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敗選區
腐敗選區(rotten borough或decayed borough)又稱口袋選區或袖珍選區(pocket borough)[1],是指1688年至1830年間,因英國下議院未修改選舉制所導致的選區腐敗問題,當時的英國權貴通過贊助選區的方式,以達到在下議院中獲取席位的目的。該問題實質上是英國下議院選舉制的變革滯後,體現了當時英國政治變革的滯後性[2][3]。
形成背景
1688年至1830年,英國下議院並未對已有的選舉製作出任何修改,當時的選舉制以1429年英國議會規定的財產權限制選民資格。由於當時大部分選區的範圍未重新調整,致使一些原選民人數眾多後大幅減少的選區,仍可按照當時的選舉制選出兩名下院議員,此類選區當時被戲稱為「腐敗選區」(rotten borough)。[2]
影響
受部分過時的相關規定的限制,當時英國議會大選的選民人數也相應受限。1761年,英國700萬居民中僅有25萬選民,選民人數不足居民總數的4%。[2]
因相關法律的滯後,一些人口眾多的新興工業城市未設選區,致使其居民均無選舉權。部分如同曼徹斯特般的工業城鎮,在下議院內沒有一名代表全城的議員,僅有11名選民的老沙倫(Old Sarum)選區依然保有兩名議會代表的權利。
選舉制改革
19世紀,英國上議院在對《1832年改革法令》的表決中,以任令法令通過。依照《1832年改革法令》,英國政府成功消除了57個腐敗選區,重新分配國會的選舉配額,並將這些配額給予新興都市。 1872年的選票法案頒布了秘密投票制度,使行賄很難成效,因為行賄者不能得知收賄者實際投票給哪位侯選人。
參考資料
- ^ 黃琛瑜. 英國政府與政治. 五南圖書. 18 November 2019: 159. ISBN 978-957-763-740-6.
- ^ 2.0 2.1 2.2 比较政治学研究·第4辑, 第 6 卷,第 6 期. [2018-04-06].
- ^ 英国史. 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