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美男子腓特烈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美男子腓特烈
腓特烈的印章
羅馬人的國王
統治1314年10月19日–1330年1月13日
加冕1314年11月25日
波恩
前任海因里希七世
繼任路德維希四世
奧地利公爵
統治1308年5月1日–1330年1月13日
前任阿爾布雷希特一世
繼任阿爾布雷希特二世奧托一世
共治利奧波德七世(1308–1326)
施蒂利亞公爵
統治1308年5月1日–1330年1月13日
前任阿爾布雷希特一世
繼任阿爾布雷希特二世奧托二世
共治利奧波德三世(1308–1326)
出生1289年
維也納
逝世1330年1月13日(1330歲—01—13)(40—41歲)
古滕施泰因
安葬
配偶阿拉貢的伊莎貝爾英語Isabella of Aragon, Queen of Germany
子嗣腓特烈
伊莉莎白
下巴伐利亞公爵夫人安妮英語Anne of Austria, Duchess of Bavaria
王朝哈布斯堡王朝
父親阿爾布雷希特一世
母親提洛的伊麗莎白

美男子腓特烈(德語:Friedrich der Schöne,1289年—1330年1月13日),是為神聖羅馬帝國反王與奧地利公爵。在他的領導下,哈布斯堡家族的重點從西部的瑞士祖地轉移到東部的奧地利,為維也納成為哈布斯堡王朝的駐所鋪平了道路。直到 16 世紀,腓特烈才獲得「美男子」的綽號,其自願返回巴伐利亞的亨利的囚禁之下的行為亦在19世紀經常得到藝術宣傳。

生平

腓特烈是阿爾布雷希特一世和伊麗莎白的次子,為了促進東部領土(奧地利)的整合,腓特烈被用以這一有着明顯巴本貝格王朝(即統治奧地利的前任王朝)家族特色的名字命名。1306年,腓特烈從他的哥哥手中接管了奧地利和施蒂利亞公國。在阿爾布雷希特一世於1308年5月1日被其侄約翰英語John Parricida謀殺後,腓特烈繼續推行哈布斯堡對波希米亞的主張,並要求繼承父親的王位。但這兩項主張都失敗了——選帝侯們選舉出盧森堡的亨利;在 1308 年8月14日的《茲諾伊莫條約》中,他以45000馬克的芬尼的補償,放棄了對波希米亞王國的主張。

此後,腓特烈於1309年夏前往施派爾的宮廷與新國王和解,並於9月17日達成協議:腓特烈放棄波希米亞王位,並承諾以軍事和貸款的形式支持國王,以換取國王對收購波希米亞的認可。此外,他還承諾亨利對邁森的腓特烈一世的軍事繼承,並計劃對羅馬發動遠征。作為回報,亨利授予腓特烈和他的兄弟們所有財產的全部。約翰和他的同黨被宣布為冒犯君主的罪犯。亨利還同意將阿爾布雷希特一世的遺骨從韋廷根的西多會修道院轉移到施派爾大教堂的皇家陵墓。

因為與巴伐利亞的利益衝突,腓特烈與表兄上巴伐利亞公爵路易四世發生爭執。1313年11月9日於加邁爾斯多夫戰役英語Battle of Gammelsdorf中被路德維希四世擊敗1314 年 4月17日,腓特烈和路易在薩爾茨堡締結條約,宣布和解。

亨利七世在1313年遠征意大利時去世後,4位選帝侯推舉腓特烈三世為新的羅馬人的國王。腓特烈三世在科隆大主教的主持下進行了加冕儀式。然而,另外5位選侯選擇了他的對手上巴伐利亞公爵路易四世。戰爭再次在兩人之間爆發。1322年9月28日腓特烈三世在米爾多夫戰役英語Battle of Mühldorf中被路易四世決定性地擊敗並被俘。

1325年3月13日特勞斯尼茨條約英語Treaty of Trausnitz簽訂後,腓特烈在承認路易四世的皇帝地位之後被釋放。1326年1月7日於烏爾姆條約英語Treaty of Ulm (1326)中,路易四世宣布接受腓特烈三世為共同統治者,但其的權力僅限於奧地利與施蒂利亞公國兩地。

家庭

美男子腓特烈
出生於:1289年逝世於:1330年1月13日
統治者頭銜
前任者:
阿爾布雷希特一世
奧地利公爵
1308年-1330年
利奧波德一世同時在任 (1308年-1326年)
繼任者:
阿爾布雷希特二世
前任者:
亨利七世
羅馬人民的國王
1314年-1330年
路易四世同時在任
繼任者:
路易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