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國防委員會
國防委員會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комитет обороны | |
---|---|
蘇聯 | |
歷史 | |
成立 | 1941年6月30日 |
解散 | 1945年9月4日 |
繼任 | 無 |
領導 | |
主席 | |
會議地點 | |
莫斯科 |
蘇聯國防委員會(俄語: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комитет обороны,縮寫為ГКО;拉丁化轉寫為Gosudarstvennyj komitet oborony, 縮寫為GKO)是蘇聯武裝力量和國防體系的最高決策機關。成立於1941年6月30日,根據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蘇共(布)中央委員會和蘇聯人民委員會的決議而成立。
蘇聯政府與政治 系列條目 |
政府 |
政治 |
初始人員
- 主席: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斯大林
- 副主席:維亞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維奇·莫洛托夫
- 克利緬特·葉夫列莫維奇·伏羅希洛夫
- 格奧爾基·馬克西米利安諾維奇·馬林科夫
- 拉夫連季·巴夫洛維奇·貝利亞
- 尼古拉·阿列克謝耶維奇·沃茲涅先斯基
- 拉扎爾·莫伊謝耶維奇·卡岡諾維奇
- 阿納斯塔斯·伊萬諾維奇·米高揚
- 尼古拉·亞歷山德羅維奇·布爾加寧
歷史
它是蘇德戰爭時期擁有全權的特設最高國家機關。它領導國家所有部門和機關,調動國家一切物質、精神和軍事力量戰勝敵人;解決調整經濟、動員國內人力資源滿足前線和國民經濟需要、為軍隊和工業門培訓預備隊和幹部、從受威脅地區後撤工業、恢復被戰爭破壞地區的國民經濟等。
國防委員會決議具有戰時法律效力,各級國家機關、軍事、經濟、工會機關都必須無條件地執行它的一切決議和命令。它向最高統帥部及整個蘇聯武裝力量下達軍事政治任務,負責完善軍隊體制,配備領導幹部,確定戰爭中使用的軍隊的總性質。它依靠人民委員會、城防委員會、黨政機關、國防委員會在各地的全權代表開展活動。它通過最高統帥部大本營對武裝鬥爭實施戰略領導。
1945年9月4日,根據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命令,蘇聯國防委員會被撤銷。1946年成立了蘇聯武裝力量部,1950年該部分為陸軍部和海軍部。1953年合併為蘇聯國防部。
70年代以後,蘇聯武裝力量和國防體系的領導指揮體制進行了變革。70年代中期設立了「蘇聯國防會議」,由時任蘇共中央總書記勃列日涅夫擔任國防會議主席。此後,蘇共中央總書記一直身兼主席職務,一直到1991年蘇聯發生重大政治變化時止。
蘇聯國防會議成員包括:國防部正副部長、蘇軍總參謀長、總政治部主任、華約部隊總司令、蘇聯部長會議主席、軍事工業委員會負責人、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內務部長等。國防會議成為指揮和領導整個蘇聯的武裝力量的領導決策機構。1991年12月蘇聯解體後,該機構亦不復存在。
前身
- 軍事革命委員會(俄語: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комитет обороны/英語:Military Revolutionary Committee,十月革命)
- 最高軍事委員會(俄語:Высший военный совет[a]/英語:Supreme Military Council,1918年3月4日-1918年9月1日)
- 共和國革命軍事委員會(1918年9月2日-1923年8月27日)
- 蘇聯革命軍事委員會(1923年8月28日-1934年6月20日)
- 蘇聯國防人民委員部(1934年6月20日-1946年3月)
註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網[永久失效連結](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