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傑·弗萊
羅傑·艾略特·弗萊 | |
---|---|
出生 | 英格蘭倫敦聖潘克拉斯 [1] | 1866年12月14日
逝世 | 1934年9月9日 英格蘭倫敦漢普斯特德皇家自由醫院 | (67歲)
母校 | 克利夫頓公學 劍橋大學國王學院 |
職業 | 畫家、藝術評論家 |
知名於 | 布盧姆茨伯里派成員 |
羅傑·艾略特·弗萊(Roger Eliot Fry,1866年12月14日—1934年9月9日)是一位英國畫家和藝術評論家,布盧姆茨伯里派成員。他先是作為繪畫大師(Old Masters)學者建立了聲譽,後來成為法國美術最新發展的倡導者,將其命名為後印象派。他是第一個在英國提高公眾對現代藝術的認識的人,強調繪畫的形式主義美學 。 藝術史 學家肯尼斯·克拉克稱他「自拉斯金以來對品味的影響無與倫比……如果說品味可以被一個人改變,那麼就是由羅傑·弗萊而改變」。[2]」弗萊主要影響了英語世界的口味,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於提醒受過教育的公眾注意巴黎 前衛藝術的近期發展[3]。
生平
弗萊出生於倫敦,是法官愛德華·弗萊的兒子,在高門(Highgate)一個富裕的貴格會家庭長大。他的兄弟姐妹包括瓊·瑪麗·弗萊(Joan Mary Fry)、艾格尼絲·弗萊(Agnes Fry)和瑪格麗特·弗萊(Margery Fry);瑪格麗特是牛津大學薩默維爾學院的校長。弗萊在克利夫頓公學(Clifton College)[4]和劍橋大學國王學院 接受教育,[5] 是劍橋使徒的成員,和這批自由思考的人在一起,包括約翰·麥克塔加特(John McTaggart)和戈德沃西·洛斯·迪金森(Goldsworthy Lowes Dickinson),他們塑造了他對藝術興趣的基礎。在劍橋大學自然科學Tripos考試取得第一名後,他先後去巴黎和意大利學習藝術。最終,他專攻風景畫。
1896年,他與藝術家海倫·庫姆(Helen Coombe)結婚,隨後他們有了兩個孩子,帕梅拉(Pamela)和朱利安(Julian)。海倫很快患上了嚴重的精神病,1910年被送進精神病院,在那裡度過餘生。弗萊的姐妹瓊·弗萊幫助他照管他們的孩子。同年,弗萊結識了藝術家瓦妮莎·貝爾和她的丈夫克萊夫·貝爾,正是通過他們,他被介紹加入布盧姆茨伯里派。瓦妮莎的妹妹、作家弗吉尼亞·伍爾夫後來在她的弗萊傳記中寫道,「他比我們其他人加起來的知識和經驗都要多」。
1911年,弗萊與小產康復中的瓦妮莎·貝爾開始了婚外戀。弗萊給了她丈夫所缺乏的溫柔和關懷。儘管1913年瓦妮莎愛上鄧肯·格蘭特並決定與他永久生活在一起,弗萊的心也碎了,但他們仍然是終生的密友。
弗萊曾與藝術家妮娜·漢姆奈(Nina Hamnett)和喬塞特·科特梅萊克(Josette Coatmellec)短暫交往,此後在海倫·梅特蘭·安瑞普(Helen Maitland Anrep)那裡找到了幸福。她成為他餘生的情感支柱,但是他們並未結婚。她也有過一段不幸的第一段婚姻,是與馬賽克藝術家鮑里斯·安瑞普(Boris Anrep)。
弗萊在倫敦家中摔倒後意外身亡。他的去世在布盧姆茨伯里派的成員中引起了巨大的悲痛,他們因他的慷慨和熱情而愛戴他。瓦妮莎·貝爾裝飾了他的棺材。弗萊的骨灰安放在劍橋國王學院禮拜堂的拱頂中。弗吉尼亞·伍爾夫受委託撰寫他的傳記,她覺得這項任務很為難,因為他的家人要求她忽略某些關鍵事實,其中包括他與瓦妮莎·貝爾的戀情[6]。
藝術風格
作為一名畫家,弗萊是實驗性的(他的作品包括一些抽象派的),但他最好的畫作是直白的自然主義的肖像畫,[7][8]儘管他並沒有假裝自己是一名專業的肖像畫家。[9]在他的藝術中,他探索自己的感覺,並逐漸確立了自己的個人願景和態度。[10] 他的作品被認為「傳達意外之美的喜悅,並使觀眾的感覺更敏銳地意識到它的存在」。[11]弗萊並不認為自己是一位偉大的藝術家,「只是一位有着某種感性和品味的嚴肅藝術家」。[12]他認為《考德雷公園》(Cowdray Park)是他最好的作品。[13]
職業
1900年代,弗萊開始在倫敦大學學院斯萊德美術學院教授藝術史。1903年,弗萊參與創辦了英國第一本藝術史的專業學術期刊《伯靈頓雜誌》(The Burlington Magazine)。弗萊在1909年至1919年期間擔任該雜誌的聯合編輯,與萊昂內爾·卡斯特(Lionel Cust)和莫雷·阿迪(More Adey)合作,但他對該雜誌的影響一直持續到去世:自《伯靈頓》(the Burlington)創刊以來,弗萊一直是該雜誌的諮詢委員會成員,在與卡斯特和阿迪就現代藝術的編輯政策發生爭執後,他離開編輯崗位,還能夠利用自己對委員會的影響力,選擇他認為合適的繼任者羅伯特·拉特雷·塔洛克[14]。弗萊從1903年開始為《伯靈頓》寫作,直到去世:他發表了200多篇關於折衷主義主題的文章,從兒童繪畫到叢林藝術。從《伯靈頓》中也可以看出弗萊對後印象派日益增長的興趣。
弗萊後來作為評論家的聲譽,建立在他所寫的關於後印象派畫家的文章之上。[15]
他最重要的理論陳述被認為是《論美感》(An essay in Aesthetics)[16]這是弗萊在1920年出版的20年藝術作品之一[17]。弗萊在《論美感》中認為,審視藝術的反應,來自藝術品的形式;這意味着,是線條、體積、顏色和整體設計的使用,喚起了情感反應。 他最大的天賦是,能夠感知賦予藝術家意義的元素。[18]
弗萊也是一位天生的書信作者,能夠向朋友和家人傳達他對藝術或人類的觀察。[19]
1906年,弗萊被任命為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繪畫館長。這一年也是他「發現」保羅·塞尚藝術的一年,也就是這位藝術家去世的那一年,他的學術興趣開始從意大利繪畫大師轉向法國現代藝術。
1910年11月,弗萊在倫敦格拉夫頓畫廊(Grafton Galleries)舉辦了展覽「馬奈與後印象派」 (後印象派是弗萊創造的一個術語)[20]。此次展覽是第一次在英國突出展示高更、塞尚、馬蒂斯和梵高,將他們的藝術展示給公眾。[21]雖然這次展覽最終會得到廣泛的讚揚,但當時的氣氛卻不太好。這是由於當時公眾尚不習慣展覽的藝術風格。弗萊也未能倖免這種反彈。展覽秘書戴斯蒙德·麥卡蒂表示,「通過向英國公眾介紹塞尚、馬蒂斯、修拉、梵高、高更和畢加索的作品,他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粉碎了自己作為藝術評論家的聲譽。善良的人稱他瘋了,並提醒其他人他的妻子正在精神病院。大多數人稱他是道德和藝術的顛覆者,是公然的自我廣告商。然而,「後印象派」的異國情調將不可避免地消失,最終該展覽將被視為藝術和文化的關鍵時刻[22]。弗吉尼亞·伍爾夫後來表示,「大約在1910年12月,人類性格發生了變化」,指的是該展覽對世界的影響。弗萊隨後於1912年舉辦了第二屆後印象派展覽。這次是由奧特林·莫瑞爾(Ottoline Morrell)女士贊助,弗萊與她有短暫的戀情。
1913年,他創立了歐米茄工作坊(Omega Workshops),這是一家位於倫敦菲茨羅伊廣場33號的設計工作室,其成員包括瓦妮莎·貝爾和鄧肯·格蘭特(Duncan Grant)以及布盧姆茨伯里派的其他藝術家。這是一個實驗性的設計集體,所有的作品都是匿名的,工作坊生產的所有東西,大膽的裝飾家居用品,從地毯到陶瓷,從家具到服裝,只有希臘字母Ω(Omega)。正如弗萊在1913年對一位記者所說:「是時候把樂趣的精神引入家具和織物了。」。我們已經忍受了太久的無聊和愚蠢的嚴肅。」[23]除了奧特林·莫瑞爾女士和毛德·庫納德(Maud Cunard)等上流社會人物外,其他客戶還包括弗吉尼亞·伍爾夫、蕭伯納、H·G·威爾斯、威廉·巴特勒·葉芝和愛德華·摩根·福斯特,以及格特魯德·斯泰因,在她1910年代的一次倫敦之行中[23],弗萊與她共享一段當代藝術之愛。工作坊還匯集了藝術家溫德姆·路易斯(Wyndham Lewis)、弗雷德里克·埃切爾(Frederick Etchells)、愛德華·沃茲沃茲(Edward Wadsworth)和亨利·高迪爾·布熱斯卡(Henri Gaudier-Brzeska),在弗萊和溫德姆·路易斯之間發生爭吵後,後者於1914年成立了反叛藝術中心(Rebel Art Centre)作為競爭對手[24],形成漩渦主義運動。這些工作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直開放,但在1919年關閉。科陶德美術館收藏了歐米茄工作坊藝術家製作的最重要的設計和裝飾物品[25],並於2017年舉辦了一場名為「布魯姆斯伯里藝術與設計」的展覽,展出了其收藏的各種物品,其中許多是羅傑·弗萊遺贈給科陶德藝術學院的[26]。2009年的一場展覽「超越布魯姆斯伯里:歐米茄工作室1913-19年的設計」(Beyond Bloomsbury:Designs of The Omega Workshop 1913-19),涵蓋了歐米茄工作室現存最大的作品集,1958年由弗萊的女兒帕梅拉·迪亞曼(Pamela Diamand)遺贈給科陶德美術館[27]
1925年,在羅傑·弗萊的推動下,塞繆爾·科陶德(Samuel Courtauld)和約翰·梅納德·凱恩斯成立了倫敦藝術家協會[28],羅傑·弗萊是兩人的朋友,並為他們的藝術收藏提供了建議。[29][30]科陶德在倫敦大學 捐贈了一個藝術史講席後,弗萊在《伯靈頓雜誌》上表示歡迎,讚揚了他與塞繆爾·科陶德的交往,認為這是「一個長久以來的希望的意外實現」[31] 1933年,他被任命為劍橋大學的斯萊德美術教授(Slade Professor of Fine Art),這是弗萊非常渴望的職位。
1926年9月,弗萊在《日晷》(The Dial)雜誌上寫了一篇關於修拉的權威文章[32]。弗萊還花了十年時間翻譯象徵主義詩人斯特凡·馬拉梅的詩作[33]「為了自己的快樂」[34]。1929年至1934年間,英國廣播公司(BBC)播出了一系列十二期廣播節目,其中弗萊表達了他的信念,即藝術欣賞應該從對形式的敏感開始,而不是走向高雅文化的讚美藝術。弗萊還認為,非洲雕塑或中國花瓶與希臘雕塑一樣值得研究。
2010年5月20日,一塊藍色牌匾在菲茨羅伊廣場33號揭幕[21]。
弗萊的作品可以在泰特不列顛、阿什莫林博物館、利茲美術館、倫敦國家肖像館、蘇格蘭國立現代藝術美術館、曼徹斯特美術館和牛津大學薩默維爾學院看到,1994年[35],科陶德美術館在藝術基金會和其他人的幫助下購買了1928年的自畫像[36]。羅傑·弗萊收藏的繪畫和裝飾藝術品遺贈給科陶德[37][38]還包括保存在康威圖書館(Conway Library)的照片,主要收集建築圖像,作為更廣泛的科陶德項目的一部分[39]。
-
Goldsworthy Lowes Dickinson (1893)
-
Edward Carpenter (1894)
-
River with Poplars (ca. 1912)
-
Edith Sitwell, (1915)
-
弗吉尼亞·伍爾夫, (1917)
-
Edith Sitwell, (1918)
-
羅傑·弗萊, (1930–1934)
著作
- 《喬瓦尼·貝里尼》(Giovanni Bellini,1899)
- 《視覺與設計》(Vision and Design,1920)
- Twelve Original Woodcuts (1921)
- 《卡斯蒂爾的刺繡品》(A Sampler of Castille,1923)
- 《鄧肯·格蘭特》(Duncan Grant,1923)
- 《藝術家與心理分析》(The Artist and Psycho-Analysis,1924)
- 《藝術與商業》(Art and Commerce,1926)
- 《變形》(Transformations,1926)
- 《塞尚及其畫風的發展》(« Le développement de Cézanne »,法文,1926)
- 《佛蘭德藝術》(Flemish Art,1927)
- 《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1930)
- 《繪畫與雕塑藝術》(Arts of Painting and Sculpture,1932)
- 《法國藝術的特點》(Characteristics of French Art,1932)
- 《作為學術研究的藝術史》(Art History as an Academic Study,1933)
- 《最後的演講錄》(Last Lectures,1933)
- 《對英國繪畫的思考》(Reflections on British Painting,1934)
參考
- ^ Search Results for England & Wales Births 1837-2006 - findmypast.co.uk. search.findmypast.co.uk. [9 April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10).
- ^ Chilvers. Ian , "Fry, Roger." Oxford Dictionary of Art and Artists. Oxford, 1990, ISBN 9780199532940
- ^ Reed, Christopher, Introduction,' A Roger Fry Reader'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icago 1996 ISBN 978-0226266428
- ^ "Clifton College Register" Muirhead, J.A.O. p. 95: Bristol; J. W. Arrowsmith for Old Cliftonian Society; April 1948
- ^ Fry, Roger (FRY885RE). A Cambridge Alumni Databas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 ^ Woolf, Virginia, Roger Fry: A Biography,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and Company; London: The Hogarth Press, 1940.
- ^ Chilvers, Ian, Dictionary of Art and Artist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ISBN 9780199532940
- ^ Portrait of Edward Carpenter, 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London
- ^ Letter to Lady Fry,22 January 1928
- ^ Technical Appreciation by an artist ,Roger Fry, A Biography by Virginia Woolf, Harcourt,Brace and Co, New York ,1940
- ^ Earp T. W. , critic of New Statesman – Retrospective Exhibition, Cooling Galleries, London, February 1931
- ^ Letter to Marie Mauron 20 June 1920
- ^ Letter to R. C. Trevelyan, 20 November 1903
- ^ Sutton (ed.), Letters of Roger Fry (1972) pp. 448, 452
- ^ Blunt, Anthony , Introduction Seurat, Phaidon Press, London, September 1965
- ^ Bullen, J. B., Introduction Vision and Design by Roger Fry, Dover Paperbacks ,1998 ISBN 9780486400877
- ^ Fry, Roger Preface to Vision and design Chatto and Windus, London , 1920
- ^ Sutton, Denys, Introduction Letters of Roger Fry Chatto and Windus, London, 1972 ISBN 0701115998
- ^ Sutton Denys, Preface to Letters of Roger Fry, Chatto and Windus, London 1972 ISBN 0701115998
- ^ Tate. Post-impressionism – Art Term. Tate. [2021-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08) (英國英語).
- ^ 21.0 21.1 Roger Fry | Artist | Blue Plaques. English Heritage. [2021-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20).
- ^ MacCarthy, Desmond, "Desmond MacCarthy: The Post-Impressionist Exhibition of 1910", The Bloomsbury Group: A Collection of Memoirs and Commentary,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1995; Print. Rev ed.
- ^ 23.0 23.1 Beyond Bloomsbury: Designs of the Omega Workshops 1913-19. courtauld.ac.uk. [2021-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9).
- ^ Tate. Rebel Art Centre – Art Term. Tate. [2021-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31) (英國英語).
- ^ The 20th Century. The Courtauld Institute of Art. [2021-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9) (美國英語).
- ^ Bloomsbury Art & Design. The Courtauld Institute of Art. [2021-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0) (美國英語).
- ^ Beyond Bloomsbury: Designs of the Omega Workshops 1913-19. courtauld.ac.uk. [2021-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9).
- ^ London Artists' Association | Artist Biographies. www.artbiogs.co.uk. [2021-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31).
- ^ Courtauld History. courtauld.ac.uk. [2021-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2).
- ^ Collecting for Cambridge | The Fitzwilliam Museum. www.fitzmuseum.cam.ac.uk. [2021-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6).
- ^ The Warburg and Courtauld Institutes. The Burlington Magazine. [2023-01-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31).
- ^ Seurat, Phaidon Press, London , 1965
- ^ Sutton, Denys, Biographical Notes, Letters of Roger Fry, Chatto and Windus, London 1972.
- ^ Letter to Marie Mauron 12 November 1920
- ^ A&A | Self-Portrait. www.artandarchitecture.org.uk. [2021-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31).
- ^ Self-Portrait by Roger Fry. Art Fund. [2021-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03) (英語).
- ^ The Courtauld Collection (PDF). [2023-01-3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4-14).
- ^ Courtauld Institute Galleries | museum, London, United Kingdom.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2021-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31) (英語).
- ^ Who made the Conway Library?. Digital Media. 2020-06-30 [2021-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