理,此時正值伊拉克在海灣戰爭中失敗,國內反對派勢力興起,民怨沸騰。哈馬迪上任後,遵照不久前通過的新臨時憲法,披露了一些看似進步的舉措,如政府的行政改革、採取多黨制,進行了「自上而下的民主化」,具體的舉措有:將國家的最高權力由革命指揮委員會轉移到內閣、解散伊拉克軍隊中的民兵組織、開放公民海外旅遊等等,但這些並不是真正的改革。此外,哈馬迪政府還與北部的庫爾德人展開積極地談判,宣布釋放獄中的庫爾德人政治領袖,乃於1991年4月與庫爾德人主要政黨之一的庫爾德斯坦愛國聯盟達成庫爾德地區自治協議。但在5月與另一個庫爾德人主要政黨庫爾德斯坦民主黨談判中,由於雙方在自治地區邊界以及伊拉克民主化等問題上的意見相左,加之庫爾德人兩大政黨之間的分歧,談判陷於停滯。
然而,在1991年9月召開的復興黨(伊拉克)地區代表大會上,堅持改革路線的哈馬迪未能再次進入黨的地區領導機構。哈馬迪遂於9月13日辭去總理職務,同時被解除革命指揮委員會成員職務,由原副總理穆罕默德·哈姆扎·祖拜迪接任。哈馬迪的去職是因為他的改革思想與薩達姆總統相左。哈馬迪有推動伊拉克民主化的雄心,他對薩達姆總統在黨代會上演講時大談西方民主制持懷疑態度。薩達姆在伊拉克搞民主化的初衷並不是真正想使伊拉克走向民主,而是為了在海灣戰爭戰敗的混亂情況下藉助改革求生存,進一步鞏固自己的權力。事實上,總統握有人事任免權,在黨代會召開兩周後,這一權力得到了大幅度強化。
1991年11月,哈馬迪出任薩達姆總統的顧問。1996年4月8日,哈馬迪在伊拉克第四屆國民議會選舉後第二次被推舉為議長,[2][3]並在2000年4月9日第五屆國民議會選舉中連任議長,[4]此後一直擔任該職務直至2003年4月9日薩達姆政權在伊拉克戰爭中倒台。[2]
伊戰後的生活及病逝
2003年5月24日,哈馬迪被美軍抓獲。由於他沒有參與前薩達姆政權諸如種族滅絕等罪行,他的名字並沒有出現在美國國防部發布的55張撲克牌通緝令上。哈馬迪被捕後,先後被關押在巴格達西部的阿布格萊布監獄和伊拉克南部港口烏姆蓋斯爾的美軍拘押中心,最終被安置在巴格達國際機場附近的一個叫「克羅珀營」的監獄裡。據報道稱與他關押在同一所監獄內的還包括前副總理塔里克·阿齊茲在內的前薩達姆政權高官,美軍拒絕外界對他們進行任何採訪,甚至不允許他們的家人去探監,其他普通犯人與他們交談還會遭到毒打。[5]而據他自己出獄後的說法,他得到了美軍的善待,從未被單獨隔離。在被關押九個月後,他於2004年2月獲釋。[2][6]
哈馬迪出獄後被查出患有白血病,遂移居國外,到世界各地求醫,先後去過約旦、黎巴嫩和德國,於2005年早些時候在卡塔爾定居。2007年3月14日他在德國的一家醫院病逝。[2]
個人性格及其他
哈馬迪為人穩健,遇事冷靜,多次參加阿拉伯國家和國際會議,還撰有許多關於土地改革、阿拉伯統一和革命的著作,是「阿拉伯統一研究中心」的創始人之一。[1]
參考文獻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楊元恪, 陳有進, 邵濱鴻, 梁魯生. 世界政治家大辞典. 人民日報出版社. 1993年3月: 2426-2427. ISBN 7-80002-538-1.
- ^ 2.0 2.1 2.2 2.3 2.4 2.5 وفاة رئيس البرلمان العراقي السابق سعدون حمادي(阿拉伯文)
-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伊拉克國民議會前議長哈馬迪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4-12-20.(中文)
- ^ 哈马迪再次当选伊拉克国民议会议长. [2013-0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伊拉克战俘监狱没厕所 萨达姆高官天天吃不饱 阿齐兹自己挖茅坑. [2013-04-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伊拉克前议长哈马迪被美军关押9个月后释放. [2013-0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2).
- 「フセイン・イラク政権の支配構造」酒井啓子著 岩波書店 2003年(日語)
- Politické dějiny světa v datech II., nakl. Svoboda, Praha 1980(捷克文)
外部連結
參見
官銜 | ||
---|---|---|
前任: 薩達姆·侯賽因 |
伊拉克總理 1991年 |
繼任: 穆罕默德·哈姆扎·祖貝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