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飛機軌道器
此條目需要更新。 (2016年10月2日) |
所屬組織 | NASA |
---|---|
任務類型 | 軌道器 |
環繞對象 | 地球 |
發射手段 | 航天飛機固體助推器 |
發射地點 | 肯尼迪航天中心 |
官方網站 | 航天飛機主頁 |
航天飛機軌道器是NASA的航天飛機計劃下的宇宙飛船。[1] 每個軌道器既是可重用的空天飛機,火箭,太空船,也是飛機。軌道器可將乘員和載荷送往地球軌道,進入在軌運行,並重返大氣層,最後滑翔降落,將乘員和某些載荷送回地球。
除了乘員和載荷,軌道器最重部分是推進系統。但三台主發動機的推進劑來自外部不可重用的外儲箱,兩台固體助推器在上升段前兩分鐘內提供輔助推力。
描述
軌道器類似於一架雙三角翼飛機,機翼前緣內側後掠81°,外側後掠45°。垂直安定面後掠45°。機翼尾緣有四個升降副翼。垂直安定面尾緣上的舵/減速器和襟翼控制軌道器的返回和着陸。尺寸約等於麥道的DC-9。
軌道器成員艙由三部分組成:飛行甲板,中層甲板,生活區。最上面是飛行甲板,有供機長和駕駛員坐的位置,其後是兩名任務專家。中層甲板在飛行甲板之下,多出三個座椅供其餘乘員坐。食物艙,廁所,睡眠設備,儲存室以及供乘員出入軌道器的側艙門都在中層甲板。一側還有氣閥艙門,氣閥艙另一端通向載荷艙,可容許兩名宇航員在其中更換艙外活動裝置(EMU),減壓後進行太空行走。
軌道器中段是一個60×15 英尺(18 m × 4.6 m)的載荷艙,載荷艙門的內側裝有散熱器,因此軌道器在軌時,艙門保持開放狀態。調整軌道器相對於太陽和地球的位置也是一種熱控制措施。載荷艙內有遙控機械手系統(別名Canadarm),用於取放和展開載荷。哥倫比亞號事故之前,機械臂只在有任務要求時使用,而從那以後,機械臂擔負起每次在軌飛行檢查軌道器隔熱系統的重任。載荷艙下部有三塊燃料電池,它們消耗軌道器上的液氫和液氧,提供從起飛到着落的電能。
三台航天飛機主發動機(SSME)呈三角形安置在軌道器機尾,主發動機可向上下旋轉10.5°,向左右旋轉8.5°,起到在上升段改變推力方向,引導航天飛機的作用。機尾還有三套由聯氨驅動渦輪泵工作的輔助動力系統,該系統輸出液壓,轉動主發動機,控制氣動舵面,展開起落架。
兩個軌道機動系統(OMS)推力器安裝在機尾兩個獨立艙內,分置垂直安定面兩側。軌道機動系統為粗略軌道機動提供主推力,包括:入軌,軌道圓化,軌道轉移,軌道集合,離軌,異常機動模式。[2].
反推力系統(RCS)由44個小推力器組成,在入軌,在軌和再入時為軌道器提供姿態控制,繞軸旋轉和平移動力。前部RCS位於端頭罩附近,由12個主推力器和2個微調推力器組成。尾部RCS在軌道機動推力器艙內,也含12個主推力器,2個微調推力器。反推力系統為軌道器靠近,停靠和離開國際空間站提供位移微調。[3]
隔熱系統(TPS)覆蓋在軌道器外表面,保護軌道器可經受在太空中最低-121 °C (-250 °F)至再入時最高1649 °C (3000 °F)。
軌道器主體結構由鋁合金製成,發動機受力結構由鈦合金製成。舷窗由硅酸鋁和融化石英製成,中間夾有7.6厘米厚的透明氣壓層,外部還是隔熱層。[4] 舷窗上的色彩採用了和聯邦儲備券(即美元)相同的油墨。[5].
軌道器着陸時沒有防撞閃光燈,着陸燈和導航燈。但跑道被地面聚光燈照明。
數據
(數據來自奮進號, OV-105)
- 長度: 122.17 ft (37.24 m)
- 翼展: 78.06 ft (23.79 m)
- 高度: 58.58 ft (17.25 m)
- 空重: 151,205 lbs (68,586.6 kg)
- 起飛總重: 240,000 lbs (109,000 kg)
- 最大着落重量: 230,000 lbs (104,000 kg)
- 發動機: 三台主發動機,每台海平面推力393,800 lbf (178,624 kgf / 1.75MN)
- 最大載荷: 55,250 lb (25,061.4 kg)
- 載荷艙尺寸: 15 ft × 60 ft (4.6 m× 18.3 m)
- 工作高度: (185 至 1,000 km)
- 速度: 25,404 ft/s (7,743 m/s, 27,875 km/h, 17,321 mph)
- 成員: 6-7 (機長,駕駛員,4-5名任務專家/載荷專家),最少兩人(機長和駕駛員)
- 成員艙空間: 66 立方米 (含內部氣閥艙空間) 或 74立方米 (含外部氣閥艙空間)
飛行
每個軌道器都有類似給船舶命名的方式所確定的「名稱」,也有根據NASA軌道器命名系統而確定的「編號」。儘管各個軌道器外觀極為相似,它們內部卻有細小區別,比如維護時安裝一些新設備,製造較晚的結構重量較輕。
測試體 | |||
---|---|---|---|
編號 | 名稱 | 注釋 | |
開路者號 | 用於測試的軌道器模擬器 | ||
N/A | 測試推進和燃料供給的測試體 | ||
N/A | 用於應力和熱測試的測試飛機,即後來的「挑戰者號」 | ||
企業號 | 用於進場着陸測試,不能作航天飛行 | ||
軌道器 | |||
編號 | 名稱 | 注釋 | |
挑戰者號 | 起飛後解體 - 1986年1月28日 | ||
哥倫比亞號 | 返回時解體 - 2003年2月1日 | ||
發現號 | 首飛於1984年8月30日 | ||
亞特蘭蒂斯號 | 首飛於1985年10月3日 | ||
奮進號 | 首飛於1992年5月7日 |
- 企業號是用於測試軌道器在大氣中飛行的原型。目前陳列於位於杜勒斯國際機場的史密森尼國立航空航天博物館的史蒂文·烏德沃爾哈齊中心[6]
- 哥倫比亞號首飛於1981年4月12日,2003年2月1日在執行第28次任務返航時空中解體。
- 挑戰者號首飛於1983年4月4日,1986年1月28日在執行第10次任務升空73秒後爆炸。
- 發現號首飛於1984年8月30日,已執行39次任務。於2011年退役。
- 亞特蘭蒂斯號首飛於1985年10月3日,目前已執行33次任務。於2011年退役。
- 奮進號首飛於1992年5月7日,已執行25次任務。於2011年退役。
除了用於測試和實際飛行的軌道器,美國各地還陳列有軌道器的實體模型:
- 美國號,整個航天飛機的全尺寸模型,陳列於一所主題公園。
- 開路者號,整個航天飛機全尺寸模型,陳列於阿拉巴馬州亨茨維爾的太空營。
飛行數據
名稱 | 飛行次數 | 飛行總時 | 軌道 | 最長飛行 | 首次飛行 | 最後飛行 | 和平號/國際空間站 停靠 | ||
---|---|---|---|---|---|---|---|---|---|
任務 | 時間 | 任務 | 時間 | ||||||
哥倫比亞號 × | 28 | 300d 17h 46m 42s | 4,808 | 17d 15h 53m 18s | STS-1 | 1981年4月13日 | STS-107 × | 2003年1月16日 | 0 / 0 |
挑戰者號 × | 10 | 62d 07h 56m 15s | 995 | 08d 05h 23m 33s | STS-6 | 1983年4月04日 | STS-51-L × | 1986年1月28日 | 0 / 0 |
發現號 | 39 | 364d 22h 39m 29s | 5,830 | 15d 02h 48m 08s | STS-41-D | 1984年8月30日 | STS-133 | 2011年2月24日 | 1 / 13 |
亞特蘭蒂斯號 | 33 | 306d 14h 12m 43s | 4,848 | 13d 20h 12m 44s | STS-51-J | 1985年10月3日 | STS-135 | 2011年7月8日 | 7 / 12 |
奮進號 | 25 | 296d 03h 34m 02s | 4,677 | 16d 15h 08m 48s | STS-49 | 1992年5月7日 | STS-134 | 2011年5月16日 | 1 / 12 |
總計 | 135 | 1330d 18h 9m 44s | 21,158 | 9 / 37 |
× 已損毀
參見
參考
- ^ Facts About the Space Shuttles. NASA. [2009-08-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17).
- ^ Orbital Maneuvering System. Science.ksc.nasa.gov. [2009-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29).
- ^ HSF - The Shuttle. Spaceflight.nasa.gov. [2009-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1).
- ^ STS-113 Space Shuttle Processing Questions & Answers (NASA KSC). Ksc.nasa.gov. 2002-11-15 [2009-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7-16).
- ^ www.kansascity.com. Web.archive.org. [2009-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1-17).
- ^ 陳列企業號的展廳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9-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