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排除原則(也稱競爭排斥原理或高斯定理)[1]在生態學里指的是,兩個物種不能同時,或者是不能長時間地在同一個生態區位生存。因為兩者之間會展開競爭,導致其中的一方獲勝,可以留在原來的生態龕位繼續生存。
另一方為了繼續生存,會改變自己的居住地,或者改變飲食習慣,或者改變自身習性(如改日行性為夜行性,達到時間上和獲勝的一方分離),進化適應以延續生命。相對來說,失敗者一方完全滅絕是很少見的。這些改變也是促成了適應輻射:從原始的一般種類演變至多種多樣、各自適應於獨特生活方式的專門種類的過程。
參見
參考文獻
- ^ 加勒特·哈丁 (1960). The Competitive Exclusion Principle. Science 131, 1292-1297.
|
---|
規則及假說 |
- 艾倫法則:寒冷地區恆溫生物體四肢等延伸部分較短
- 貝特森法則:從同一腿根插座中分出的多條腿,往往是其相鄰的鏡像
- 伯格曼法則:在寒冷的氣候下身體較大
- 柯普定律:身體隨着時間的推移而變大
- 深海巨大現象:深海動物的身體較大
- 多洛不可逆法則:複雜性狀的喪失是不可逆的
- 艾希勒法則:寄生蟲與宿主共同變化
- 艾梅里法則:Insect social parasites are often in same genus as their hosts
- 法倫霍爾茨法則:共生現象發生時,宿主和寄生蟲的系統發育會變得一致,或密切對應
- 福斯特法則 (島嶼巨型化,島嶼侏儒化):大型陸地動物在小島上落地繁殖之後,其後代會慢慢變小,而小型動物的體積會慢慢變大
- 競爭排除原則:完全的競爭者不能共存
- 格洛格氏定律:在較冷、較干的氣候下顏色較淺
- 霍爾登氏法則:不存在、罕見或不孕的雜交雌雄均為異性雜交
- 哈里森法則:寄生蟲與宿主的大小共同變化
- 親屬選擇: 當夥伴親屬關係程度和所獲利益的乘積超過行為者繁殖成本時,基因頻率就會增加
- 亨尼希衍進規則:在種系發生學中,最原始的物種通常被發現在最早的、中心的群體區域
- 賈曼-貝爾原理: 動物的大小和它的飲食質量之間的相關性:較大的動物可以消費較低質量的飲食
- 喬丹法則:魚類物種鰭片、脊椎骨或鱗片的數量隨着溫度的降低而相對增加
- 賴克原理:鳥類產蛋的數量與它們能提供的食物量相對應
- 紅皇后假說:物種間為了搶奪資源,必須不停歇的最佳化才可以對抗捕食者和競爭者;捕食者也必須不停演化去與之抗衡才能生存
- 拉波波特法則:分布範圍隨緯度增加
- 倫施法則:當雄性體型較大時,兩性體型差異隨體型增大而增大;當雌性體型較大時,兩性體型差異隨體型增大而減小
- 羅莎法則:種群從原始物種的可變特徵演變為高級物種的固定特徵
- 施馬豪森法則: 在某一方面具有耐受性的種群容易受到其他方面微小差異的影響
- 托森法則:底棲海洋無脊椎動物的卵子數量隨着緯度的升高而減少
- 范·瓦倫滅絕定律:一個群體滅絕的概率隨着時間的推移是恆定的
- 馮·貝爾法則: 胚胎從一個共同的形式開始,逐漸發育成越來越特化的形式,因而早期發展階段某一特徵在相關物種中往往比後期更加相似
- 威利斯頓法則:生物體內部件數量隨時間減少,功能變得專門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