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原 (詩)
荒原 | |
---|---|
作者 | T·S·艾略特 |
語言 | 英語 |
發行資訊 | |
出版機構 | 何瑞斯·賴福瑞特 |
出版時間 | 1922 |
出版地點 | 美國 |
媒介 | 印刷 |
頁數 | 64頁[1] |
原始文本 | 英語維基文庫上的《荒原》 |
《荒原》(英語:The Waste Land)是英國詩人T·S·艾略特的作品。
1921年,由於精神原因,艾略特接受醫生建議到瑞士洛桑易地療養,《荒原》初稿的大部分內容都在這三個月的時間完成。
《荒原》全文分五個部分:「死者葬儀」;「對弈」;「火誡」;「水裡的死亡」;「雷霆的話」。在《荒原》中,水的意象始終貫穿全詩。《荒原》同時夾雜著粗俗的倫敦方言,「對弈」篇中有兩個女人談論到假牙、懷孕和流產的事,反映出對愛情的不貞,只有色情和淫慾。
《荒原》以晦澀著稱,其原稿有800多行,經艾茲拉·龐德刪改近半又加以編定後,成為我們所看到的434行緊密、明晰的好詩,對此艾略特竟毫無意見,他表示「甚至不在乎自己是否懂得自己在說些什麼」。這首詩發表之初,幾乎無人能懂。當代著名詩人兼評論家阿倫·塔特說第一次讀《荒原》時,一個字也看不懂,不過他已意識到這是一首偉大的詩篇。後來艾略特給詩加了50多條注釋。《荒原》是宣示著一戰後西方文明的危機和傳統價值觀念的失落,反映了整整一代人理想的幻滅和絕望。[來源請求]
1922年艾略特出版《荒原》,這部作品被評論界看作是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一部詩作,龐德在寫給福斯特太太的信中說: 「只要《荒原》一出版,我就要給它捧場」[2]。《荒原》的題詞(epigraph)即引用蓋厄斯·佩特羅尼烏斯·阿爾比特《愛情神話》(其意為「好色男人」)的古羅馬詩句(拉丁文),強烈表達對死的願望[3]。至今,這部作品仍被認為是英美現代詩歌的里程碑。
荒原與中國
1926年,葉公超遊學英國康橋大學,便結識艾略特,日後致力於譯介艾略特詩文。1936年12月,葉公超的女弟子、清華大學研究生趙蘿蕤譯出《荒原》全詩。1937年6月,《荒原》的首部中譯本由上海新詩社出版,趙蘿蕤還寫有《譯後記》,當時正值抗戰前夕,該書未能引起轟動。葉公超又爲該書作序,而此序言又以《再論艾略特的詩》之名發表於1937年4月5日《北平晨報·文藝》第13期。邢光祖評述趙蘿蕤譯本:「艾略特這首長詩是近代詩的『荒原』中的靈芝,而趙女士的這冊譯本是我國翻譯界的『荒原』上的奇葩」[4]。
參考來源
- 書目
- Gallup, Donald. T. S. Eliot: A Bibliography (A Revised and Extended Edition).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 World. 1969: 414 pages [1969] (英語).
- Gallup, Donald. T. S. Eliot: A Bibliography (Hardcover). New York: Hesperides Press. November 4, 2008: 196 pages [1969]. ISBN 978-144-372-483-8 (英語).
- 注釋
- ^ Gallup 1969,第29–31, 208頁
- ^ Daniel H. Woodward , The Papers of the Bibliographical Society of America ,Vol. 58, No. 3 (Third Quarter, 1964), pp. 252-269(英文)
- ^ THE WASTE LAND - A BRIEF INTRODUCTION. [2016-0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1) (英語).
- ^ 上海《西洋文學》第4期,張芝聯、宋淇主編,1940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