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諾蘭
Mary Nolan | |
---|---|
出生 | Mariam Imogene Robertson 1902年12月18日 美國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 |
逝世 | 1948年10月31日 美國加州洛杉磯 | (45歲)
墓地 | 好萊塢永恆公墓 |
別名 | Imogene Robertson Imogen Robertson Mary Robertson Imogene Wilson Mary Wilson |
職業 | 演員、歌手。舞者 |
活躍時期 | 1919–1937 |
配偶 | Wallace T. McCreary (1931年結婚—1932年離婚) |
瑪麗·諾蘭(Mary Nolan;1902年12月18日—1948年10月31日),原名瑪麗亞姆·伊莫金·羅伯特森(Mariam Imogene Robertson),是一名美國電影演員、歌手和舞者。她在1920年代作為齊格菲女郎開啟職業生涯,藝名伊莫金·「泡泡」·威爾森(Imogene "Bubbles" Wilson),1924年因與喜劇演員弗蘭克·廷尼發生婚外情而被齊格菲歌舞團解僱。此後不久,她離開美國開始在德國拍攝電影。1925年到1927年,她以藝名「伊莫金·羅伯特森」出演了17部德國電影。
1927年回到美國後,她試圖擺脫之前醜聞,取了新藝名瑪麗·諾蘭,但到1930年代因吸毒和壞脾氣而走上下坡路。餘生只出演了一些獨立製片廠的低成本電影。1933年,她最後一次出演電影。
在她的電影生涯結束後,諾蘭靠歌舞雜耍表演為生,並在美國各地的夜總會和酒吧演出。她晚年仍受毒品和健康問題所困擾。1939年,她回到好萊塢,在那裡默默無聞地度過了餘生。1948年,諾蘭死於巴比妥類藥物過量,享年45歲。
早年
瑪麗亞姆·羅伯特森於1902年12月18日出生於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1](一些資料顯示為1905年)[2]的一個猶太家庭,是阿菲利加努斯(Africanus)和維奧拉·羅伯特森(Viola Robertson)的五個孩子之一。她的母親46歲時死於癌症。由於無法照顧五個年幼的孩子,其父將她送給孤兒院。1912年6月,她離開孤兒院,前往紐約市探望她的大姐梅布爾(Mabel),後成為雜誌插畫家亞瑟·威廉·布朗的模特[3]。
職業
舞台生涯
在做模特時,諾蘭被弗洛倫茨·齊格菲爾德發掘,到後者的齊格菲歌舞團跳舞,並取了她的第一個藝名伊莫金·「泡泡」·威爾森(Imogene "Bubbles" Wilson)。她很快成名,專欄作家馬克·海靈格在1922年表示:「在美國,只有兩個人會把紐約的所有記者吸引到碼頭去給其送行。一個是總統。另一個是伊莫金·「泡泡」·威爾森。」 [4]
在歌舞團工作時,諾蘭與黑臉演員弗蘭克·廷尼發生感情。廷尼已婚並有幼子,喜歡酗酒,據報道還曾對諾蘭實施身體虐待[5]。1924年5月24日,廷尼在諾蘭的公寓發現她和一名男記者在一起時,和諾蘭爆發肢體衝突。之後,諾蘭一度企圖自殺。5月28日,她在紐約市法院對廷尼做出指控,次日廷尼在長島的家中被捕[6]。1924年6月,此案提交大陪審團審理,但陪審團拒絕以毆打罪名起訴廷尼。之後,廷尼聲稱整個事情是諾蘭炮製的宣傳噱頭[7]。
聽證會結束後,廷尼決定離開紐約前往英格蘭表演。1924年8月6日,諾蘭與廷尼私會,最終目送他離開,並哭着表示她對廷尼還有感情。諾蘭含淚告別廷尼的事情被媒體報道,這促使不喜歡負面宣傳的齊格菲爾德在當天晚些時候解僱了諾蘭[8]。齊格菲爾德說,諾蘭曾承諾結束與廷尼的關係,說:「她違背了她的諾言,我解僱她是因為她聲名狼藉且也需防止這影響我其他演員的精神面貌。」[9]
1924年9月20日,諾蘭啟航前往法國,她計劃在那裡進行雜耍表演。10月,她前往倫敦,與弗蘭克·廷尼重聚。到1924年12月,廷尼繼續酗酒並再次開始對她家暴。1925年初,諾蘭終於結束了戀情,然後前往德國,在接下來的兩年裡從事電影工作。[10]
德國電影
在德國期間,諾蘭以伊莫金·羅伯特森(Imogene Robertson)的藝名演出。她的第一部德國電影是1925年上映的《Verborgene Gluten》 。那年晚些時候,她又出演了烏髮電影公司的《Die Feuertänzerin》。她的電影表演受到好評,電影公司開始向她提供每周1,500美元的合同。1925年至1927年,諾蘭在德國的事業穩步上升,還收到了好萊塢製片人的邀請。她起初沒有接受這些邀請,但在約瑟夫·M·申克向她提供了聯藝的合同後,她終於心動並於1927年1月回到美國。[10]
好萊塢歲月
諾蘭回到美國之事得到媒體報道,並遭到幾個婦女團體抵制,而威爾·H·海斯也表示不看好她。為了她的過去帶來的麻煩,聯藝建議她將自己的藝名改為瑪麗·諾蘭。她在與聯藝合同期間參演了兩部電影,一部是《Topsy and Eva》(1927)中的一個無名角色和《Sorrell and Son》(1927)的配角。[11]
1927年8月,她離開聯藝,與環球影業簽約。她為該公司拍攝的第一部電影是《Good Morning, Judge》,並獲得了好評。1928年,她被租借到米高梅拍攝《West of Zanzibar》。這部電影很受歡迎,諾蘭也再次獲得了好評。次年,她又被租借到米高梅拍攝《Desert Nights》,並獲得成功。[11]
1927年與環球簽約後不久,諾蘭開始與另一位已婚男性、米高梅的高官埃迪·曼尼克斯發生關係。曼尼克斯利用他的影響力為諾蘭提供了不少幫助,但1929年《Desert Nights》上映後不久,曼尼克斯突然宣布分手。這激怒了諾蘭,威脅要將婚外情告訴曼尼克斯的妻子。曼尼克斯大怒,將她打昏。諾蘭住院六個月,進行了15次手術來治療曼尼克斯對她腹部造成的創傷。在住院期間,諾蘭被開了嗎啡[12],最終成癮,她的事業也開始走上下坡路[13]。
1930年,她被開除出《What Men Want》劇組。諾蘭得知她是唯一沒有獲得特寫鏡頭的演員,便與導演恩斯特·萊姆勒發生了爭執,因此遭到解僱。由於吸毒和壞脾氣,諾蘭之後沒能在任何大製片廠找到工作,餘生只能出演一些窮人巷製片廠低成本電影的配角[14]。她的最後一部電影是1933年的《File 113》[15]。
個人生活
諾蘭結過一次婚,沒有孩子。她於1931年3月29日與股票經紀人華萊士·T·麥克雷里(Wallace T. McCreary)結婚[16]。婚前一周,麥克雷里因不良投資而損失了300萬美元。兩人用他剩餘的錢在比佛利山莊開了一家服裝店,但過了幾個月內就倒閉了,諾蘭於1931年8月申請破產[2]。1932年7月,諾蘭與麥克雷里離婚[17]。
諾蘭曾犯下多起罪行。1931年2月,諾蘭的房東指控她偷了一塊價值200美元的地毯,地毯後來出現在一位醫生家中,該醫生聲稱諾蘭用它抵了醫療費[18]。1931年12月,諾蘭和丈夫因未能支付其服裝店13名員工的工資而遭到指控,並被捕[19]。1932年3月,兩人被判處30天監禁[20]。
晚年
1935年7月,諾蘭對她的前情人埃迪·曼尼克斯提起訴訟,再次登上新聞。諾蘭聲稱兩人從1927年到1931年一起住在洛杉磯的大使酒店(曼尼克斯當時已婚),曼尼克斯經常毆打她,並利用他的影響力毀了她的事業。諾蘭還說,她曾有一次因被打而住院接受了20次手術。她索賠50萬美元[21],埃迪·曼尼克斯和米高梅的宣傳主管霍華德·斯特里克林公開否認了諾蘭的說法,稱這起訴訟只是一場博取名聲的鬧劇。然而,諾蘭的朋友們支持她,說兩人在一起時,諾蘭墮了三次胎,並由曼尼克斯支付費用。而且,由於曼尼克斯的虐待,她曾在片場被人看到有黑眼圈和瘀傷。根據曼尼克斯的傳記作者 E·J·弗萊明的說法,曼尼克斯被訴訟給他帶來的負面新聞激怒,並着手開始詆毀諾蘭。斯特里克林和米高梅的宣傳部門向媒體泄露了有關諾蘭性生活和墮胎的負面消息。弗萊明說,諾蘭後來放棄了訴訟,離開了洛杉磯,因為曼尼克斯派了一名私人偵探到諾蘭的家中,告訴她如果她不放棄訴訟,她將因持有嗎啡而被捕[12]。
離開洛杉磯後,諾蘭曾靠雜耍演出謀生,還在曾美國各地的夜總會和酒吧獻唱。1937年3月,她因未能支付拖欠4年的405.87美元服裝賬單而在紐約市被判入獄。在她被捕時,她住在離時代廣場不遠的廉價公寓裡[22]。入獄後,她又被轉移到貝爾維尤醫院的精神科病房。獲釋後諾蘭告訴記者,她被送往貝爾維尤是因為她被捕後產生嚴重的神經緊張,需要住院治療[23]。
她重返夜總會表演。1937年7月,美國演員基金會將她送到紐約阿米蒂維爾的布倫瑞克之家(Brunswick Home)接受精神病治療[24]。10月,她因服用鎮靜劑過量又從那裡搬出[25],住院一年。1939年出院後,她回到好萊塢並改名為瑪麗·威爾遜。1941年,她將自己的生平故事賣給了《美國周刊》連載[14]。1948 年春天,她因營養不良住院,曾接受膽囊疾病的治療[26][27]。在她去世前不久,在作家約翰·普雷斯頓的幫助下,她開始寫回憶錄,名為《昨天的女孩》(Yesterday's Girl)[14][26]。
去世
1948年10月31日,諾蘭被發現死於好萊塢的公寓中,享年45歲[28]。屍檢表示她死於速可眠服用過量,將她的死定性為「意外或自殺」[2]。她的葬禮於11月4日在好萊塢舉行[29],後安葬在好萊塢永恆公墓[30]。
參考文獻
- ^ "Hard-Luck Girl" Dies. Spokane Daily Chronicle. November 1, 1948: 19 [January 20,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21).
- ^ 2.0 2.1 2.2 (Ankerich 2010)
- ^ (Ankerich 2010)
- ^ "Bubbles" Wilson of Movie Fame Dead. The Lewiston Daily Sun. November 1, 1948 [January 23,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21).
- ^ (Soister 2012)
- ^ Frank Tinney, Comedian, Held As Tragedian. The Miami News. May 29, 1924: 1 [January 23, 2013].[失效連結]
- ^ Comedian Is Exonerated. The Montreal Gazette. June 28, 1924: 10 [January 23,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21).
- ^ Imogene Wilson Dropped From Follies After Tinney Sailed. Boston Daily Globe. August 6, 1924: 28A.
- ^ Tinney Sued, Sails; Follies Drops Girl; Comedian's Wife Charges Desertion -- Ziegfeld Dismisses Imogene Wilson.. The New York Times. August 6, 1924.
- ^ 10.0 10.1 (Ankerich 2010)
- ^ 11.0 11.1 (Ankerich 2010,第260頁)
- ^ 12.0 12.1 (Fleming 2004)
- ^ (Ankerich 2010,第260, 262頁)
- ^ 14.0 14.1 14.2 (Soister 2012)
- ^ (Golden 2000)
- ^ Mary Nolan Weds New York Broker. Daily Boston Globe. March 29, 1931: A–29.
- ^ Mary Nolan Wants Divorce. The Los Angeles Times. July 17, 1932: 3.
- ^ Mary Asked For Rug. The Toledo News-Bee. February 17, 1931: 5 [January 20,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21).
- ^ Mary Nolan Sued By 13 Employees. The Newburgh News. December 11, 1931: 27 [January 20,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21).
- ^ Mary Nolan Sentenced To 30 Days in Jail. The Palm Beach Post. March 12, 1932 [January 20, 2013].[失效連結]
- ^ Former Follies Beauty Sues Movie Director for $500,000. Gettysburg Times. July 10, 1935: 2 [January 23,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21).
- ^ Ex-Star Jailed After Judgement. The Telegraph-Herald. May 5, 1937: 7 [January 20,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21).
- ^ Mary Nolan Is Released; Seized for Debt, Actress Plans to Go to Work in Cabaret. The New York Times. May 6, 1937.
- ^ Mary Nolan Patient In Brunswick Home. Reading Eagle. June 4, 1967: 24 [January 20,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21).
- ^ Mary Nolan Ill of Poisoning. The New York Times. October 19, 1937.
- ^ 26.0 26.1 Follies, Film Star Dies. Reading Eagle (Reading, Pennsylvania). November 1, 1948: 16 [January 22,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21).
- ^ Her Path Of Adversity Ends; Bubbles Wilson Found Dead. The Milwaukee Journal (Milwaukee, Wisconsin). November 1, 1948: 11 [January 22, 2016].[失效連結]
- ^ Bubbles Wilson, Ex-Follies Star, Taken By Death. Ellensburg Daily Record. November 1, 1948: 7 [January 20,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21).
- ^ Mary Nolan's Funeral to Be Held Tomorrow. The Los Angeles Times. : 8.
- ^ (Ellenberger 2001)
參考書目
- Ankerich, Michael G. Dangerous Curves Atop Hollywood Heels: The Lives, Careers, and Misfortunes of 14 Hard-Luck Girls of the Silent Screen. BearManor. 2010. ISBN 978-1-593-93605-1.
- Ellenberger, Allan R. Celebrities in Los Angeles Cemeteries: A Directory. McFarland. 2001. ISBN 0-786-40983-5.
- Fleming, E.J. The Fixers: Eddie Mannix, Howard Strickling and the MGM Publicity Machine. McFarland. 2004. ISBN 0-786-45495-4.
- Golden, Eve. Golden Images: 41 Essays on Silent Film Stars. McFarland. 2000. ISBN 0-786-48354-7.
- Soister, John T. American Silent Horror, Science Fiction and Fantasy Feature Films, 1913‒1929. McFarland. 2010. ISBN 978-0-786-48790-5.
外部連結
- Mary Nolan在互聯網電影資料庫(IMDb)上的資料(英文)
- Portrait Of The Actress Imogene Robertson By Thomas Staedeli. [September 16, 2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09-24).
- Mary Nola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t Virtual History